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海底探宝》

《大班科学教案《海底探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海底探宝》

1、大班科学教案《海底探宝》

【教学目标】

  1、知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初步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境与材料】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介绍"海底宝藏"的图片。

  2、《科学》下P.24~25。

【教学过程】

  一、海底的风景

  1、请幼儿根据收集的海底宝藏信息,讲一讲: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幼儿讨论: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带来的图书上的内容进行介绍。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类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带领幼儿惊醒概括"海洋资源"。

  二、海底的宝藏

  1、教师带幼儿初步认识海底的一些资料。

  2、幼儿交流感受。

  3、看画册《海底探宝》,丰富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三、海洋的声音

  1、"你觉得现在海洋的环境好吗?"请幼儿说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况。

  2、"为什么会这样呢?"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3、"怎样保护海洋?"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多种保护海洋的办法,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大班教案《海底探宝》

【教学目标】

  1、知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初步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环境与材料】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介绍"海底宝藏"的图片。

  2、《科学》下P.24~25。

【教学过程】

  一、海底的风景

  1、请幼儿根据收集的海底宝藏信息,讲一讲: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幼儿讨论: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带来的图书上的内容进行介绍。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类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带领幼儿惊醒概括"海洋资源"。

  二、海底的宝藏

  1、教师带幼儿初步认识海底的一些资料。

  2、幼儿交流感受。

  3、看画册《海底探宝》,丰富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三、海洋的声音

  1、"你觉得现在海洋的环境好吗?"请幼儿说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况。

  2、"为什么会这样呢?"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3、"怎样保护海洋?"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多种保护海洋的办法,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大班科学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废品再利用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懂得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固体胶,制作手工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2. 用废旧物制作的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

  2.垃圾的来源? (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二)废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图片)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掩埋法,焚烧法),以及它们的弊端。

  小朋友又能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励幼儿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做成漂亮的礼物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四)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纸灯笼》,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教师:看,这是什么?知道这件宝贝是用什么做的吗?(废旧的宣传单),小朋友想要一个这样的灯笼吗?快动起手来吧!

  (2)动手制作。

  1、师: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是老师用废旧的纸裁好的各种图形,小朋友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制作。

  2、教师进行示范,幼儿进行操作。 (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 教师小结:

  小朋友,小灯笼漂亮吗?老师这还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作为一堂综合性课程,“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开展好,教师就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等。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

  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多种制作方法的尝试,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4、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

游戏目标:

  1、懂得节约资源是减少垃圾的根本途径。

  2、认识循环再造的概念,懂得物尽其用,废物利用。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游戏准备:

  1、各种各样的废纸盒

  2、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2、发现地上有许多的垃圾,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坏。

  3、游戏:变废为宝规则:教师将幼儿组织成一个纵队,将发现的纸盒从第一个幼儿手中传出,当音乐停了,拿着纸盒的幼儿将以最快的速度,用纸盒动手做一个玩具.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4、游戏反复进行。

  5、展示幼儿作品。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出多种纸杯变废为宝的作品则更佳;

  2、通过对幼儿的启发,希望他们能渐渐养成节约环保意识、 变废为宝意识,为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铺垫;

  3、教师可以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与幼儿多做互动,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听取听课老师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这节手工课更加丰富多彩!

5、大班科学教案《海底探宝》

【教学目标】

  1、知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初步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境与材料】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介绍"海底宝藏"的图片。

  2、《科学》下P.24~25。

【教学过程】

  一、海底的风景

  1、请幼儿根据收集的海底宝藏信息,讲一讲: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幼儿讨论: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带来的图书上的内容进行介绍。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类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带领幼儿惊醒概括"海洋资源"。

  二、海底的宝藏

  1、教师带幼儿初步认识海底的一些资料。

  2、幼儿交流感受。

  3、看画册《海底探宝》,丰富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三、海洋的声音

  1、"你觉得现在海洋的环境好吗?"请幼儿说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况。

  2、"为什么会这样呢?"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3、"怎样保护海洋?"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多种保护海洋的办法,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6、大班科学教案《海底知识大比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海底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乐趣。

  2、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游戏活动。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海洋动物标本以及若干图书。

  2、准备了有关珊瑚、海水、海底动物等方面的录像带

  3、海马、海藻图片各一张,海底背景图三幅,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奇妙的海底世界》,边看边谈论:

  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海底有好多的动植物。“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把看到的和你知道的海底动植物的名称说出来。

  二、抢答游戏

  1、把幼儿分成海马队和海藻队,说出一种海里的动植物得一颗星。

  2、教师将幼儿说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3、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三、分类游戏

  请幼儿将出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进行分类,找对一个获得一颗星,错一个扣一颗星。

  1、出示两幅海底背景图

  2、海马队找海底的动物,海藻队找海底的植物,分别将寻找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两队交换检查分类情况,对有疑惑的动植物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教师小结

  5、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四、海底知识大比拼

  1、组内幼儿轮流、轻声地交流;要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说说海底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2、小组交流结束后,各组推选代表讲述。小代表们讲述时,教师用投影仪在一旁给予协助。

  海马:海马不是马而是鱼,能直立游泳,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

  海蛰:海蛰学名水母, 可供人们食用,其营养丰富,美味爽口。

  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有8条触腕,可以喷墨,章鱼妈妈产的卵是长长的,卵产下后章鱼妈妈就死去。

  3、介绍一种获得一颗星。

  4、统计获星情况,给获胜组发奖。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运用橡皮泥捏各种海底的动植物,并在活动室中办海底世界的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7、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探活动玩电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了解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关系。

  2、知道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过手电筒的发亮现象,让幼儿初步知道导电材料有什么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快思老.师教案网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让幼儿知道电珠发亮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1)问题讨论: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教师演示电珠发光的实验,引出导电材料这一名词。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目的:让幼儿通过电珠发光实验的结果比较,找出一些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态下金属材料不是都能导电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哪些是导电材料的兴趣。

  幼儿进行寻找导电材料的实验实验结果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金属材料是否都可以导电?

  三、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系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让幼儿更深刻地知道了电珠发亮与电池的关系,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实验验证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观察"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的现象。

  (2)验证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验证第二次结论: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问题讨论:为什么电池连接得那么多,电珠却不亮了?

  (引导幼儿感受烧坏的电珠的温度,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

8、科学活动《四宝的心愿》大班教案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认识秦岭四宝,分析导致四宝家园遭到破坏的原因。初步具有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从心底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多种保护秦岭的方法。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设计意图

  巍峨的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也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保护好大秦岭,让绿水青山永续,担当秦岭保护责任,落实环保宣传,加强幼儿园环保教育让孩子们萌发热爱大秦岭父亲山的情感并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小小环保宣传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保护父亲山——大秦岭的行动中。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秦岭四宝,分析导致四宝家园遭到破坏的原因。

  2.初步具有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从心底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讨论知道多种保护秦岭的方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具有初步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

  活动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多种保护秦岭的方法

  活动准备

  动态PPT、 操作图片25张、小组粘贴板两份 、欢快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邀请孩子们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播放PPT1向幼儿介绍父亲山—大秦岭

  基本部分

  一、播放PPT2认识秦岭四宝,分析导致四宝家园遭到破坏的原因。

  1、认识秦岭四宝

  2、倾听秦岭四宝的心愿

  3、在视、听、说中分析四宝的家园(大秦岭)遭到破坏的原因,感受秦岭四宝即将痛失家园的悲伤。

  二、讨论环节

  帮助秦岭四宝想办法: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如何帮助秦岭四宝。

  三、操作活动《我是秦岭小卫士》

  1、鼓励幼儿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做

  2、将幼儿分两组进行操作:环保的图片贴在笑脸组,破坏或污染的图片贴在哭脸组。

  3.活动小结: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保护好四宝的家园—大秦岭父亲山。

  四、教师总结:

  因为不负责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秦岭的伤害者;因为负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秦岭的保护者。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保护秦岭四宝,保护大秦岭,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PPT播放志愿者种植、保护生态环境图片的同时,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延伸

  1.区角延伸:

  语言区:语言区:我是秦岭小导游;

  图书区:投放有关秦岭的书籍,自制保护大秦岭绘本;

  科科学区:投放秦岭居住的动植物图片及介绍;

  美美工区:开展“我心中的大秦岭”绘画活动。

  2.家园共育:《争当环保宣传员,家庭环保在行动》亲子活动。请幼儿把保护秦岭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一张保护秦岭的宣传海报。

  活动总结

  结合大班幼儿更喜欢动手动脑自己解决问题年龄特点,我为孩子们做以下准备:动态PPT一份、操作图片25张、小组粘贴板两份、欢快音乐一段。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教师扮演导游角色带领幼儿逛秦岭)、提问法(活动中对幼儿有针对性的提问)、讨论法(教师和幼儿更近距离的互动)、活动操作法(幼儿分两组与同伴互相合作想办法保护父亲山)暗示教学法、课件演示法等多种方法让幼儿更好的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意愿,使幼儿在视、听、说及操作中萌发环保意识。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活动中以动画、PPT、操作等为支撑,有效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破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