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下: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人教新课标二下: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 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寻找同类题材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②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地哭 ____________ 地看 ___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 地想 ___________地摸
2)背一背,写一写
好多事民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玲、狗、糟、楼。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3)全班交流。
4、自学检测
多种形式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义,选自己喜欢的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1)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3、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第二节课学习。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玲、狗、糟、楼”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玲、狗、糟、楼”。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需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脑、筋、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新词,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1、自学提示: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快来和大家交流吧!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原来空空荡荡的楼梯,现在增加了活生生的小生命,变得那样有生气,玲玲能不满意吗?)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肯动脑筋)
(指导目标: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脑、筋、肯”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脑、筋、肯”。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课后自学
a、日积月累: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b、阅读课外书中“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如:《花的学校》中的《爱动脑筋的岳柱》
六、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肯动脑筋
2、人教新课标二下: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 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寻找同类题材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②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地哭 ____________ 地看 ___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 地想 ___________地摸
2)背一背,写一写
好多事民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玲、狗、糟、楼。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3)全班交流。
4、自学检测
多种形式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义,选自己喜欢的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1)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3、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第二节课学习。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玲、狗、糟、楼”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玲、狗、糟、楼”。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需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脑、筋、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新词,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1、自学提示: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快来和大家交流吧!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原来空空荡荡的楼梯,现在增加了活生生的小生命,变得那样有生气,玲玲能不满意吗?)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肯动脑筋)
(指导目标: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脑、筋、肯”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脑、筋、肯”。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课后自学
a、日积月累: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b、阅读课外书中“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如:《花的学校》中的《爱动脑筋的岳柱》
六、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肯动脑筋
3、人教新课标语文第四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 前 准 备 :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① 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②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①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②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③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④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小结
六、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4、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
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爸爸最后说的话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关于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交流
字音:fu cui ba zang jin
幅 催 叭 脏 筋(进一步纠正字音)
字形:叭 玲 狗 楼 梯 脑 筋(熟字加、换偏旁)
词义:端详(模拟端详的动作,领悟端详的意思就是认真仔细地看)
叭:(象声词,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在地上——叭)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学生练习写字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5、指导几个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评议。
6、学生再练写一个
五、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汇报交流,鼓励独特感悟
(1)玲玲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语可以看出
(2)玲玲是个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中的内容理解。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们打算怎么做?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引导积累: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满意地说、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文后练习“读读抄抄”,并背下来。
3、拓展练习:把自己或别人遇到过的一件“坏事变好事”记下来
板书:
25、玲玲的画
肯动脑筋
坏事变好事
不小心弄脏了 弄脏的地方画上了小狗
5、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资料: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板书 玲玲)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书的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帮学生巩固识字。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相关链接: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 弗洛伊德)
阅读在线: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老者请教。
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你怎么能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老者一笑:“那么,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6、小学二年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2、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补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3、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
5、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教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
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识记生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拼苹果游戏。把部首部件拆开,同学上来黑板摆一摆,组成生字。
4、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糟、 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写法却不一样,是什么?
(2)再出示“梯”与“楼”字组成一个词。说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范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字、评价。
(四)、小结
今天我们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棒,玲玲准备把她这副得奖的画送给大家。
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25、玲玲的画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a.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b.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c.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二课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二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幻灯机,带有“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幻灯片。
3.联系生活,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一幅画。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自己不认识的字的字音。
2.指读,进一步纠正字音。
幅fú催cuī叭bā脏zānɡ筋jīn
3.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竞赛的方式读,落实识字任务。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1.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小组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3.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小刺猬摘果子。(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能识记的,就放到小刺猬的背上去)
4.游戏:快乐传真。(老师将生字卡片给一学生看后,学生表演,让同学猜出生字或词语,猜对了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后举起来齐读。如果猜得不对,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评出表演不恰当的地方)
(“叭”是拟声词,可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
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楼”怎样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观)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自荐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写字作业,再请同学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如端详、评奖、弄脏、仔细、满意、懒洋洋、动脑筋、收拾)
第二课时
交待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这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a.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体会并有感情地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讲)
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高兴的心情)
b.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理解后试着读)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讲、读、评,再读体会)
◆出示一幅画。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c.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幻灯片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
◆小组讨论,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d.请你对玲玲、玲玲的爸爸,或自己说几句心里话好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
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
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8、二年级下:玲玲的画教案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幻灯机,带有“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幻灯片。
3.联系生活,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一幅画。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自己不认识的字的字音。
2.指读,进一步纠正字音。
幅fú 催cuī 叭bā 脏zānɡ 筋jīn
3.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竞赛的方式读,落实识字任务。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1.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小组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3.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小刺猬摘果子。(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能识记的,就放到小刺猬的背上去)
4.游戏:快乐传真。(老师将生字卡片给一学生看后,学生表演,让同学猜出生字或词语,猜对了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后举起来齐读。如果猜得不对,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评出表演不恰当的地方)
(“叭”是拟声词,可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
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楼”怎样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观)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自荐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写字作业,再请同学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如端详、评奖、弄脏、仔细、满意、懒洋洋、动脑筋、收拾)
第 二 课 时
交待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这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a.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体会并有感情地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讲)
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高兴的心情)
b.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理解后试着读)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讲、读、评,再读体会)
出示一幅画。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c.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幻灯片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
小组讨论,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d.请你对玲玲、玲玲的爸爸,或自己说几句心里话好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
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
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板书设计:
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这样的事情。
9、人教新课标二下: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因为长得丑,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的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最终,可怜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体会丑小鸭在极端艰难的境地中顽强生存,不放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自学作业:
1、认一认
灰、讨、厌、冰、蛋、壳、鸭、欺、负、鹅、翅、膀
2、写一写
暖烘烘 ( )( )( )
瘦瘦的 ( )( )( )
又大又丑 ( )( )(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根据安徒生的作品改写编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仔细看老师写一次,板书:丑(反义词:美)小鸭(“鸭”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的一个生字。)
指导书写:鸭、鹅
2、再读课题。
这篇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读过,但是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来!赶快翻开126页,自己读读吧!特别注意:课文中有14个生字,读准它,记住它!
二、自学检测。
1、同桌互查生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相机巩固难记字。
3、检查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朗读。
这一段包含了6个生字,可难读了,谁来挑战?指名读。
4、再读全文。
连这一段都难不倒大家,那其他自然段就更不用说了,那你自己再去读读这篇课文吧!相信从中你会知道许多,呆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5、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这个故事就主要讲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丑小鸭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板书:天鹅 不幸
6、课文是怎样写丑小鸭的“丑”的呢?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三、感受丑小鸭的“丑”。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那些句子能体现丑小鸭很“丑”,请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
过了好几天,这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指导读出丑小鸭的“丑”。
4、语言文字训练。
课件中“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变成红色。
1)齐读,问:发现了什么?
(都是写“什么怎么样”,用叠词体现丑小鸭的“丑”。)
2)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组吗?
3)瞧!我将这个词组进行了改变,“毛灰灰的”变成“灰灰的毛”(课件显示,齐读)
“嘴巴大大的”你能变吗?
“身子瘦瘦的”?
瞧!顺序变了,意思基本不变。多奇妙的文字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丑小鸭因为长得特别丑,所以他身边的小动物都讥笑他,追赶他,欺负他,经历了种种不幸。课文3-6自然段就写了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请你好好的、仔细的读,你可以放出声音读,也可以默读。注意边读边思考:这只丑小鸭怎么样?还可以在边上写一写。
三、感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1、采取喜欢的方式读。
2、交流:你觉得这只丑小鸭怎么样。
预设:觉得丑小鸭很可怜。
3、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的?请你再读一读这几段,可以圈一圈,划一划。然后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预设a: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引导联系插图,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过渡:是呀!面对不幸,丑小鸭没有屈服,他勇敢地活了下来。为了使自己不再孤单,不再受人欺负,他——
生(接):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预设b: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引导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师:是呀!当初,丑小鸭在家里时,虽然“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生接读),但至少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可现在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面对小鸟的“讥笑” (生接),猎狗的“追赶”(生接),连一个呆一下的地方也没有。为了活下去,丑小鸭“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生接)。
[此处也要注意读和感悟的相融。]
预设c: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预设d: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抓住 “惊奇”和“羡慕”,引导说说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
师:是呀,可怜的丑小鸭没有美貌,没有伙伴,没有自由!他渴望有一天能像天鹅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
预设e: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5、刚才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丑小鸭很可怜,那么,你还有别的一些体会吗?你还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勇敢,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坚强,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善良,当他看到天鹅这么美丽的时候,没有嫉妒而是又惊奇又羡慕。
四、提升文章的主题。
是呀!丑小鸭很勇敢坚强,还很善良,虽然他外表长得丑。但长得丑是丑小鸭自己的的过错吗?(不是)可他身边的小动物们却因为他长得丑而讥笑他、追赶他,咬他,啄他!你有什么话要对这些小动物们说吗?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或那样的丑小鸭,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我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欺负他,相反,应该善待他们,尊重他们。
板书设计
不幸
丑小鸭 白天鹅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不幸遭遇。
1、开火车读生字词。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而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二、研读苦尽甘来。
经历了种种不幸,有一天,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1、哪一段告诉我们?
2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读懂了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天鹅很快乐(或惊喜)。
指导 朗读。
预设:我从“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读懂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非常美丽。
指导朗读。
练习积累:雪白的羽毛 漂亮的影子 ( )的冰 ( )的湖面
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他会想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4、齐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丑小鸭真的能变成白天鹅吗?不是的,而是这个蛋本身就是天鹅蛋。这只天鹅蛋怎么会跑到鸭妈妈的窝里的?想象编写情景。
2、读有关安徒生的故事,比较作者和丑小鸭的经历,说说感受。
四、写字指导
五、弹性作业
a、积累写丑小鸭和白天鹅样子的语句。
b、读安徒生童话
10、人教新课标二下: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是以“找”字为线索,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第4自然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 )房子 一( )火车 一( )草地
—( )园子 一( )蜜蜂 一( )飞机 一( )绢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全文,学习第一到三自然段。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蜂、引”等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课
1、板书:蜜蜂。范写蜂字,你还知道什么蜂?
2、板书:引路。引路什么意思?引是生字,范写。给“引”找朋友。
3、设疑:蜜蜂给谁引路?蜜蜂真的会给人们引路吗?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检测:
认读:常常、往常、惊讶、谈天、附近、敲门、列宁
注意:字音难点是“斯、谈”。
组词:给“谈、列”找朋友。
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一节。
3、蜜蜂给谁带路呢?
出示列宁的雕塑。介绍列宁的身份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宁是伟大的领袖,出生在俄国。他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天工作二十几个小时,由于革命工作的艰苦、繁忙,他的病情非常严重。 1922年,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列宁到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去疗养。病中的列宁仍然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在疗养期间找养蜂人谈天,向养蜂人学习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重点段第三段。
1、自学提示:蜜蜂是怎样引路的?默读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1)小组交流,完成贴画。指名交流,在黑板上贴画。
2)看图连起来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怎样找到养蜂人?
1)读第三段,想列宁所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可以从列宁的观察和思考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想:跟着蜜蜂一定能找到养蜂人。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里想:蜜蜂飞进园子,房子一定就在这园子附近。当他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里想:房子里住的一定是养蜂的人。
3、列宁的观察和思考的对不对呢?读句子证明。哪个词语说明列宁想的和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果然)给果然换个词语?(果真、真的)
4、朗读背诵这段话,练习排列句子的顺序。
5、讨论: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6、过渡:养蜂人和列宁的会面又是怎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呢?下节课再学。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蜂、敲、派”。特别是“敲、派”的右边写法。
“谈”强调一个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笔。
五、板书:
蜜蜂引路 (板画、贴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听写:蜜蜂、引路、派人、谈天、附近、敲门、惊讶、列宁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全文。
3、想象说话训练。
一、复习导入
1、选词填空:常常 往常
列宁( )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给这两个词语分别找一个近义词,代进去读读看。(经常、平常)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4、列宁又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齐读第三段。
二、学习第四段
过渡:在蜜蜂的指引下,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1、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指名读第四段。
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谁是列宁,谁是养蜂的人?从表情看,养蜂人怎么想?
3、那他们会怎么说呢?用浪线划出他们的对话语言。
同桌互读对话——指名表演读——评读: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伟大领袖来看普通养蜂人;不知道他的家也来了)——师生分角色读。
4、结合理解“向导”,蜜蜂真的能当向导吗?列宁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
5、总结:对了,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后要飞回蜂窝的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这就告诉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续编故事。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带着对列宁的敬畏齐读全文。
2、齐读全文。总结全文。
从疗养并没有使病情转好。1924年,在病魔无情地折磨下,列宁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心中永存。他的名言却在人民口中传诵。
3、交流列宁的名言。深情地朗读。
四、课后自学
1、摘录列宁的名言数条进行积累
2、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五、板书:
蜜蜂引路
常常 (经常)
往常 (平常)
续编故事:怎么说? 怎么做?
11、人教新课标二下: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学时,可结合查字典选择字义,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背背” 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三个句子,想想“学习小伙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回字在不同的词语
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字多义现象。)
2、指名学生发言:
“回头”的“回”是转过去的意思;“回族”的“回”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有一回”的“回”是次的意思。(如学生说得不是很准确,可让他们通过杳字典来理解。)
a)拓展训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如果学生例子说得不好,就出示老师的例
子),例子如下:
a、下课了,张老师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聊天。
b、地上有一张纸,小玲马上把它捡起来。
c、小鸟张开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
4、师小结: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许多外国朋友觉得汉字神奇的地方,使他们对中国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更应该学好它。新华字典对汉字的多义进行了汇总,成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工具,我们应该用好它。
b)课堂游戏:用字典查一查“打、够、印”的意思有几种,并用各种词语考考同学,这些字在这些词语中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能读准吗?
2、指名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厨房用具。)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字的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如炉灶是用“火”烧的,铝锅是用金属铝做成的等等。
3、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4、指名读要求认的生字。重点检查“漏、壶”。
5、师小结:请同学们回家后,在厨房中找到这些厨具,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却能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2、指名分行读。你又发现了什么?(同一行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让学生读熟这些词语,并能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词语。
4、让学生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说一句话,在句子中加深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看图,想想图上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师出示最后图,指名学生发言:“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办呢?”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提醒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门外的叔叔是以前见过的熟人,二是门外的叔叔是陌生人。)
3、让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把他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合适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说话,为以后的写话服务。(词语:专心致志、突然、左右为难、小心翼翼)
4、学生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
5、学生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6、师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叔叔是见过面的熟人,我们要礼貌待人,如果叔叔是陌生人,要会自我保护。
二、画画写写
方案一:让学生把口语交际中的故事写下来。
方案二:课前让学生画一幅或几幅图(边环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评议。
三、展示台
1、补充词语,竖着读字:新世纪,我能行。自己设计词语,小组练习。
2、展示谜语,互相猜谜,集体交流。
3、评奖台,对学生的课外学生进行总结,可评出“绝妙设计奖、内容丰富奖、谜语大王”等,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我该怎么办
熟人 —— 礼貌待人
陌生人—— 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