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人教版五年级上《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一等奖
《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专题的第三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下面我从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作简明的说明。
一、说教材内容和特点
本组课文是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的编排的,本专题是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课文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游,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捧书阅读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视书如友视书如家,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就要“一遍又一遍的读”。在朴实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以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与快乐。同时分享了作者的读书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三、教学学法的选择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收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学生: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收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在这个对话过程中,选择怎样的话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本节课中,我以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加入把旅程拓展到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在漫长的旅途中你最喜欢选择哪一种东西供你娱乐?为什么?大家的理解多种多样,同样的问题摆到了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的面前,她的回答坚决果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由此切入课题。
(二)、品“与书为侣”之情。
⑴、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激起兴趣。
教师出示“侣”提问:谁给它组个词?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伴侣”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伴侣”一词的意思,即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旅行的人。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标题的理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中进入文本。
这样安排切入文本的意图是:A、抓标题中的“侣”作为切入口,既落实了文本知识点的教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抓重点语段,品析语句,体会作者对书的情结
教师引语:在标题中,我们知道作者走遍天下都把书当成自己的伴侣,在生命中时刻相伴,共担风雨,共享喜怒哀乐。那作者环绕世界旅行的伴侣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书本了,那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的第五段和第六段,并品析相关句子来探究其原因。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抓重点语段,品析句子,是精读课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焕发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落实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⑶、抓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和启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享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受到的启示。
教师提问:作者爱书,把书当做是自己的伴侣,并在反复的读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那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又受到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教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让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进行背诵指导,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作者读书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即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重点词语为引子,让学生一目了然文段的内容, 落实教学的难点,同时培养了背诵语段的技能。
3、个性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问:课文中,我们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相信大家在平时的读书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好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个性交流,汇总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筛选朗读,再现作者的读书情怀
让学生筛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小组中竞读,然后评议朗读情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又达到语文积累的效果。
(三)、总结全文
在这块上,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我再来汇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总结课文这一模板,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检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句子。
2、人教版五年级上《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
《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义务教育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专题的第三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下面我从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作简明的说明。
一、说教材内容和特点
本组课文是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的编排的,本专题是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课文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游,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捧书阅读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视书如友视书如家,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就要“一遍又一遍的读”。在朴实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以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与快乐。同时分享了作者的读书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发。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三、教学学法的选择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收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学生: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收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在这个对话过程中,选择怎样的话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在本节课中,我以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加入把旅程拓展到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在漫长的旅途中你最喜欢选择哪一种东西供你娱乐?为什么?大家的理解多种多样,同样的问题摆到了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的面前,她的回答坚决果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由此切入课题。
(二)、品“与书为侣”之情。
⑴、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激起兴趣。
教师出示“侣”提问:谁给它组个词?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伴侣”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伴侣”一词的意思,即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旅行的人。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标题的理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中进入文本。
这样安排切入文本的意图是:A、抓标题中的“侣”作为切入口,既落实了文本知识点的教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抓重点语段,品析语句,体会作者对书的情结
教师引语:在标题中,我们知道作者走遍天下都把书当成自己的伴侣,在生命中时刻相伴,共担风雨,共享喜怒哀乐。那作者环绕世界旅行的伴侣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书本了,那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的第五段和第六段,并品析相关句子来探究其原因。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抓重点语段,品析句子,是精读课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焕发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落实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⑶、抓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和启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享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受到的启示。
教师提问:作者爱书,把书当做是自己的伴侣,并在反复的读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那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又受到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教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让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进行背诵指导,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作者读书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即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重点词语为引子,让学生一目了然文段的内容, 落实教学的难点,同时培养了背诵语段的技能。
3、个性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问:课文中,我们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相信大家在平时的读书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好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个性交流,汇总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筛选朗读,再现作者的读书情怀
让学生筛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小组中竞读,然后评议朗读情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又达到语文积累的效果。
(三)、总结全文
在这块上,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我再来汇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总结课文这一模板,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检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句子。
3、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
【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是小编特地为教师朋友分享的比较优质的教学资源。这篇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
一、说教材内容和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的课文是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本专题是要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课文中作者以独自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作为开篇,引出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观点。在朴实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与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的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和快乐;同时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
教材编排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以书为侣”的情感;二是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选择书为旅行伴侣的原因及反复读书的方法;三是让我们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三维目标,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生字词为导引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个性研讨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的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5、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受到的启示。
三、说教法
立足校本资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读法。
古人曰:“口而诵,心而惟。” 说的是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这话说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接段式朗读、竞读、齐读、快速朗读等方式,使无声的语言成为有感情的音符,让文字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并以此共鸣。
2、合作探究法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或者同桌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智慧,创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3、 提问法
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而这样有活力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针对文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鲜明自己的个性观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张扬。
四、 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铺相成的,本人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面和情感体验情况,特采用以下学法:
1、 朗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手段来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和反复读书的方法。
2、谈论法: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倡导个性交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活动。在这个对话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好的切入点,可以让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所以我在导入这块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由生字“娱”导入课题
(1) 教师小卡片出示“娱”,提问:大家认识这个汉字吗?谁来给它组个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娱乐”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娱乐”一词的意思,即使人快乐;消遣;快乐有趣的活动。
(2) 接着教师创设漫谈话题:繁忙的工作或者学习之余,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谁来谈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发表个性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教具:一副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口琴。开设切入课题的问题:现在,如果给你们一次环绕世界旅行的机会,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样?接着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发言。
(3) 而后教师小结中切入课题:大家都谈了自己娱乐方式,老师对你们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距离又拉近了,真好。可你们知道生活在英国的作家尤安·艾肯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英国,走近尤安·艾肯,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这样安排导入课题的目的是:⑴利用本课生字“娱”来导入课题,既落实课本知识点的教学,又延伸的学生知识面;⑵开设漫谈话题 ,能营造和谐积极的沟通氛围,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⑶漫谈话题的小结,可以让学生从个性思维的发射言谈中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
(二)、学习课文
在这一板块上,我设计了四个小模板:
1、放情朗读,体会“与书为侣”的情结。
让学生用火车接龙式接读课文,即分段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朗读评议。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创设浓烈的读书氛围,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面度,尽早进入文本的氛围,为下面文本的研读开辟道路。
2、合作探究,品“与书为侣”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为了落实教学的重点,我抓住课文的标题和文本重点段落来进行教学。
⑴、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激起兴趣。
教师小卡片出示“侣”提问:大家认识这个汉字吗?谁给它组个词?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伴侣”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伴侣”一词的意思,即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旅行的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标题的理解:真棒!把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旅行的人当做伴侣,可看出彼此之间是有一定感情的。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中进入文本。
这样安排切入文本的意图是:A、抓标题中的“侣”作为切入口,既落实了文本知识点的教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抓重点语段,品析语句,体会作者对书的情结
教师引语:在标题中,我们知道作者走遍天下都把书当成自己的伴侣,在生命中时刻相伴,共担风雨,共享喜怒哀乐。那作者环绕世界旅行的伴侣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书本了,那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的第五段和第六段,并品析相关句子来探究其原因。
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最后教师汇总:原因一是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人,带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出行,是一件快事;二是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不尽的精神享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抓重点语段,品析句子,是精读课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焕发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落实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⑶、抓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和启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享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受到的启示。
教师提问:作者爱书,把书当做是自己的伴侣,并在反复的读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那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又受到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教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让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进行背诵指导,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作者读书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即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重点词语为引子,让学生一目了然文段的内容, 落实教学的难点,同时培养了背诵语段的技能。
3、个性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问:课文中,我们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相信大家在平时的读书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好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个性交流,汇总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筛选朗读,再现作者的读书情怀
让学生筛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小组中竞读,然后评议朗读情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又达到语文积累的效果。
(三)、总结全文
在这块上,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我再来汇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总结课文这一模板,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检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句子。
3、背诵第七自然段。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4、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于1974年写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
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六、漂流谷
现在,你的小船来到了惊险的漂流谷,要找对途经才可以顺利通过哟,准备好了吗?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奋力向前: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5、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体会作者为表明观点而采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引其情,动其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自主学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漫谈引入,揭题解题
1.导语:(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的照片)同学们,你认识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吗?她就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简介)1974年,尤安·艾肯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尤安·艾肯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答案。而尤安·艾肯却选择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学生齐读:走遍天下书为侣。
2.“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两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形影不离、如影相随……
3.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对课题有了怎样的理解?
4.再来看看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味?带着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漫谈引入,在揭题解题中初步感受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和难读的句子),指名朗读。
3.默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段落旁边。
4.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带上一本书去旅行的原因;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
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5.学生看着板书用连贯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感知理由,感悟表达
1.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独自环球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吗?出示课件: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2.看到这些数字,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作者的只是一本书,难道她不觉得烦吗?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
3.是啊,读到这儿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可作者是怎么回答的?自己读读课文。
“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4.态度之坚决,看出对书尤为热爱。你能把情感送到字里行间再来读读这段话吗?(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5.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6.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这一本书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对此,你的回答是──
生: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
师:这有什么关系呢?
生: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师:朋友和家都太熟悉了,怎么还能有新的发现呢?
生: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师:因此──
生: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8.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书像朋友,像家;朋友和家再熟悉也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9.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设问、反问以及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10.回读第五自然段精彩语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在回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四)补充拓展,加深体验
1.不光尤安·艾肯有这样的体会,古今中外不少名人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来读读。(出示课件:名人读书名言。)
2.同学们,你们在读书中有常读常新的体会吗?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3.的确,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朋友,就像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翻开阅读链接,自己读一读《神奇的书》,你又有什么发现?
──书就像战舰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书就像一匹神奇的骏马,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4.你觉得书还像什么,为什么?
──书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书像一场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
【设计意图】由名人谈读书体会到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使常读常新的思想入脑入心。适时引入阅读链接,搭设运用语言的平台,在发展思维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
(五)了解方法,学以致用
1.作者在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归纳批注。
2.学生用“首先,然后,还会,最后”的句式交流阅读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理解内容、续编故事、品味片段、寻找新知、总结收获。
3.了解了作者的读书方法,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有哪些新的收获?
读书方法不同,收获也会不同,加深了对常读常新的理解。
4.难怪作者在漫长的旅行中不感到孤独、寂寞,因为有一位朋友与自己同船而行,这就是──齐读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小结:上文作者以层层推理的形式,让我们明白反复读一本书常读常新的道理。那么,读到这儿我们学到了一本书常读常新的方法,收获更大。
5.在小组内,同学们合作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把读书方法记下来。
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相信对我们一定有很多启发。请同学们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再来读一读,把你的新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常读常新的道理到常读常新的方法;二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学生日常读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六)布置作业
1.利用今天学过的读书方法阅读一本书。
2.续编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6、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板书设计: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7、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要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收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五、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è yóu yù
----------------------
2、形近字组词。
娱( )误( ) 侣( ) 铝( ) 诵( ) 涌( )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完善板书: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喧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最后的畅谈感受,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让学生心中铭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四、当堂训练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教学总结】通过两个课时的教学,对于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词如:豫、趟等,我在课堂中进行了充分地指导,并且联系课文理解这些字词。同时,对于文本内容的引导,学生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作者选择一本书环绕世界的理由,特别是第五自然段中一些语气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学生也了解了作者一遍一遍读一本书的方法,在学生的不断读,不断复述,不断回忆作者的读书方法的基础上,我考虑到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无法跟上进度,就指明学生个别回忆、复述,最后争取每个同学都熟悉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完成对第七自然段的背诵。教学过程中,我还贯穿了有关设问句、反问句、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我花的时间较多的知识点。
虽然整个过程学生都能进入预设,但是因为缺乏对学生的分析,往往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在字词教学中,我仅仅是自认为学生会对哪些字词有问题,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本身的问题,如:“忽略”的“略”字,在我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把偏旁写成“口”,而在“各”字下面写上“田”,而对于毫不犹豫、一趟、娱乐等词,学生倒是错的不多。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匆匆结束了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对比喻句的运用,把书比喻成一个朋友、一处故地,然后让学生接着比喻,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直接指导学生把书比作一扇窗户、一个灯塔、一座宝库,学生也匆匆了回答了,比作这些事物的原因,我和学生在匆匆的一应一答中结束了这课,其实我本来加了一个课外知识拓展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还有几个要补充一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古诗。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总是顾及不到,除了题目会很认真的对待,其他的总是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疏漏,或者会随堂因为某个字而停下来教学生书写,所以一节课下来板书并不是很美观。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一一去攻破,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过去,把握学生的现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点内容重点指导,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留到课后学生去复习,就像这节课,我可以减少对第七自然段的背诵指导,加强对知识的拓展,坚持课前预习,课中学新知,课后巩固,时间改花就花,改省则省。
8、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 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