东虹日头 西虹雨

《东虹日头 西虹雨》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东虹日头 西虹雨

1、东虹日头 西虹雨

虹是天空中出现的圆弧形彩色光带,像拱桥一样。当天空中出现虹的时候,说明空气中已经有大量雨滴存在。就是由于这些大量雨滴折射阳光才产生虹这种美丽的天空现象。虹与阳光总是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早上出现虹,一定在西边,晚上出现虹,一定在东边。早上出现虹,说明西边大气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雨滴存在,未来西边的天气系统将逐渐东移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也将转坏。

晚上出现虹,虹一定在本地的东方,它说明东边大气中有大量雨滴存在,我们知道天气系统一般是从西边向东边移动的,所以在东边的系统也将逐渐东移,更加远离本地,不会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一般仍为晴好。

2、霜重见晴天;严霜毒日头;霜露多,则天晴;霜打红日晒。

这些谚语都指明有霜的天气一般都是晴好天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辐射霜说明本地一般处于高压区,夜间天清月朗,碧空无云,由于强烈辐射冷却形成霜,当然第二天天气仍然晴好。即使是平流霜、平流辐射霜也都说明本地将要受到或已经受到北方来的强冷高压控制,只要锋面一过,本地立即受高压控制,天气也可望晴好。而且霜越重说明有效辐射越强,天气情况越好,或者说明冷空气很强,当然天气也越好。霜重、严霜、霜多都是这个意思。

3、春雾日头,夏雾雨。

十雾九晴深刻地刻划了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雾大多是辐射雾,预示未来天气晴好。但是在不同的季节里,形成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产生辐射雾又有它的条件所限制。为些雾也应根据其季节不同,形成原因不同,而分别对待其未来天气的预兆。

春雾日头,夏雾雨也正是这个意思。春天,白天气温也并不是很高,而夜间又比较长,这样到晚上如果天上无云,地面本来就不多的热量能很快地通过辐射散热,使地温急剧下降,这时近地层空气只要比较潮湿,在地面冷却作用下很快达到饱和,凝结出水珠形成辐射雾。白天太阳出来,地面温度急剧上升,雾也跟着消散,这就是所谓春雾日头。我们知道,辐射雾最容易在春秋季节生成,因为春秋季节最容易具备生成辐射雾的三个基本条件。

夏季情况就不一样。夏天对于我国来说昼长夜短,白天太阳对地面强烈照射,使地表温度急剧上升,加白天又长,地面接受了很多热量,到了晚上即使是晴朗无云的夜晚,地表面以长波形式向空中辐射热量,使自己冷却,但是一则白天长接受热量多,不容易一下子散光,二则因为夜短,散失热量因时间所限不会太多,往往在尚未冷却到露点时,第二天的白天又开始了,太阳又重新照射,温度又开始上升。因此夏季一般不会产生辐射雾(有时也会产生辐射雾,特别是山区), 这样夏天如果产生雾多属其他类型,所以天气也就不见得晴好。一种情况,夏天产生雾只有在空气非常潮湿的情况下,而上面空中又被一层厚厚云层所盖,这样太阳光照射不到地表面,空气就得不到热量而慢慢地冷却最后生成雾,而这种雾多预兆天气将转坏。另一种情况就是锋面雾,这更不是好天气象征。所以农谚才有“夏雾雨”之说。

春雾日头,夏雾雨深刻地说明了对一切问题都要辩证地对待它。肯定一切,不定一切都是错误的。对雾也是这样,也应该辩证地对待,不能一看到雾不管其生成原因如何,均作为好天气征兆,如果那样,在预报工作上肯定会摔跤的。

4、晚虹日头早虹雨;东虹太阳西虹雨;早虹雨、晚虹晴。

虹是天空中出现的圆弧形彩色光带,像拱桥一样。当天空中出现虹的时候,说明空气中已经有大量雨滴存在。就是由于这些大量雨滴折射阳光才产生虹这种美丽的天空现象。虹与阳光总是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早上出现虹,一定在西边,晚上出现虹,一定在东边。早上出现虹,说明西边大气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雨滴存在,未来西边的天气系统将逐渐东移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也将转坏。

晚上出现虹,虹一定在本地的东方,它说明东边大气中有大量雨滴存在,我们知道天气系统一般是从西边向东边移动的,所以在东边的系统也将逐渐东移,更加远离本地,不会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一般仍为晴好。

5、爬山出日头,中午大阵头。

早晨太阳没出来时,空气稳定度一般来说应是一天中最好时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因而不会有象征对流性的淡积云、浓积云存在。如果早上一旦有淡积云、浓积云存在,说明空气中层结已十分不稳定,存在上升气流或本地处于低压槽前辐合区内。爬山出日头指的就是这种情况,由于早上有浓积云存在,浓积云很像大山一样,太阳要升到浓积云顶部后才会透射出阳光,形成了“爬山出日头”。

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照加强,热力作用进一步促使空气中不稳定状况进一步发展,上升气流更加旺盛,对流也更加旺盛,原来就已经是浓积云的随着对流加强发展就会很快发展为积雨云。到中午前后积雨云已发展到十分旺盛阶段,便会产生雷阵雨天气。

6、日头出得早,天气靠不牢。

晴朗的夜空,夜晚冷却加强,特别近地面散热更历害,温度降低,而空中(1000米左右)空气一方面向太空散热,另一方面却得到地面辐射上来热量的补充加热,这种现象使得在这一层空气中热量散失比近地面慢多了,因而就产生了一层逆温层。逆温层的产生使大气层结变得更加稳定,于是底层空气中的水汽、尘埃不易向空中散开,都集中在近地面层。早晨太阳刚出来时,被这一层尘埃、水汽所挡,不能马上就看到,等太阳升到一定高度,增热使逆温层破坏,近地面水汽、尘埃向空中散开时才能看到太阳。

可见在晴好天气下,早上看到太阳一般就比较迟。但是如果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像锋面、低槽等),那么逆温层就会被破坏,集结在近地面的水汽、尘埃在乱流作用下向空中散开,这样天边就显得格外洁净,太阳一出来就为我们所看到,因此好像太阳出得比较早些。所以说:“日头出得早,天气靠不牢。”

7、东明西暗,等不到吃饭。

东明西暗指的是东边云层比较明净洁白,而西边的云彩颜色却很灰暗。这一般是积雨云快要移来的现象。积雨云顶部很高,构成积雨云顶部大部分是冰晶,冰晶反射太阳光强,顶部云层较底部来说也显得薄些,因此透光度相对会好些,显得白些。而积雨云中部、底部大部分是由水滴组成,云体很厚,太阳光线往往无法透过,因而云体就显得灰暗些。

由于高空多是偏西气流,因而积雨云一般也是由西向东移动,当它从前部顶部移来时,就显得明亮一些,一般不会下雨,这时西边暗黑部分积雨云的主体随之也要很快移来,积雨云主体移来时,就会产生激烈的刮风下雨天气。等不到吃饭即等不了很长时间就会刮风下雨。

8、半夜五更西,明朝拔树枝

半夜五更西,明朝拔树枝指的是半夜起西风到天明风力就将更大,可以折断树枝。

这条气象谚语主要适用于冬季。冬季在北方南下冷空气控制下,天气多晴朗少云,层结稳定。白天刮风晚上无风表现出明显的风力日变化。但是南下冷空气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变性和向东移走,这时西北面新的冷空气又南下。在变性高压逐渐东移后,本地逐渐转到变性高压后部。在变性高压后部和西北新来的冷空气前部由于气压梯度增大刮偏西风。这种风是受系统影响不受日变化约束。因此晚上也会刮起大风。晚上刮西风一般说来是受天气系统影响时才会出现的。

这种风一旦刮起来就不容易停,可以继续较长时间。随着冷锋过境北方新的冷空气移来,在新高压前部冷锋后部风力一般都比冷锋前部大得多。这就是半夜五更西,明朝拔树枝谚语含义所在。当然不一定说半夜五更西一定要到白天风力才增大,而是说过一段时间风力可能增大。这段时间长短要看北方寒潮移动快慢而决定。移动快这段时间就短,可能是晚上刮西风晚上风力就增大,如果移动慢可能所隔时间还会更长些。

9、气象谚语——早虹雨 晚虹晴

早虹雨 晚虹晴

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

10、关于天气的谚语:西北风开天锁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2、春东夏西秋不论

3、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

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 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

4、开门风,闭门雨

5、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6、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7、东风急,雨打壁

8、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10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1、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2、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3、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14、西北风开天锁

1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16、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17、风乱转,不用算

18、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19、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20、急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