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二年级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

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共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师:看完视频,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

2.从课题知道这位大英雄的名字叫:木兰。讲了她一件什么事情呢?什么叫“从军”,谁能来说说。再读课题。

3.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男子承担的的,不信你们看看,“男”字怎么写的?(出示:男)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是啊,连农田里干力气活的都是男子,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应该男子承担了。

可是课文第一节却这样写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心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A.谁来读一读?想想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理解放到朗读中告诉大家。

B.师:听出来了,他强调了女英雄。加点:女英雄)

集体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女英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2.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然后介绍时代背景

介绍花木兰的年代: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叫北魏,魏就是花木兰的祖国,当时,魏魏的北部有一个柔然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张,逐渐威胁到木兰的祖国——魏,于是朝廷就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要和柔然展开一场战争。木兰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年代。(介绍完拉黑幕)

三、初读指导

……

第一关:后鼻音的字

名字 征兵 朝廷 年龄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征,第一声。征的两个意思,选择)

第二关:轻声字多音字

燕山 燕子

将军 将士

(yan作为第一声时,是特定的名称)

第三关:难点字

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注意读好四个动词)

焦急万分 替父从军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理解:替 赫赫)

第关:朗读课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出示要求)

经过五关的挑战,我看的出来,同学们都已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我宣布,我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礼花和掌声送给你们。

3.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这时,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吗?

(用上“因为……所以……”)

找到书上一句句子,指名生来读。

齐说

视频感知当前的故事

播放视频,师配上解说

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魏国派兵驱逐侵略者,但是将士死伤严重,继续补充兵力支援前线。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听到了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第二天一早,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

“将”师范写,生描红

四、完成习题

1、描字帖

2.选择词语

紧急 焦急

上级下达了( )的任务,要求战士们立即出发。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读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知道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那么木兰走上从军道路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二年级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

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共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师:看完视频,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

2.从课题知道这位大英雄的名字叫:木兰。讲了她一件什么事情呢?什么叫“从军”,谁能来说说。再读课题。

3.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男子承担的的,不信你们看看,“男”字怎么写的?(出示:男)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是啊,连农田里干力气活的都是男子,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应该男子承担了。

可是课文第一节却这样写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心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A.谁来读一读?想想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理解放到朗读中告诉大家。

B.师:听出来了,他强调了女英雄。加点:女英雄)

集体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女英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2.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然后介绍时代背景

介绍花木兰的年代: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叫北魏,魏就是花木兰的祖国,当时,魏魏的北部有一个柔然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张,逐渐威胁到木兰的祖国——魏,于是朝廷就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要和柔然展开一场战争。木兰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年代。(介绍完拉黑幕)

三、初读指导

……

第一关:后鼻音的字

名字 征兵 朝廷 年龄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征,第一声。征的两个意思,选择)

第二关:轻声字多音字

燕山 燕子

将军 将士

(yan作为第一声时,是特定的名称)

第三关:难点字

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注意读好四个动词)

焦急万分 替父从军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理解:替 赫赫)

第关:朗读课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出示要求)

经过五关的挑战,我看的出来,同学们都已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我宣布,我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礼花和掌声送给你们。

3.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这时,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吗?

(用上“因为……所以……”)

找到书上一句句子,指名生来读。

齐说

视频感知当前的故事

播放视频,师配上解说

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魏国派兵驱逐侵略者,但是将士死伤严重,继续补充兵力支援前线。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听到了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第二天一早,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

“将”师范写,生描红

四、完成习题

1、描字帖

2.选择词语

紧急 焦急

上级下达了( )的任务,要求战士们立即出发。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读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知道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那么木兰走上从军道路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3、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内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起英雄,你们会想起谁?

2、 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英雄,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4、 出示课题,解题“从军”一词的意思。

二、精讲课文: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一个“女”字,初步让学生模糊地感受到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然后设下疑问: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木兰怎么会去从军,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解决问题。

出示: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你认为应该填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相机出示:

答案1、填 热爱爱国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理应”是什么意思?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

答案2、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1)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

(2)木兰想为国为家分忧,可是朝廷只征招男子当兵,木兰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文中找出来。(出示图片)木兰从一个美丽的女子装扮成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出示: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花木兰的家人会同意让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吗?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A担心花木兰B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偏见)

(4)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的家人会怎样劝阻木兰,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呢?

(A)先讨论一下,花木兰可以说哪些话说服家人?

(B)请组里来演一演。

齐读(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的决心。)

(5)、作业设计

木兰对父亲说:“ ”

答案3填:英勇、了不起、勇敢,

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 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动词很多。)

(2)、这些动词顺序可以颠倒吗?

(3)、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

指导朗读:出示书上的从军图: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并通过想象谈话: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进一步体会木兰征战中的艰辛与这“赫赫战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答案4填:文静、俊美

相机出示:将士们前来探望她,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师:指导读 如果你是花将军手下的将士,看到花将军突然换上了女装,你会怎么想呢?是呀,将士们惊讶的发现,昔日这位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试着读出那种惊讶。(指名读)

(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1)、自由读

(2)、男女生分读

6、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三、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很快快地背下来吗?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 名、兵、父、弟、男

(1)、同学交流记字方法。

(2)、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词)

(3)、描红。

4、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

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欢迎参考!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挂图 生字卡 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如:将来、将要、将军。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3、教师范些,学生描红。

4、自由练写生字。

5、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6、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思考

教学案例:

张广平老师把收录机放在讲桌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欢听河南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曲沃县离河南很近,同学们熟悉河南戏,机灵的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放戏曲录音,便不约而同地举起手,随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欢”、“我喜欢”。

老师说:“好!老师也很喜欢,不过河南戏很多,昨天老师选了一段精彩的,请大家欣赏欣赏。”

老师放豫剧《花木兰从军》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有的学生如痴如迷地听着,有的学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老师说:“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遍,然后试着唱唱你最喜欢的一句。”老师重放。

这一下学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唱起来,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来织棉”。有的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有的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来。学生还真是都积极地参与着。

当学生渐渐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说:“咱们齐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师生们有滋有味地重复唱着这一句。

老师说:“同学们看课本63页,带上感情自由读《木兰从军》,反复熟读课文,一直读到能看到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为止。今后我们再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时就更有感情了。”

我们看到学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读课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诚的口气,在呼唤着花木兰快点走到自己面前。

熟读课文大约15分钟。

老师说:“在刚才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谁看到了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老师,我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是吗?我也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还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

学生沉默片刻后说话了:

有的说:“她肯定说,父亲,你年龄大了,跑不快,让我替你去当兵吧!我会打胜仗的”。

有的说:“她肯定是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说:“她肯定说,爸爸、妈妈,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装,照样会打仗”。

还有的说:“她肯定迸会说,小弟弟,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给你拿奖杯回来”。

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不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

老师说:“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师都说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抄写好这三个生词吧!抄一抄,再各写一句话。”老师边说边把“胜利”、“将士”、“征兵”三个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写句子,时时鼓励着学生。

课堂小结时,老师兴奋地说:“今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兰”!学生也兴奋地抢答着。

“好!让我们再齐唱三遍‘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

师生在昂扬和谐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学生还边唱边比比划划地跑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听课老师也小声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课后我们和授课老师一番对话:

问:“这节课你自我感觉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还是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吧”。

问:“这节课的目标你觉得把握的怎样?”

答:“这节课的目标是反复熟读背诵课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6个生字,我觉得今天在我设置的“笼罩”里,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做一个发展的人。”

问:“你说的‘笼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戏曲,然后重点学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一句,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学习本文的环境,使这个环境紧紧地‘笼罩’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这个‘笼’里面不知不觉地就‘熟’了”。

问:“我们觉得你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花木兰的崇拜之情,花木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益的。这里我不强调让学生学习花木兰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让他自己去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我们这些教研员也大有收获。张老师在这里用一种环境“笼罩”学生的身心,使我们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学生,这节课一定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在此节课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在此节课前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会为这节课学会了唱而自豪。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

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三、共同、研习课文

1.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引导并指导学生诵读)

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

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急切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征途遥远)。

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木兰十年征战的情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给我们描绘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我们好像听到了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十年的征战的血与火的考验,使木兰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肯定会有很多次思念家乡的彻夜不眠,也肯定会有很多次怀着家丑国恨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艰苦战斗。

木兰战功卓著,入朝受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

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的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蔑视功名富贵的美好心灵,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美。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分析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当堂成诵)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8、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资料:木兰从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简介花木兰。

3、解题:“从军”指的是参军。

4、学生读题质疑: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自由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圈出生字,再读一读。

边读边标出小节数。

2、检查:认读字卡,齐读。

小组内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齐读课文,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四、学习生字

1、带领学生书空生字笔顺。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精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

1、认读字卡。

2、认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说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女

3、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花木兰是个女的,她为什么要去从军呢?

4、自读第二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5、指名说。

相机引导:

“文书”指什么?“焦急万分”是什么意思?

木兰想到的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她作出了什么决定?她是如何说服家人的?(自由练说,指名说。)

你能读出来吗?

6、齐读第二小节。

7、木兰从军以后怎么样呢?出示63页的图,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

8、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自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说一说。相机理解“赫赫”。

10、指名读,齐读第三小节。

11、出示图2,说说木兰胜利回乡后情景。将士们看到后是什么表情?

12、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13、齐读全文。

三、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 男

胜利 从军

回乡 立功

9、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2)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为国为家分什么忧呢?找一找国忧,再找一找家忧,画一画。

(课件显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指名读这句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自由读。

B、指名读。

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请大家

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锻炼思维能力)

A、小组交流

B、指名扮演

学习第三自然段;

花木兰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女英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指名读,读这句话时哪些词需要我们注意?(披、跨、渡、过)

B、这些动词告诉我们什么?(木兰走的路很艰难,很长)

C、出示黄河水图。想象:花木兰在渡黄河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D、出示燕山图,想象:花木兰在过燕山时又会遇到什么困难?

E、是呀,多么不容易呀!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木兰终于来到了前线,让我们来看看木兰在战场上的表现。(课件简介)

所以说,木兰——(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齐读这一节:把这节连起来读,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C、配乐诵读。

(评: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学习第四段

花木兰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说出你的理由来。

学生读第四段

师:指导读

A、自由读

B、男女生分读

四、读背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木兰,认识了木兰,让我们再重温这个美丽的故事。看动画片,并为动画片配解说词。

五、欣赏歌曲:

花木兰是我国的巾帼英雄,我国这样的巾帼英雄还有穆桂英、梁红玉、刘胡兰、江姐、秋瑾等。有这样的女子,谁说女子不如男。

欣赏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六、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将、病”

结合书后笔顺图,自行记忆生字。

生说注意点,师范写,生描红。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分忧,战场,回乡”的简述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能模糊地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1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