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一等奖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一等奖

1、《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一等奖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一、 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 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 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 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 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 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 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 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 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 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附:名人墓志铭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2、《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一、 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 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 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 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 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 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 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 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 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 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附:名人墓志铭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3、《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在写法欣赏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

2

.研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

.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

”的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

3.

探索思考“好好儿活”的含义。

三、预习交流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读文

一读:快速浏览,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排除生字词语障碍。整体感受文章基本内容。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见解,做好旁注。

2、检查独学情况。

(1)、给下列词语注音

瘫痪( ) 憔悴( ) 捶打( ) 仿膳( )

(2)解释词语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憔悴: 烂漫:

3.通读课文,思考探究:

话题一:秋天( )(填干什么)(以此找出文章线索)

话题二:( )的母亲。(找出写母亲的语段,朗读,感悟,体会)

话题三:( )的“我”(找出写“我”的语段,朗读,体会)

(二)交流学习[来源:学_科_网]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 语句。)

3.通过读课文,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四、展示提升

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

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展示合作

学习成果。提出问题,请教其他同学解决。仔细倾听,对不同观点进行辩驳。

五、达标测评

(一)读拼音,写词语。

zá shí yāng shàn

( )碎 ( )养 ( )求 仿( )

(二) 辨字组词。[来源:Z。xx。k.Com]

侍( ) 踩( ) 诀( ) 悴( ) 矫( )

待( ) 睬( ) 绝( ) 碎( ) 骄( )

碗( ) 锤( ) 狠( ) 槐( ) 谣( )

豌( ) 捶( ) 恨( ) 愧( ) 摇( )

(三)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四)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喜出( )外: 翻来( )去:

恍然大( ): 名( )其实 :

(五) 选词填空。

神情 神态 神色 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 )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 ) 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 )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 ),显得十分沮丧。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七)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妈妈的账单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50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美分。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扶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 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感想:

六、课后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分为两部分,朗读语段和关键语句,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由于这篇课文较简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大问题,所以把质疑和探究问题交给学生,采用朗读、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完成研读课文的环节。之后在情感体验的环节,进行

语言训练,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和对亲情的感悟写出来,让学生都明白父母是辛苦的,以后要孝敬父母。


4、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2、掌握并积累字词。

3、通过自学初步感知文本。

4、反复阅读,把握的朗读基调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对我们那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又能感受到多少呢?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共同体会无尽的母爱吧!

二、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1、标示段落序号。

2、了解作者。

2、圈出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和生僻的字词,并查查字典,弄个明白。

3、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并把握的感情基调。

三、自学检测题

1、了解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和

散文集有 和 。

2、听写词语

3、感知文本: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试着依照这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导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探究点一、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哪里?

提示: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具体而细小的事件中,体现在人物描写(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中,大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1、

2、

3、

4、

探究点二、面对母亲的细腻而深沉的爱,作者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

2、

3、

探究点三、怎样理解“秋天的怀念”?

二、学生交流。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

1、拓展迁移,理解母爱,心怀感恩。

2、联系生活,激发创作欲望,并写写。

【导学重点】培养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

【导学过程】

一、说一说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妈妈的账单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帮忙购物,5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0美分。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扶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课题第2课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 把握文章线索。

2. 阅读训练:从母亲的言行,感受母爱。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寓意,定位文章主旨。

重点 难点重点 :见目标2 、3点

难点:见目标2、3点

学习方法导学、自学、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1. 词语听写

2. 通 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对“我”和“母亲”有了怎样的了解?“我”:

母亲: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2— —6自然段,思考:

1. 母亲和 儿子对话时,为什么对“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敏感?

2.从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3.把“我”看到的,描写北海菊花的句子抄下来。

4、北海的 菊花有什么精神?“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

1.

2.

3

4.菊花的精神:

“我”悟出的道理:自我完善(红笔订正)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自我完善

合作探究:1. 文中几次写到“看花”?你能看出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吗?

2. 母亲提议在春天去北海看花,是何用意?秋天到了,又提议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又是为什么?

3. 课文几次写到了秋天?课题《秋天的怀念》,怀念什么?1.文章 次写到“看花”;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是以

( )为线索的 。

2.春天看百花:

秋天看菊花:

3. 随堂练习:文章中“母亲”说的话中,最让作者难忘的一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课后反思(教师写教学反思)

学生:这节 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附: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写出了母爱的深沉,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面对双腿瘫痪,脾气暴躁的儿子,母亲不离不弃, 体谅儿子的痛苦,逆来顺受,燃尽了生命来关爱儿子,希望儿子鼓足生活的勇气,好好地活,坚强地活。


6、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 秋天的怀念

<教材信息> 科目 :语文 章节:第一单元 课题:《秋天的怀念》 总课时编号:

<教师信息> 主备人: 备案时间: 实施人: 实施时间:

<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 所属小组:

【学习目标】

1.领悟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 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题目和篇末描写菊花的含义。

【学习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难点预设】理解题目和篇末描写 菊花的含义 。

【知识链接】

作者档案: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 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 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2010年12月31日病逝。

【学法导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语句,读出感悟、读出真切的情感体验。

【学习过程】

学 习 过 程学 习 方 法 指 导随堂 记 录(教 师 复 备)

一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请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文字,说说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一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二 初读课文,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2.你认为应该积累哪些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的 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4.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 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5.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怎样看?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你圈画出相关语句读给大家听。这些情况儿子知道吗?面对瘫痪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结合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句分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 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怀念

深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儿子是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这一片深切怀念之情的?

[来源:学科网]

6.小组讨论:母亲细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

7.请试着把“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整。

五 深化主旨 拓展交流

母亲走了,带着对子女深深地挂念;母亲走了,遗留给儿子永无偿还的心情。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

六 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语段,读一读,背一背。

2、推荐阅读: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一 请联系“作者档案”思考。

二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遇到难字生词查工具书解决。

可用不同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感受。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 细读课文,探究母爱

通过自由朗读、自由感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句中有关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关键字、词体会深沉而无私的母爱,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四 群策群力,研讨主旨

着重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对于菊花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展示时要有个性化、创造性,以突出人物形象。

【收获与反思】


7、《秋天的怀念》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预习内容

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读音和词义。

2、、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3、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

1、通过预习思考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提示:可以分解成“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抓住概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要素去思考)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基础练习

1、试着把第五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2、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以抒发某种情感。

(二)拓展练习

1、母亲走了,带着对子女深深地挂念;母亲走了,遗留给儿子永无偿还的心情。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

2、课外阅读《同步》中的史铁生《合欢树》一文及之后的话题,谈谈你的感受。


8、《秋天的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凤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浸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4、观察秋天的景物,搜集秋天的图画。

5、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画一些秋天的景物。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4、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抄写描写秋天的词语。

3、画秋天的景物。

4、组词。

星( ) 显( ) 虽( ) 色( )

醒( ) 湿( ) 强( ) 艳( )

学习收获:


9、《秋天的雨》名师导学案

【小编寄语】《秋天的雨》名师导学案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

《秋天的雨》名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秋天的雨景图,师旁白

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读课题,亲切地呼唤《秋天的雨》。

二、揭示目标

1.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提示自学:

1、划一划课文中难读的生字词,想办法读会。

2、找一找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四、检测交流

1.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翘舌音:扇(shàn) 爽(shuǎng) 柿(shì)

(2)后鼻韵母:粮(liáng) 杨(yáng)

2.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爽”字比较难写。注意中间这个“大”字的一撇要拖长一点,“捺”写下一点。四个小叉左右对称,还要特别注意,写叉的时候是一撇一点。

3.出示句子,展示朗读:

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趁你没注意,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黄叶像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枫叶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秋雨吹起小喇叭,松柏穿上厚衣裳。

五、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六、练习设计

我会选

1.小鸟扇(shān shàn)动着翅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2.爷爷手里握着一把扇(shān shàn)子。

3.秋雨像把钥匙,趁你没(méi mò)留意,把秋的大门打开了。

4.这场雨太大了,路上的积水没(méi mò)过了膝盖。

我会辨

枚( ) 紧( ) 扬( ) 邮( ) 柿( )

牧( ) 素( ) 杨( ) 油( ) 杭( )

想想填填

一把把扇子 一把把( ) 一把把( )

一枚枚邮票 一枚枚( ) 一枚枚( )

一串串( ) 一串串( ) 一串串( )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揭示目标: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秋天的雨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读完了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2.你觉得课文哪里写得好,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汇报交流:

A、交流第一个问题按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读一读?说一说这三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

B、交流喜欢的句子及感受

引导理解“五彩缤纷”“你挤我碰”

秋天的雨就是一首歌,你有什么话要送给秋天的雨?

C、比赛有感情地朗读

练习设计:仿写句子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又来了秋天的凉爽。

( )像( ),( ),( )。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 )在秋雨里( )。

五、出示课件,自选作业:

1、搜集描写秋天的词句或剪贴秋天的图画,准备出一期墙报

2、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在班上展览。

3、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以上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秋天的雨》名师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