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课教案《彩色手帕》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美术课教案《彩色手帕》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色彩,巩固对常见颜色的认识,增进对色彩的兴趣。
2、会任意选择绵签、印章、滚、粘贴的方法表现彩色手帕,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彩色手帕四幅、百只手扒(幼儿人手若干)。
2、各种形状的塑料盒、颜料盒、小勺、弹珠、棉签、印章、彩纸、胶水。
活动过程:
1、感知色彩,巩固认识颜色。
(1)出示平常常用的颜色。"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师:今天,漂亮的颜色来和小朋友做游戏,看看有哪些颜色?
(2)师:有了这些颜色,你想干什么?
2、巩固掌握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
出示四幅范例让幼儿欣赏,感受色彩美。师:看!漂亮的颜色变出了美丽的手帕,这些手帕是用什么方法变出来的?
教师即兴根据幼儿讲述的方法让幼儿回忆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棉签画、滚珠画、印章画、粘贴画)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师:今天工人叔叔带来了一些白手帕,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手帕变成彩色手帕,你想用什么方法?
(2)师提出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喜欢的颜色制作一块漂亮的手帕,画好后看看手帕上有什么?(提出卫生要求)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4、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1)幼儿介绍。师:那些手帕是你画的?你用了什么方法,觉得画得怎样?
(2)激发幼儿再学习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还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吹。教师示范吹画的方法,让幼儿看看像什么?
5、 活动延伸:谈论、探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是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活动反思:
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2、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树叶变变变》含反思
美术活动:
彩色树叶变变变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创造出一种形似的动物或其他事物。
2.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3.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美术》《彩色树叶大变身》,作画工具。
2.事先采集各种颜色的树叶,擦干后压平。(前期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
3.油画棒、浆糊、抹布、剪刀、彩纸等辅助材料。
4.“树叶乐园”:装饰主题墙,作为展示作品的背景。
5.歌曲《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 树叶的想象
(播放歌曲《小树叶》,带领幼儿戴着叶宝宝的头饰随着《小树叶》歌曲翩然起舞)
1.出示树叶拼贴作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形状的树叶,知道他们的大小、形状、颜色不一,可以组合成多种图形。出示一些形状、颜色特别的树叶,引导幼儿看看这些树叶像什么,它们可以变成什么?
3.根据幼儿的想象,示范拼贴和添画,使树叶变成某种东西。以孔雀为例:这片树叶像孔雀的尾巴,孔雀还少什么?(头、身体、脚)可以用神秘来代替孔雀的身体、头部和脚呢?(椭圆形的树叶可以做身体,圆形的树叶可以做头,脚可以用记号笔添画,也可以用树叶的柄来制作,还可以把树叶剪成孔雀的脚的样子)。
二、 树叶变变变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色彩,通过拼贴和添画的方式,创作出形似的一种动物或其他事物。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大胆地给树叶变身,并利用树叶不断丰富画面。
3.了解能力较弱幼儿的想法,观察他们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似,帮助其构图,表现事物特征。
三、 树叶乐园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你把彩色树叶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2.引导幼儿看看自己的作品中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和哪些颜色的树叶。
3.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墙上的:树叶乐园中。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都愿意动手尝试。活动过程中重点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摆放,树叶和树叶之间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幼儿拼凑完成后,请大家一起欣赏,如果有许多拼凑的方法,就请幼儿进行展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开拓视野、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拼凑过程中以幼儿自选为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活动,待幼儿完成后,让大家一起欣赏。
3、中班美术课教案《彩色的餐巾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染纸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餐巾纸、信、PPT、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两封信:一封装白色餐巾纸,一封装彩色餐巾纸)
1、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罗老师也要给小朋友表演个魔术,大家睁大眼睛看清楚哦!
2、教师出示装有两封信的袋子师:小朋友猜猜老师的袋子里装了什么?(幼儿自由答)看看小朋友猜对了没有,是两封信!
我们一起看看这两封信是寄给谁的,原来上面有字,有没有小朋友认识字的?原来这封信是寄给中A班小朋友的。信里面是什么呢?(幼儿触摸说说)
幼:没有东西、信。。。。
师:小朋友想法真不错,那到底大家有没猜对呢,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们拆开看看。(请自愿幼儿拆)
幼:是纸巾
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这个纸巾有什么用呢?它为什么要寄给我们班小朋友呢?(幼儿举手说)
幼:擦桌子、擦手、擦屁股……师:除了这些用途还纸巾还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看看第二封信。(教师拆第二封信)
幼:彩色的纸巾师:(将白色纸巾和彩色纸巾拿在手上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只手上的纸巾怎么变成彩色纸巾的呢?
幼:画上去的,用颜料涂上去的……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呀!
幼:想
师:想呀!这个秘密就在老师这个视频里,我们一起看看。
二、播放视频(1)(观看浸染的过程)。
师:看完视频后小朋友知道餐巾纸是怎样变彩色的了吗?谁来说说?(请自愿幼儿说说自己的观察)小结:先要将纸巾折叠,变成小的正方形,然后一个角一个角的蘸颜料,最后慢慢的打开,这个过程叫"浸染"(幼儿齐说"浸染")师:你们想不想让白色纸巾变成彩色的纸巾呀?
幼:想。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好了材料,但在操作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小朋友在操作时要注意不要把颜料弄在衣服上、也不要把颜料弄洒了,现在请小朋友找到位置进行操作
三、孩子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把染好的餐巾纸展示到黑板上,让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上面这么多彩色的纸巾,你觉得哪张最好看呀?为什么?
幼讨论评价。
教师小结: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如果你折叠的形状不一样,出现的图案也是不一样,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段视频。
四、播放视频(2)
教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纸巾作为原材料,通过浸染让纸巾变得更漂亮,使美丽定格在纸巾上。从材料的准备到目标的制定以及过程的设计,我们组里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一开始采用了魔术导入,抓住了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在幼儿的操作中,让幼儿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无论是目标的达成度,还是幼儿的积极性的调动,通过活动都能一一呈现出来,当孩子们第二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都忍不住为自己鼓掌起来。
4、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格子手帕》含反思
活动日标:
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其作品中线条与色块的特点。
2.借鉴格子画的特点,设计、装饰手帕。
3.体验像大师一样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颜色(红、黄、蓝、黑),大小、形状不一的即时贴若干。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3.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特里安作品,了解其特点
1.演示课件,认识蒙特里安。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绘画大师,他就是荷兰着名画家蒙特里安。他的画与众不同,让我们看一看他的画与别人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蒙特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画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剩下的地方是什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就是蒙特里安的格子画,它叫《红黄蓝的构成》。几个色块、几条线就组成了一幅格子画,又简单又漂亮!
3.欣赏蒙特里安的《伦敦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和前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画中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色块和一些线条,但却让我们联想到很多东西,真神奇!
二、了解蒙特里安画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1.播放课件。
使幼儿了解蒙特里安的作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用格子装饰的物件。
三、幼儿操作,感受装饰的乐趣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装饰一块手帕,让幼儿了解用格子与线条进行装饰的顺序。
2.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要求像大师那样运用线条和色块设计,创造性地装饰。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作品单独做,或两人合作做。
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随机点评。
四、幼儿作品分享交流,随音乐进行“作品表演秀”。
5、中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毛线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绘画活动,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2、培养观察力,审美力和动手能力。
3、学习由内到外沿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并借助儿歌语言和动作,感知用曲线的轨迹表现毛线团。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毛线。
2、幼儿用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毛线团。
1、出示毛线。
师: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这样不好收放,怎么办呢?你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吗?
2、探讨毛线团的样子。
师:现在你们看看我这样把毛线变成毛线团好不好?
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手拿毛线绕毛线团,感知绕毛线的动作,观察毛线团由小变大,由中心向外不断扩散。
二、绘画:毛线团。
1、出示范画,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画的毛线团,漂亮吗?为什么?
(因为色彩鲜艳,线条均匀。)
2、书空模仿动作,讲解示范绘画步骤。
(1)教师借助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由内向外一圈圈画螺旋线,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一圈圈往外绕毛线团的动作。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画毛线团。
师:绕线团、绕线团,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
鼓励幼儿边空手练习边念儿歌。
3、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请幼儿每人画至少两个毛线团,按老师讲解的方法来画,大胆用鲜艳的颜色来画,注意画画姿势正确,用完画笔及时放回到画笔盒内。
4、幼儿绘画毛线团,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启发幼儿给小猫咪添画许多彩色的毛线团。
鼓励幼儿边绕边念儿歌,提醒幼儿一圈一圈往外绕。
注意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颜色画毛线团,画画仔细大胆画。
5、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评价。
让幼儿说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表扬能够大胆用色的幼儿。
【活动探讨】
将幼儿作品全部展出,引导幼儿交流探讨,螺旋线的绘画技巧。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6、中班美术课教案活动《彩色的餐巾纸》含反思
【活动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所选的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纸巾,通过这个熟悉的事物,让幼儿来表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来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及思维能力。创造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进行创造,通过看看、做做等表现自己所想的实物,使幼儿的想象得以拓展。通过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去发掘孩子无穷的想象潜力。在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
2、通过看看,做做等方法表现自己所见,所想事物,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3、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餐巾纸调色盘颜料KT板。
【活动过程】
一、打招呼,通过魔术的形式引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教师变魔术)
教师依次变出3封信。
师:这3封信是要寄给谁的呢?(中一班小朋友)
师:原来这封信是寄给中一班小朋友的。信里面是什么呢?我们要先看哪一封信呢?(幼儿观察)
幼:第1封信。
师:哪个是第1封信呀?(信封左下角有数字编号1、2、3)
师:哦!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第一封信吧!
二、过程:
1、教师取第1封信,准备将信封内的白色纸巾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你觉得里面有东西吗?猜猜看会是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说。
幼:里面有玩具车、坦克……
师:小朋友你们的想法真不错。
师: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
幼:想
师:(将纸巾拉出一点让幼儿猜)咦!这是什么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幼:是纸巾
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这个纸巾有什么用呢?它为什么要寄给我们班小朋友呢?(幼儿举手说)
幼:擦桌子、擦手、擦屁股……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的好棒呀!知道这么多。不过,现在老师先不告诉你们纸巾寄给我们有什么用,我们现在要来看一看第二信封里面是什么?猜猜看,是什么告诉老师。
师:感觉一下信封里有东西吗?
2、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第2封信,摸过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没有)
幼:有
师:有啊!是什么呢?我请你把信封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会是什么呢?当~当~当~当~出来喽!这是什么呀!
幼:是彩色纸巾
师:(将白色纸巾和彩色纸巾拿在手上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只手上的纸巾怎么变成彩色纸巾的呢?
幼:画上去的,用手蘸颜料画上去的……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呀!
幼:想
师:想呀!我现在也不能告诉你这个秘密哦!等我们看完第三封信后再告诉你!
3、教师摇晃着第3封信,让幼儿用耳朵来感觉信封里面的是什么?
幼:报纸、巧克力……
师:我的第三封信可是要告诉我们白色纸巾变成彩色纸巾的秘密的哦!
教师请一幼儿揭晓秘密,打开信封,出示U盘。
师:是的,这个U盘就藏着白色纸巾变漂亮的秘密,我们要怎么看呢?(请配班老师帮忙)
师:小朋友们,视频1里的小姐姐在干什么,她先怎么做,然后怎么做,最后怎么做的,你们可要看仔细喽!
小结:先要将纸巾折叠两次,变成小的正方形,然后一个角一个角的蘸颜料,最后慢慢的打开,这个过程叫“浸染”(幼儿齐说“浸染”)
师:你们想不想让白色纸巾变成彩色的纸巾呀?
幼:想。
4、幼儿操作:请幼儿到桌子前自由操作把纸巾变成彩色,教师指导。
5、让幼儿把染好的餐巾纸展示到黑板上,让幼儿欣赏。
6、请幼儿说一说的浸染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不知道怎么拿纸巾……)教师示范拿纸蘸染。
师:小朋友,上面这么多彩色的纸巾,你觉得哪张最好看呀?为什么?
幼:老师的。因为老师的颜色很多
师:老师的纸巾为什么浸染的颜色多?我们再次来看看小姐姐怎么做的,她会告诉我们答案哦!
7、再次播放视频2让幼儿欣赏
师:小姐姐先把餐巾纸折叠的很多下,所以浸染出来的颜色就越多。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如果你折叠的形状不一样,出现的图案也是不一样)
8、放音乐,让幼儿再次自由操作,老师指导,展示,点评。
师:小朋友,彩色纸巾真漂亮,视频里的小姐姐把彩色纸巾做成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彩色纸巾可以做什么东西吧!
三、让幼儿欣赏彩色纸巾剪成的蝴蝶、花朵和彩色纸巾做成的衣服。
活动延伸:
让幼儿想一想用彩色的餐巾纸还能做什么?请幼儿回家动脑,动手做一做。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纸巾作为原材料,通过浸染让纸巾变得更漂亮,使美丽定格在纸巾上。从材料的准备到目标的制定以及过程的设计,我们组里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一开始采用了魔术导入,抓住了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在幼儿的操作中,让幼儿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无论是目标的达成度,还是幼儿的积极性的调动,通过活动都能一一呈现出来,当孩子们第二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都忍不住为自己鼓掌起来。
7、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清水人手一瓶(瓶盖内有红黄蓝各色颜料)、抹布、红黄蓝各色小标签、一次性塑料杯。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
1、教师拿一瓶清水用力摇晃后变成有颜色的水,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2、幼儿尝试自己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
二、猜猜会有什么变化。
1、请幼儿说说自己变魔术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
2、猜一猜把其中的两种颜色拼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自由讲述)
三、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活动。
1、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人取两种不同的颜料少许,放在杯子中轻轻摇晃,观察颜色的变化。
2、和身边的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相互间比较一下各自变出的新颜色。
四、集中交流:我的发现。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发现各自颜色的不同,从而产生给颜色做上标记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五、幼儿再次进行尝试活动。
1、幼儿再次玩色,并在杯子外面贴上与颜料水相同颜色的标签。
2、幼儿将自己变出的新颜色放到展台上,并尝试多变出几种颜色。
六、集中讨论。
1、根据标签说说自己杯子里的新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2、将颜色分类,启发幼儿发现红和黄可以变出橙色,红和蓝可以变出紫色,黄和蓝可以变出绿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调出的新颜色深浅不一,猜猜为什么。鼓励幼儿可以到区角中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进行设计,在科学活动中整合了美工活动染纸和舞蹈表演。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了对色彩的认识,并能采用各种色彩的搭配进行染色活动,孩子们深深地融入了这彩色的世界,感受着色彩的丰富多彩。
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开始《颜色大风吹》,孩子满足于游戏的快乐,不知不觉地复习了红色、黄色、蓝色、橙色、绿色、紫色。接下来的游戏是色彩的辨别操作,孩子们根据小动物家的颜色给他们配上相同的玩具。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过渡得较好以给小动物送玩具为由引入染纸活动。染纸活动简单且色彩鲜艳,孩子容易完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染纸这个环节接近尾声时响起了《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乐,有些较快完成的孩子已经拿起自己的作品,跟着音乐翩翩起舞,过了一会儿一些做得较慢的孩子也来了,大家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接下来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到小动物家做客,通过交流、探索感受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颜色的用处,孩子们认真地操作着,互相交流着。活动的各环节清晰,衔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师及时将幼儿的介绍及对颜色的认识记录下来,作为活动的资料进行展示,供幼儿观察和欣赏。
每个活动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动的不足就在于教师试图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语言烦琐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还停留在替孩子包办上,在染纸环节,交代过于细致,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染出来的效果最好。这样的经验是孩子自己获得的,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利。另外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生成新的活动,效果会更深入和显著。
8、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彩色格子布》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作品,大胆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
2.用色块进行装饰格子布,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
相关的PPT、操作画纸、调好的颜料、排笔、黑色油画棒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用色块装饰格子布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运用法、观察法、示范讲解法、操作法
教师活动:
一、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引出主题。
1.通过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1)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图画,请你们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长方形和正方形)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黑线)
2.教师小结师:这些画都是一个名叫蒙德里安的画家画的,这些画上虽然只有黑色的线条和几个彩色格子,但看起来非常漂亮,真神奇!
3.组织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人们都很喜欢蒙德里安的画,就把这种绘画风格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出示他人参考蒙德里安作品风格设计的服饰、建筑物等图片,如:格子衣服、格子鞋子)师:你还看过怎样的格子物品?
二、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操作方法。
师:许多人把蒙德里安的作品变成了可以穿的、用的东西,老师也设计了几件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画的?
三、教师示范操作用黑蜡笔打出线条,用色块进行装饰。
四、组织幼儿操作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设计格子,要求用横竖直线从最顶端画到最末端;涂色块时注意不混色及颜色之间的间隔。
五、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幼儿活动幼儿仔细观察大师的作品,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幼儿听教师的小结幼儿欣赏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
观察老师的范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幼儿说出用油画棒画格子,用颜料涂色块。
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方法。
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
将大师的作品延伸到生活中,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
出示范作,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和兴趣。
帮助幼儿明确操作步骤及要求。
指导幼儿大胆操作,学习用直线打格子的技能,提高绘画水平。
拓展经验,体验创造美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个美术活动,名字就叫做“格子布”!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希望可以通过欣赏格子布,了解什么是格子布,继而学习用横线和直线交叉画格子布。在引题的时候,我利用班级里几个穿格子衣服,让孩子们在欣赏格子布的线条走向的同时,明白交叉的线条才能变成格子布,线条密一点,格子就小一点;线条疏一点,格子就大一点。欣赏之后,我将实物的格子布转换成作品,边画边讲解,让孩子掌握作画的技巧——从纸的一端画到另一端,尽量将线画得直一点。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涂色,要求往一个方向涂色。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线条的掌握比较好,基本上都能将格子布画得很好,只有个别孩子的起始端是从纸的中间开始的。在涂色的时候,很多孩子能换着油画棒进行涂色,但是我发现这个作品的纸太大了,孩子们涂色来不及,只能拿回家去涂色。
9、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漂亮的花手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2.感受浸染活动带来的乐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桌布、颜料、放置颜料的盒子若干、纸巾若干。
2.纸袋一个、三张信封、一张白色纸巾及一张浸染后的纸巾、一个U盘。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魔术导入,可以激发起幼儿兴趣)
1.导入魔术,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何老师要来变魔术。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纸袋,请问我的纸袋里有东西吗?幼儿回答。师:魔术开始了,小朋友快看看,我变出了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变出三封信,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信是寄给谁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封信上面有字,有小朋友认识字的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信封上面写了昆山巴城幼儿园,哦,这些信是寄给我们巴城幼儿园的小朋友的,那小朋友们想先看哪封信呢?幼儿回答。
4.教师让幼儿先猜测一下信里面是什么东西,我们先不急着拆信,老师呀想让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信里面是什么东西?我请所有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来摸一下信里面会是什么东西,再告诉老师答案。
5.教师让幼儿摸一摸信里面的东西,然后让幼儿回答是什么。
6.教师出示第一封信里面的是一张白色纸巾,第二封信里面是彩色纸巾,白色的纸巾为什么会变成彩色纸巾的呢?答案就在第三封信里。第三封信里是一个U盘,我们一起去找寻答案吧。
二、播放微课,介绍纸巾浸染过程。
1.教师播放微课视频。
2.幼儿一边观看视频,教师一边讲解。
看了图中的操作后,你们知道一张白色的纸巾是怎样变成漂亮的纸巾了吧!(先折叠,然后再染)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浸染。老师现在就想浸染一张漂亮的纸巾。
三、教师示范教师一边进行简单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浸染一张彩色的纸巾。
四、幼儿浸染(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1.老师说了这么多,小朋友肯定都想去试一试。但是,在操作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注意不能把颜料洒了,也不能把衣服弄脏,完成后小朋友们可以请后面的客人老师来欣赏一下你的作品,最后交给老师,老师要把作品贴到展示板上。明白要求了吗?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现在小朋友们赶紧行动吧!
3.教师将完成好的作品粘贴到展示板上进行展示。
五、活动延伸
师:其实呀,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可以染出不同的图案的,小朋友如果有兴趣,回家后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染一染,看看怎么样就可以染出漂亮的纸巾来了,知道了方法别可忘了告诉老师哦!
《漂亮的手绢》活动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我将已经染好的手绢做成课件,让幼儿欣赏。在幼儿了解染纸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会想这些漂亮的手绢究竟是怎么染出来的,从而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接下来我引入了展示实物的环节,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染出来的手绢,说说他们与普通的手绢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做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教师演示的环节里,我在课前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用来染色的纸质量要好而且要厚一些,这样不容易烂。其次就是对于选用的颜料有一定的要求,应用水溶性较好的水彩颜料或国画颜料,这样染出来的手绢色彩更均匀亮丽。
教师示范时,我分了三个小环节。对边折成正方形,染边;对角折成三角形,染角;以及边角混染。告诉幼儿可以变换不同的折法,不同的染法,可以染出不同效果的手绢。同时我把这一操作过程编成了口诀,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操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能掌握这个染纸的方法,而且每个孩子能创造出更新颖更漂亮的图案,这让我很惊奇同时也很高兴。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只给了简单的指导,幼儿就可以发挥最大的空间,印染出新奇漂亮的手绢。而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了卫生的问题,都能干净的完成。
虽然完整的上完了这节课,但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足。示范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自行创造折纸的方法。不仅仅是折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让幼儿自行发现折纸的方法不同印染的手绢就大不相同。其次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有遇到的困难,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再次教师在示范点染时,应该说的更详细些准确些,以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知道棉棒怎么用的情况。最后在活动结束时,可以引出不同形状的纸印染出来的手绢,为下次活动做铺垫
10、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彩色手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色彩,巩固对常见颜色的认识,增进对色彩的兴趣。
2、会任意选择绵签、印章、滚、粘贴的方法表现彩色手帕,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彩色手帕四幅、百只手扒(幼儿人手若干)。
2、各种形状的塑料盒、颜料盒、小勺、弹珠、棉签、印章、彩纸、胶水。
活动过程:
1、感知色彩,巩固认识颜色。
(1)出示平常常用的颜色。"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师:今天,漂亮的颜色来和小朋友做游戏,看看有哪些颜色?
(2)师:有了这些颜色,你想干什么?
2、巩固掌握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
出示四幅范例让幼儿欣赏,感受色彩美。师:看!漂亮的颜色变出了美丽的手帕,这些手帕是用什么方法变出来的?
教师即兴根据幼儿讲述的方法让幼儿回忆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棉签画、滚珠画、印章画、粘贴画)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师:今天工人叔叔带来了一些白手帕,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手帕变成彩色手帕,你想用什么方法?
(2)师提出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喜欢的颜色制作一块漂亮的手帕,画好后看看手帕上有什么?(提出卫生要求)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4、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1)幼儿介绍。师:那些手帕是你画的?你用了什么方法,觉得画得怎样?
(2)激发幼儿再学习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还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吹。教师示范吹画的方法,让幼儿看看像什么?
5、 活动延伸:谈论、探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是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活动反思:
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11、中班美术教案《彩色高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一个或几个长方形画出一幢或几幢彩色高楼。能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2、能随意地装饰,大胆发挥想象,画出不同形状的门窗。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参观附近的高楼大厦。
2、人手一份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前两天老师带你们去看过高楼大厦,你看到的高楼是怎样的?
(高高的,一幢连着一幢,有许多门窗)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知道晚上高楼里的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非常好看。
今天,我们就来画这一幢幢的高楼。
二、讲解示范。
1、中间先画一个高高的长方形,旁边靠着一个大的矮长方形,再画一个很高很高的长方形。
另外一边也画上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的长方形,连成许多幢高楼。
2、用记号笔画出不同形状的门窗,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三、幼儿练习。
1、鼓励幼儿画出有高有低的楼房,并用漂亮的颜色进行装饰。
2、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添画云彩、太阳、大树等。
四、讲评。
幼儿互相参观。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布置成“美丽的家乡”或“美丽的街道”的画展。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绚丽的色彩,更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来表现他所喜欢的物体。而孩子又是天生的观察者,一草一木都会让他们欣喜和惊讶。当幼儿试图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时,往往又缺少必要的方法技能去支持。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觉得对幼儿的知识要求太高了。似乎在美术活动前总应该先安排一次科学活动才行。所以,这次在制定目标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知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要求他们掌握秋季银杏、红枫等树木变化的具体特征,而是紧紧扣住颜色这个中心,只要幼儿知道秋天的树有那些颜色就够了。
在活动准备方面,考虑到绘制的图片效果失真,所以我采用了先拍照片然后写真扩印的方法制作了这几张图片。该图片给幼儿带来了逼真得视觉冲击,更容易和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联结。
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施的步骤是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的形状特征,掌握绘画的步骤。这也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觉得最棘手的部分。因为传统的由老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形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我作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将原来先讲解技巧,再布置绘画要求的步骤颠倒过来。因为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所以我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做一做彩色的大树好吗?”然后设置了四个问题:1、“要画大树,应该先画哪一部分呢?”2、“树干是什么样的?”3、“画好树干,再画什么?”4、“树冠是什么样的?”结合以往的绘画经验,幼儿很快了解了绘画的步骤。同时又通过观察、比较,顺利地了解了树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形状特征。从而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纲要》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美术活动中作品的展示,相信也是老师们颇为头疼的问题。用透明胶贴,老师的工作量太大。用大头钉固定再泡沫板上,不安全。经过多番对比,我们选择了PC板。颜色很漂亮,幼儿自己用浆糊一贴就行了。不仅美观实用,更换也非常方便。
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焦点。在最初的设计中,评价就是让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但试教时发现幼儿有的没画完,有的忙着贴,有的自我欣赏陶醉,谁都不听别人说。最后有老师建议说能不能在幼儿的衣服上贴星星,让他可以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同。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成为评价中的真正的主角。他所认同的,对于他来说,就是好的。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不过,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困惑。如:“秋娃娃”这一形象是否有必要,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再如:有的幼儿在分组活动时有所偏向。在试教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幼儿想画棉签画但没占到位置,所以拒绝参加操作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应该输导,还是满足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答案。
12、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重叠画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创作重叠画的兴趣。
2、探索制作重叠画的方法,喜欢运用多种色彩进行表现。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会拓印画卡片。
2、彩色笔、图画纸、拓印卡、投影仪、范例、透明胶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幅重叠画,激发幼儿参予活动的兴趣。
请小朋友找一找并说出图画里有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
二、 探索重叠画的制作方法。
1、把找到的图案贴上去。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最后的图案不好贴。
三、 幼儿制作重叠画。
1、幼儿在投影仪前操作, ;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感觉图案的重叠。
2、提供拓印卡、彩笔,幼儿自己制作重叠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 游戏:找一找
相互欣赏作品,请小朋友和老师找一找自己画了什么。
活动反思: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13、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彩色的餐巾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染纸带来的乐趣。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餐巾纸、信、PPT、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两封信:一封装白色餐巾纸,一封装彩色餐巾纸)
1、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罗老师也要给小朋友表演个魔术,大家睁大眼睛看清楚哦!
2、教师出示装有两封信的袋子师:小朋友猜猜老师的袋子里装了什么?(幼儿自由答)看看小朋友猜对了没有,是两封信!
我们一起看看这两封信是寄给谁的,原来上面有字,有没有小朋友认识字的?原来这封信是寄给中A班小朋友的。信里面是什么呢?(幼儿触摸说说)幼:没有东西、信。。。。
师:小朋友想法真不错,那到底大家有没猜对呢,请一个小朋友帮我们拆开看看。(请自愿幼儿拆)幼:是纸巾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这个纸巾有什么用呢?它为什么要寄给我们班小朋友呢?(幼儿举手说)幼:擦桌子、擦手、擦屁股……师:除了这些用途还纸巾还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看看第二封信。(教师拆第二封信)幼:彩色的纸巾师:(将白色纸巾和彩色纸巾拿在手上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只手上的纸巾怎么变成彩色纸巾的呢?
幼:画上去的,用颜料涂上去的……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想不想知道这个秘密呀!
幼:想师:想呀!这个秘密就在老师这个视频里,我们一起看看。
二、播放视频(1)(观看浸染的过程)。
师:看完视频后小朋友知道餐巾纸是怎样变彩色的了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谁来说说?(请自愿幼儿说说自己的观察)小结:先要将纸巾折叠,变成小的正方形,然后一个角一个角的蘸颜料,最后慢慢的打开,这个过程叫"浸染"(幼儿齐说"浸染")师:你们想不想让白色纸巾变成彩色的纸巾呀?
幼:想。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好了材料,但在操作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小朋友在操作时要注意不要把颜料弄在衣服上、也不要把颜料弄洒了,现在请小朋友找到位置进行操作三、孩子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把染好的餐巾纸展示到黑板上,让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上面这么多彩色的纸巾,你觉得哪张最好看呀?为什么?
幼讨论评价。
教师小结: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如果你折叠的形状不一样,出现的图案也是不一样,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段视频。
四、播放视频(2)
教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纸巾作为原材料,通过浸染让纸巾变得更漂亮,使美丽定格在纸巾上。从材料的准备到目标的制定以及过程的设计,我们组里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整个活动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一开始采用了魔术导入,抓住了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在幼儿的操作中,让幼儿增强了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无论是目标的达成度,还是幼儿的积极性的调动,通过活动都能一一呈现出来,当孩子们第二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都忍不住为自己鼓掌起来。
虽说自己正式上课前已进行了试上,自己在试上之后出进行了尝试,但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试上时我采用了正方形的纸巾,因为幼儿第二次操作时出现了纸巾撕破的现象,所以我改用了无纺布,虽然我自己是能够折成不同的形状,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那么大的臂力,他们在折的时候不能使无纺布面和面贴紧,他们为了都浸染到颜色把整个都浸下去,所以在呈现幼儿作品时出现了没有留白的现象,还有无纺布吸水性较强,容易扩散,很多颜色都混杂在一起,不能反映“折的图形不一样,出现的图案不一样”这一特点。如我多试试其他材料,如熟宣纸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没有把握好,颜料盒里的颜料过多,示范操作时幼儿没有面对面地对着小朋友,到底应该浸到什么位置等这些问题没有交待具体,用过的显示器也忘掉关了,打扰了孩子的视线,这些问题虽说很细小,但说明我还是没有准备充分,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看来要想让一节课完美地展现在众人眼前,不经过多次的揣摩和推敲,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