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老虎来了》反思

《大班教案《老虎来了》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教案《老虎来了》反思

1、大班教案《老虎来了》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续编故事,对续编故事情节的想象活动萌发兴趣。

  2.能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以及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真倾听故事,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以及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认真倾听故事,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有大公鸡、小猴、小猫、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里玩耍的背景图片,大老虎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森林里的背景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森林是谁的家?谁能看着这幅图来说说这个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 幼儿描述图片)

  2.教师根据幼儿进行小结。

  二.集中讨论活动:

  (一)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1.播放“老虎吼叫”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来了?你觉得老虎是怎么样?

  2. 提问:老虎来了以后,小动物会怎么样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自由讨论。)

  个别幼儿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提出分组要求。

  1、教师用符号帮助幼儿归纳出几种可能出现的故事结局:

  (1)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打跑老虎的?

  (2)小动物怎样逃跑才能躲避凶猛的大老虎?

  (3)老虎是怎样捉到小动物的?

  (4)为什么老虎跟小动物做了好朋友?

  2、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续编,每个朋友都参加,把自己的想法先用符号记录下来,再在小组中大声、连贯、完整地说给同伴听。

  3、使用符号记录的时候互相帮助,记录完了就坐下来交流。

  4、认真倾听小朋友的发言,评选“故事大王”,在集体中交流。

  幼儿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大声、连贯、完整地进行表达,提醒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

  四、集中交流、分享:

  (1) 每个幼儿先自由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

  (2) 每组的“故事大王”在集体中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掌握非常好,而且兴趣浓厚,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这样的故事,所以每个幼儿的精力特别集中,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在续编故事时大多数幼儿能开动聪明的头脑激情发挥想象和小组的伙伴一起交流,在交流中幼儿都能认真倾听故事,还有一部分幼儿只喜欢听别人讲,不过他们都听投入。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觉得我在设计整个课案的过程中不足的是: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应多的启发幼儿去思考去想象。

2、大班教案《方格子老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

  2.在儿歌节奏游戏中,体验韵律的乐趣。

  3.感受为他人着想的"爱",能带来快乐。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PPT,方格子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是什么书呢?(播放PPT1)幼:方格子老虎师:哦~方格子老虎,看见书名,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幼:为什么是方格子老虎?

  师:对呀,老虎哪有方格子,这是最大的疑问。

  恩?难道这是机器老虎吗?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1.讲前半部分故事,播放PPT这是一只刚刚出生的老虎宝宝,(教案来源:)和所有的普普通通的小老虎没什么两样的一只老虎宝宝。

  和所有的爸爸妈妈一样,虎爸爸和虎妈妈刚刚做了爸爸妈妈,他们兴奋的不得了,忙进忙出,忙得不可开交。

  你看(播放PPT),虎爸爸兴冲冲地走出了房门,他要去为小老虎买一罐黑色的油漆。原来,一般的小老虎刚刚出生的时候,身上是没有花纹的,都是爸爸妈妈用油漆画上去的,等它长大了,才会有条纹,而虎爸爸来到了油漆商店,他想要自己的儿子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小老虎,一般的普通的老虎条纹都是横条纹,虎爸爸决定为自己的儿子画上竖条纹,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儿子与众不同。

  可是(播放PPT),虎妈妈说:我的儿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在条纹上与众不同,所以还是画横条纹。虎爸爸说:画竖条纹。虎妈妈说:画横条纹。"竖条纹"..."横条纹"..."竖的"..."横的"...虎爸爸和虎妈妈越吵越生气...

  他们终于(播放PPT)吵累了,他们气呼呼地爬上了床,虎爸爸竖着睡,虎妈妈横着睡...

  2.提问幼儿:你的家人有没有像虎爸爸虎妈妈这样吵架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家有这种情况吗?

  幼:有(没有)师:爸爸妈妈和家里的其他人,爷爷奶奶等家人,也有像他们一样吵架吵得很生气的时候吗?

  幼:我爸爸和我妈妈经常吵师:不过,有的时候,是为了爱才吵幼:我爷爷和我奶奶又吵架师:哦~爷爷奶奶最会吵了,他们年纪越大,越相爱,越相爱就越要吵(有的时候越亲越要吵)

  师(小结):小朋友们,其实家人之间就会像虎爸爸虎妈妈那样吵架,难免会有吵架的时候。可是吵架总是不快乐的,总是会让人越吵越生气。

  小老虎看见自己的家人,爸爸妈妈因为吵架,那么不快乐,怎么办呢?他心里很难过,他悄悄地爬下了床,心里在想,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3.提问幼儿:当你的家人吵架时,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师:你的家人吵架时,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幼:我会告诉他们,不要吵了师:哦~可以劝他们不要再吵了。恩,劝架算一个办法。还有吗?

  幼:我可以帮妈妈师:哦~你可以帮妈妈,爸爸一看女儿出场了,就不吵了。恩,这也是一个方法(恩,可以看出来爷爷有多爱你)

  师:还有啊,大家慢慢想,方法其实有很多。我们看看小老虎,他有什么办法,能让难过的爸爸妈妈变得快乐起来呢?我们继续听...

  小老虎悄悄地爬下了床,用黑色的油漆在自己的身上,先画上了竖条纹,这满足了爸爸的愿望,又画上了横条纹,这又满足了妈妈的心愿。所以,第二天(PPT,音乐)...

  看,当爸爸妈妈起床的时候,他们惊呆了。"奥~太好了""奥~真是太妙了"。他们看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方格子老虎,虎爸爸和虎妈妈很快就和好了。

  4.玩"造房子"游戏方格子老虎在学校里,他带给了许多人与众不同的快乐。(播放PPT)你看,他让他的伙伴们在他的方格子身上下五子棋,小伙伴们开心极了。方格子老虎身上还可以玩造房子的游戏。造房子的游戏会让人很快乐,你们要不要体验一下?怎么玩呢?

  与众不同的方格子老虎在玩造房子游戏的时候,有一首童谣。什么叫童谣?(童谣就是小孩子,儿童的歌,就像儿歌一样)仔细听哟,这首童谣是这样念的: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语速由慢到快念3遍)谁会了?哦~都会了,那我们一起来...

  那游戏怎么玩呢?这里有一个方格子就是老虎身上的格子,我们要一边念童谣,一边跳格子,等童谣念完了,你看你造了多少间房子。一个格子就是一间房子,最后童谣念完,看谁的房子造的最多。游戏玩法是两个人拿一张方格子纸,要两个人一起商量着玩哟。

  (第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写出幼儿造房子的结果,并请幼儿验证)(第二次游戏:让幼儿造8间房子。若幼儿造不出,则由教师带幼儿造)(第三次游戏:让幼儿造4间房子。)

  师:越来越少你们会吗?

  越来越多会吗?(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要慢一点)(教师带着幼儿造16间房子)师:如果给你更多的方格子老虎身上的格子,24个呢?你还会造房子吗?

  可能有点小朋友还不太会造,没关系,我们待会儿慢慢造。这个游戏有没有带给你快乐呢?(好玩就是快乐)(播放PPT)在学校里,老师也在方格子老虎身上做数学研究,乐趣无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方格子老虎,因为它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快乐。

  可是(播放PPT)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方格子老虎浑身淋的湿漉漉的,回到了家,方格子老虎发现自己身上的方格子不见了。

  5.提问:小朋友们,发生了什么?他身上的条纹呢?

  幼:条纹被雨冲走了。

  师:什么条纹被雨冲走了?

  幼:竖条纹。

  师:那为什么横条纹还在呢?

  原来在它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快乐的同时,它已经长大了,长出了横条纹,但是它有点沮丧,有点难过,因为自己和普普通通的老虎没什么两样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他依旧是那只与众不同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方格子老虎。

  这是大自然中真实的老虎,你们看看它身上是什么条纹?

  故事很新奇,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老虎的花纹是画上去的,不过这只是一门艺术而已,不过看似简单的故事也发人深思。

  每个孩子在爸爸妈妈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爸爸妈妈心里都有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有时就寄托在孩子身上,故事中的小老虎就是这个完美形象的代言人。他懂事刚出生就知道要父母和睦恩爱,他聪明能用好办法把父母的意愿拧合一起,他随和朋友们都愿和他玩。但换个角度来看,小老虎就是父母意愿下的产物,父母总是喜欢规划孩子的未来,常常忽略掉孩子也是有思想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是将来还是得自己去闯。

  征服世界靠的是实力,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每个孩子都有撬动地球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整个环节我模仿的是应彩云老师的课,应老师的绘本教学设计的非常多样化,能让看似单一的讲述活动融汇游戏,让孩子们真正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这也正是符合了《指南》里面“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在应老师的课堂里面,孩子们说家里面发生吵架并怎么样来解决的时候,她基本上让每个孩子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让每个孩子表达家人吵架以后怎样带给他们快乐,通过大多数孩子的谈话,以此环节来达到情感目标的提升。

3、大班教案《老虎拔牙》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情景演示、分角色表演感受坏习惯带来的恶果,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观,学会刷牙,体验游戏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明白不刷牙的害处,要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老虎、狐狸、小猴子、小兔子、狮子的头饰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展示多媒体课件,有一只老虎又瘦又没牙,一点也不历害,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老虎瘪嘴的样子,它这是怎么了?引出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老虎的牙齿很历害,小兔子、小猴是怎么说的?请幼儿表演。

  教师表演狐狸:你们都怕大老虎,但我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拔下来呢。出示课件。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请个别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是怎么做的?

  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嘴里还含着糖呢。

  (3)谁又去劝的?

  请一名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烂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4)狐狸是怎样骗老虎的?

  集体模仿狐狸:啊,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齿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5)讨论:大老虎的牙齿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6)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谁来了(狐狸),狐狸是怎么做的?(拔牙)

  最后老虎一颗牙也没了,很多东西都吃不了,变成了一只瘪嘴的瘦老虎。

  3、教师总结:不刷牙,牙齿就会得龋齿,会烂掉。教小朋友正确刷牙,还要坚持天天刷。检查幼儿看谁的牙长了龋齿,谁的牙又白又亮,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爱护牙齿的。做得好的要坚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

教学反思

  活动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刷牙为线索,围绕老虎不刷牙带来的后果告诉幼儿要坚持天天刷牙,在游戏活动中得出结论,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在活动中老师说得太多了,还可以更开放些,让幼儿自己探索,师幼互动更强。

4、大班教案《老虎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续编故事,对续编故事情节的想象活动萌发兴趣。

  2.能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以及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真倾听故事,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以及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认真倾听故事,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有大公鸡、小猴、小猫、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里玩耍的背景图片,大老虎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森林里的背景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森林是谁的家?谁能看着这幅图来说说这个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 幼儿描述图片)

  2.教师根据幼儿进行小结。

  二.集中讨论活动:

  (一)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1.播放“老虎吼叫”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来了?你觉得老虎是怎么样?

  2. 提问:老虎来了以后,小动物会怎么样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自由讨论。)

  个别幼儿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提出分组要求。

  1、教师用符号帮助幼儿归纳出几种可能出现的故事结局:

  (1)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打跑老虎的?

  (2)小动物怎样逃跑才能躲避凶猛的大老虎?

  (3)老虎是怎样捉到小动物的?

  (4)为什么老虎跟小动物做了好朋友?

  2、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续编,每个朋友都参加,把自己的想法先用符号记录下来,再在小组中大声、连贯、完整地说给同伴听。

  3、使用符号记录的时候互相帮助,记录完了就坐下来交流。

  4、认真倾听小朋友的发言,评选“故事大王”,在集体中交流。

  幼儿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大声、连贯、完整地进行表达,提醒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

  四、集中交流、分享:

  (1) 每个幼儿先自由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

  (2) 每组的“故事大王”在集体中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掌握非常好,而且兴趣浓厚,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这样的故事,所以每个幼儿的精力特别集中,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在续编故事时大多数幼儿能开动聪明的头脑激情发挥想象和小组的伙伴一起交流,在交流中幼儿都能认真倾听故事,还有一部分幼儿只喜欢听别人讲,不过他们都听投入。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觉得我在设计整个课案的过程中不足的是: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应多的启发幼儿去思考去想象。

5、大班表演游戏教案反思《老虎拔牙》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期就要养成讲卫生,每天刷牙的好习惯,而农村的低龄儿童多由老人照顾,大多没有养成刷牙的好习惯,所以要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孩子爱护牙齿。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演示、分角色表演感受坏习惯带来的恶果,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观,学会刷牙,体验游戏的乐趣。

  2、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明白不刷牙的害处,要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老虎、狐狸、小猴子、小兔子、狮子的头饰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展示多媒体课件,有一只老虎又瘦又没牙,一点也不历害,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老虎瘪嘴的样子,它这是怎么了?引出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老虎的牙齿很历害,小兔子、小猴是怎么说的?请幼儿表演。

  教师表演狐狸:你们都怕大老虎,但我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拔下来呢。出示课件。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请个别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是怎么做的?

  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嘴里还含着糖呢。

  (3)谁又去劝的?

  请一名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烂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4)狐狸是怎样骗老虎的?

  集体模仿狐狸:啊,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齿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5)讨论:大老虎的牙齿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6)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谁来了(狐狸),狐狸是怎么做的?(拔牙)

  最后老虎一颗牙也没了,很多东西都吃不了,变成了一只瘪嘴的瘦老虎。

  3、教师总结:不刷牙,牙齿就会得龋齿,会烂掉。教小朋友正确刷牙,还要坚持天天刷。(.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检查幼儿看谁的牙长了龋齿,谁的牙又白又亮,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爱护牙齿的。做得好的要坚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

  教学反思

  活动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刷牙为线索,围绕老虎不刷牙带来的后果告诉幼儿要坚持天天刷牙,在游戏活动中得出结论,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在活动中老师说得太多了,还可以更开放些,让幼儿自己探索,师幼互动更强。

6、大班语言教案《老虎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较快地掌握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发现故事中的合理线索。

  2、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出故事的结尾。

  活动准备

  有老虎形象的录像,有大公鸡、小猴、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里玩耍的录像;汉字卡片《老虎来了》;拉线教具、沙插教具、磁吸教具各若干;录音机、带,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本活动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1.通过实物投影在电视荧屏上出现森林的背景,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这森林是谁的家?”

  2.播放“老虎吼叫”的录音,问:“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来了?你觉得老虎怎样?”并在荧屏上投出:“老虎来了”几个汉字,让幼儿认识。

  3.师:“今天老师要讲《老虎来了》这个故事给你们听。”

  点评:开头环节设计有新意,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较生动地引出本活动的内容,把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要求幼儿留心倾听,尽快记住故事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讲述故事,提示:“听清楚故事的前半部分讲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提问故事名称及上述问题后,教师继续作启发性提问:

  (1)“小动物玩得正高兴,突然谁来了?”

  (2)“这个故事老师只讲到‘老虎来了’, 你觉得这个故事完了吗?如果你是小兔、大公鸡、或者是小猴、小猫,碰到老虎时你会怎样?”

  3.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录像,加深对故事中所提供线索的理解。

  点评: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和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录像片,帮助幼儿尽快地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屈,老师.教,案,网"教师还通过让幼儿代入故事角色的设问,去了解幼儿遇到突发事的心理状态,活跃了幼儿的想象思维。

  (三)让幼儿合作创编故事结尾,要求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创编故事,并能自信地将创编故事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1.教师:“老虎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接下来请你商量一下,编出后面的故事情节。”

  2.让幼儿互相议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帮助幼儿归纳出几种可能出现的故事结局。

  3.提供插沙、拉线、磁吸等学具材料,按上述不同结局分成若干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小组的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丰富故事的情节。

  教师按不同结局的小组提出指导:

  (1)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打跑老虎的?

  (2)小动物怎样逃跑才能躲避凶猛的大老虎?

  (3)为什么老虎跟小动物们做了好朋友?

  (4)老虎是怎样捉到小动物的?

  4.教师分别到各组指导,对个别自信心不足、胆怯的幼儿给予鼓励,并为他们提供录音机,引起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录下来。

  5.鼓励各组幼儿将自己组所编出来的故事结局向其他组的幼儿讲述。

  6.集中幼儿,然后每一组幼儿请一个代表出来将自己组续编的故事讲述出来,教师作简单的评析。

  点评:提供多种学具材料,让幼儿自选、合作创编故事结局,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幼儿互相讲述和向客人老师讲述创编故事的环节,充分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培养。此外,这里除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外,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续编,幼儿的合作、商讨等社会性行为得到较好的锻炼。

  四、活动延伸

  把各种动物的头饰和道具投放到活动区中,在平时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组合,引导幼儿通过扮演角色理解体验动物形象及它们的性格特征。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语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目标的体现。设计目标明确、涵盖了认知、能力、态度三个层面,形式新颖,整个活动过程包括了引入、理解故事、自由讨论、合作创编等环节,做到层层深入。活动设计即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又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自信心得到培养。尤其是教师对个别自信心不足的幼儿给予关注,并提供录音机,引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使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

  附:故事的开始部分

  老虎来了

  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一天清晨,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小公鸡张大嘴巴“喔喔喔”地叫醒了小动物们。兔子、猫和小猴都是好朋友,它们围着一颗大榕树,在草地上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

  瞧,小猫在练跳绳,它一下一下有节奏地甩着绳子,越跳越起劲;可爱的兔子拍着大皮球,脸都涨红了;最淘气的小猴子山骨碌碌地转动着机灵的大眼睛,在大榕树上蹦来跳去,还在树枝上荡秋千呢!小牛也来凑热闹,它摇晃着大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竖起它那对尖尖的牛角,神气地说:“谁来跟我比赛,顶一顶,看谁的力气大!”

  小动物们正玩得高兴,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老虎的叫声,小动物都吓坏了,嚷着说:“大老虎来了,大老虎来了……”。

7、大班美术教案《老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通过改变物体的方向表现老虎的各种动态。

  2.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老虎图片若干张,老虎操作教具,背景图,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虎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老虎图片,感受老虎的基本特征。

  提问:这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小结:这是一只很威风,很神气,有许多斑纹的大老虎。

  2.教师播放各种不同动态老虎的图片

  提问:这只老虎在干什么?请你来学一学。

  (爬树)的老虎头在哪里,身体在哪里?!.快思.教案网出处!(教师画出老虎的动态轮廓)四个脚在什么地方?尾巴是怎么样的?

  3.依次讲解各图片。

  二、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画老虎头部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老虎,先画老虎的脑袋,是(圆圆的),耳朵是(半圆形的),老虎的额头上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王)字,眼睛、鼻子、嘴巴、胡子再画上花纹。

  2 . 师幼共同示范

  A:师:你们想请一只什么样的老虎呢?

  如:一只侧面的老虎

  有了老虎的头部,它的身体应该在什么位置呢?(侧面)四肢与尾巴的位置呢?

  B:谁来请一只不同动态的老虎呢?(幼儿尝试)

  小结:原来确定了老虎身体的位置就能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

  三、幼儿作画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这么多老虎的不同的动作,有正面的、侧面的、背面的、有躺着的、爬树的、抬头的、低头吃东西的、躺着睡觉的,在玩耍的等等,那现在就请你们把各种姿势的老虎画下来吧。

  1 . 教师提醒作画要求

  在画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请你听清楚,

  (1)你的老虎要画的大,它可是百兽之王。

  (2)画之前你可以请手里的老虎帮忙,先摆好姿势,尽量要和边上的小朋友不一样,再画到纸上。

  (3)这一次我们要用炫彩棒围边的办法来涂色哦!

  (4)画完老虎后请你用喜欢的图案添画出背景中

  2 .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能力较弱的,思维比较局限的)

  四、分享交流

  森林里聚集了这么多威风的老虎,谁来说说你们的老虎是怎么样的,在做什么呢?

  活动反思: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更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8、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反思

  【教材依据】

  《小老鼠和大老虎》,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选用这个绘本,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很多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容易发生抢夺、争吵。用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友谊的珍贵,珍惜朋友!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绘本是以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为主线。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平等,这使得小老鼠做出了离开大老虎得决定……最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图画故事的"核"终干显露出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的,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一个要学会妥协,一个要学会原谅--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有效方法。这个风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友情就意味着平等相待、同甘共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方法与途径:通过阅读、猜想、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情感与评价: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3、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二、教学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

  2.玩偶小老鼠、大老虎

  3.小老鼠、大老虎图片若干(不同形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玩偶,引导小朋友观察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

  基本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教师做引导)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老鼠和大老鼠的内心独白 。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朋友可以在图片上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在故事中这又是一只怎样的一只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变化。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教师播放故事)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各自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教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如果你是大老虎呢?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模仿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样子,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小朋友能说一说,表演一下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另一个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结束:教师小结:懂得和好朋友平等相处。

  四、活动延伸

  1.把绘本放到图书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一直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幼儿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带他们完整欣赏故事,从而使得幼儿全身心投入。通过这篇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都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做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朋友和自己之间的平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五、教学反思

  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是讲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从一开始相处不平等,小老鼠害怕高大威猛的大老虎而不得不让着大老虎,可是他的心里很不开心,最后由于大老虎踢倒了自己最爱的城堡而使矛盾激化,和大老虎绝交。最后大老虎改正所有的缺点,小老鼠原谅他,两个好朋友真正平等、友好的游戏的故事。

  如今,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膨胀,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争抢角色的事情,本次活动很好的告诉了孩子们怎样和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玩游戏时怎样做是公平的、大家都开心的。在游戏中大家能够互相谦让,不再理所当然,能够顾及到同伴的心情与感受。

  在此次绘本活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看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对比,然后在讲述故事中,让幼儿模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对话,体验小老鼠的不开心。同时通过移情作用,想一想,如果你是大老虎在小老鼠生气以后你会怎么做?让幼儿自我认识自己在平时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且改正。

  此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能够更好的分工与合作!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大。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 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他。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又来了一个更高更壮的家伙!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