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实录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守株待兔教学实录一等奖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电影室看部小动画,动画的名字叫做《守株待兔》。(师板书课题)
师:看动画的时候,大家除了用眼,还要动脑,想想“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个动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动画吧。(课件播放flash动画)
师:现在老师要来检验下小朋友们刚刚有没有认真看动画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刚刚这个动画演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叙动画内容)
师:真不错,看来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那老师要来问一问,“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意思?
生:树桩。
师:回答正确,那“守株待兔”中的待又是什么意思?
生:等待。
师:“守株待兔”字面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接着我们要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述这个动画的了。我们要来看看到底是谁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结果如何?把书翻到122页,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把课文默读一次。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
生:农夫。
师:(板书:农夫)大家读书真认真。(课件出示插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怎么写。古代有个农夫。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干活。(出示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忽然,一只兔子跑过来。兔子见了人,慌忙逃走,一不小心撞到地边的一个树桩上,把脖子撞断了。
师:为什么兔子会撞在树桩上呢?大家说一说。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师: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生齐读)
师:慌忙逃走是什么样子?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做动作。(生做慌忙的神情和动作)
师:开始啊,小朋友们只注意到了忽然,没注意到慌忙,我们要把慌忙的感觉也读出来,一起再读一次。
师:农夫看到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怎么做的?(课件出示插图二)
师:你们想想,农夫无缘无故就捡到一只死兔子,心情如何?
生:开心。
师:那他想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句子:他想,这可是白捡来的便宜,不费一点儿力就能吃上美味的兔肉。)
师范读。“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
生:不是。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捡)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情怎样?
师:他越想越高兴,我们把高兴的情感放进去,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话。
师:(拿出一只玩具兔子)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高兴地说上两句?
(生上台表演)
师:这个高兴的农夫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想不想知道?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插图三)
第二天,他又来到田里。他想了些什么?
(生回答,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句子:他想,说不定还会有兔子撞到树桩上,要是再得到一只就好了。)
师范读句子。(读时强调了“还”和“再”)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生个性化朗读句子。)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
师:农夫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生:不知道。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生:他干脆不干活了,整天守在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出示词卡:干脆)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不干活了?
师:农夫,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课件出示句1:他干脆不干活了,守在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句2:他干脆不干活了,整天守在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板书:等)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师:农夫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师:对,他这就是存在侥幸心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最后一段小朋友们的语速还要放慢一点,日子一天天过去,要读出时间的漫长。农夫再也没等到兔子,那种希望落空的失望感觉也要读出来。大家体会下,再齐读一次。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
生:田荒了。(板书:田荒了)
师:他的田为什么会荒啊?(生举手回答。)
师:对!因为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田里没有了人浇水施肥,没有了人拔草捉虫,那庄稼还长不长得好?还能不能大丰收啊?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啊?
生: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将一事无成。(板书:侥幸心理一事无成)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农夫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课文就学到这里。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象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有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2、守株待兔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电影室看部小动画,动画的名字叫做《守株待兔》。(师板书课题)
师:看动画的时候,大家除了用眼,还要动脑,想想“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个动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动画吧。(课件播放flash动画)
师:现在老师要来检验下小朋友们刚刚有没有认真看动画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刚刚这个动画演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叙动画内容)
师:真不错,看来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那老师要来问一问,“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意思?
生:树桩。
师:回答正确,那“守株待兔”中的待又是什么意思?
生:等待。
师:“守株待兔”字面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接着我们要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述这个动画的了。我们要来看看到底是谁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结果如何?把书翻到122页,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把课文默读一次。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
生:农夫。
师:(板书:农夫)大家读书真认真。(课件出示插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怎么写。古代有个农夫。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干活。(出示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忽然,一只兔子跑过来。兔子见了人,慌忙逃走,一不小心撞到地边的一个树桩上,把脖子撞断了。
师:为什么兔子会撞在树桩上呢?大家说一说。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师: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生齐读)
师:慌忙逃走是什么样子?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做动作。(生做慌忙的神情和动作)
师:开始啊,小朋友们只注意到了忽然,没注意到慌忙,我们要把慌忙的感觉也读出来,一起再读一次。
师:农夫看到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怎么做的?(课件出示插图二)
师:你们想想,农夫无缘无故就捡到一只死兔子,心情如何?
生:开心。
师:那他想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句子:他想,这可是白捡来的便宜,不费一点儿力就能吃上美味的兔肉。)
师范读。“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
生:不是。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捡)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农夫的心情怎样?
师:他越想越高兴,我们把高兴的情感放进去,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话。
师:(拿出一只玩具兔子)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高兴地说上两句?
(生上台表演)
师:这个高兴的农夫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想不想知道?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插图三)
第二天,他又来到田里。他想了些什么?
(生回答,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句子:他想,说不定还会有兔子撞到树桩上,要是再得到一只就好了。)
师范读句子。(读时强调了“还”和“再”)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生个性化朗读句子。)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
师:农夫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生:不知道。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生:他干脆不干活了,整天守在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出示词卡:干脆)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不干活了?
师:农夫,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课件出示句1:他干脆不干活了,守在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句2:他干脆不干活了,整天守在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板书:等)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师:农夫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师:对,他这就是存在侥幸心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最后一段小朋友们的语速还要放慢一点,日子一天天过去,要读出时间的漫长。农夫再也没等到兔子,那种希望落空的失望感觉也要读出来。大家体会下,再齐读一次。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
生:田荒了。(板书:田荒了)
师:他的田为什么会荒啊?(生举手回答。)
师:对!因为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田里没有了人浇水施肥,没有了人拔草捉虫,那庄稼还长不长得好?还能不能大丰收啊?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啊?
生: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将一事无成。(板书:侥幸心理一事无成)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农夫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课文就学到这里。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象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有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3、守株待兔教学实录公开课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守株待兔教学实录公开课,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
师:(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吗?
生:想!
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做“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防守。
生:守护。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板书:守侯)
师:谁能用“待”来组词?
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板书:等待)
师:“株”指什么?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件演示课文录像)伴随着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来欣赏课文录像。
师:谁记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株”在文中指的什么?
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看看老师在画什么呢?(板画:树桩)。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生(齐):树桩。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因为树桩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是“木”字旁。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
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三、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守株待兔?
生:守株待兔的目的是什么?
生: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打开书,请大家读课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初读课文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呀?
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
生: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
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问一问同桌。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
生:种田人。
师:(板书:种田人)大家读书真认真。种田人守株待兔的起因是什么?
生: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师:(出示野兔图片)同学们,瞧!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想一想,“撞”会发出
什么样的声音?
生:嗵。
师:(出示字片:撞)跟老师读。
生:撞。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生:一个儿童伸出手,就是“撞”。
生:“儿童”的“童”加上提手旁,就是“撞”。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刚才听你们在读中,有一个字有个别人读错了。(出示字卡:窜)他读成了“chuan”,对吗?谁来纠正?
生:这个字读“cuan”。
师: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窜”字。
师: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有一串糖葫芦头顶戴了一个小帽子。
生:山洞里有一串香喷喷的烤肉。
师:“串”加穴宝盖念“窜”。你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识字方法吗?
生:“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师:“窜”是什么样子呀?我们跟着种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
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飞快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向闪电一样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慌慌张张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师: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师: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生:也许是一只老虎在追它。它就从树林里窜出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
生:可能是一只顽皮的猴子爬上树,他看见了兔子,拿了一块石头向兔子扔去。本来兔子的胆子就很小,他一扔,兔子就很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了树桩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生:行!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
野兔。)师范读。“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
生:不是。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
生: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生:不费吹灰之力。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乐滋滋。
师:我们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
生:很高兴。(露出高兴的神情)
生(齐):读句子。
师:(拿出一只玩具兔子)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来乐滋滋地说上两句?
生:(手拎野兔)哎呀,你看我今天运气真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今天回去得好好吃一顿。
生:(手拎野兔)我今天没想到能捡到这么肥的野兔,让我把它拿到集市上卖了,买两斤酒喝。
师:你可真是个小酒鬼呀!(全班同学都笑了)同学们,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想不想知道?
生:想!
生:(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读句子。(读时强调了‘每天’)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时强调了‘一只’)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觉这个种田人希望每天不多捡,只捡一只野兔他就满足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个性化朗读句子。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生:不会!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偶尔。
生:偶然。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词,跟老师读一读。(板书:偶然)
生:(齐读)偶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田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生:不知道。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注意我有要求,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生:默读课文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课件出示:从此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词卡:从此)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从此。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生:从他捡到野兔以后,他就丢下了锄头。
师:(出示锄头图片及“锄”字)你们看,这就是锄头,知道锄头是干什么的吗?
生:除草的。
生:挖土的。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吧。锄头是除草的、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手指‘锄’)这个字谁认识?
生:锄。
师:你们来领着我读,好吗?
生(齐):锄,锄,我领读。
师:锄,锄,我会读。谢谢你们。“锄”为什么是“金”字旁?
生:因为锄头前面那部分是金属做的,所以它是“金”字旁。
师:对。他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板书:丢下)
生:他以后不再干活了。
师:种田的人,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课件出示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句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句子没有“整天”,第二个句子有“整天”。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板书:整天)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
生:读第二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我感觉他把“整天”读得很响亮,让我觉得种田人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他想,所以他。)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原因?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所以他种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师:谁还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这样的好事会天天发生,所以他就守株待兔。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
生(齐):守株待兔。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守株待兔》教学实录,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4、《守株待兔》教学实录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
生: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
(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
生:(齐)野兔。
师:“株”稍难一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来。
生:树桩。
师:“守”在句子里虽然没有相对应的词,但是却有相应的话说明了“守”的意思,能找出来吗?
生:坐在……旁边。
师:对,坐在旁边不就是守着吗?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懂了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妙在不径直点明,却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此开课体现了精心安排又不着痕迹的教学艺术。]
师: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板书:坐等)
生: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
(板书:白捡)
师: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野兔的呢?
生:因为有只野兔撞死在这树桩上了。
(板书:撞死)
师: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
生:他没能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
(板书:全完)
师:看了板书,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根据板书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故事的大意是,有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心里很高兴,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师:说得很完整。如果我们在句子间加上“于是”“结果”等词就会使这一段话变得更加顺畅。谁来试试?
生: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里很高兴,于是他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结果,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而且通过板书,以“于是”“结果”等词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可谓前后贯通,设计缜密。]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师: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那么,这只兔子究竟是怎么撞死的呢?我请个同学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兔子撞死的原因了吗?兔子为什么从树林里跑出来,课文中没有交代,也许是猎人的追捕,也许是猛兽的追赶,究竟为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就这一自然段看,有个字与兔子撞死关系很大,不知同学们看出来了没有。这样吧,请大家把这个字圈出来,我们等会儿一齐说。
生:(齐)“窜”。
师:那么,怎样的跑才叫“窜”呢?
生:“窜”就是快跑。
生:“窜”还有乱跑、不注意方向、慌慌张张的意思。
师:因为兔子慌慌张张地跑,又跑得比较快,所以不小心撞在了树桩上。我觉得这一自然段中交代的另外一个情况与兔子撞死也有一定的关系,你们看出来了吗?看不出来?那就看老师来画。
(师用简笔画勾勒树林、树桩及田里的禾苗)
师: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与撞死在树桩上有什么关系?
生:树比较高大,目标大,容易发现;树桩矮小,目标小,不容易发现。兔子从树林里跑出后,以为没事了,撞上了树桩。
生:我补充一点,因为田里长着庄稼,遮住了田边的树桩,兔子没看见,结果慌乱中撞在了树桩上。
[简单的一个“窜”字,体现出教者慧眼独具。教者抓住这个细节,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会经常发生吗?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
生:非常少见。
师: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
生:(齐)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野兔。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的感悟,可见设计的精巧。]
师:那么,为什么说是白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白”这个字意思的话。
(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课文哪儿表示了“白”的意思?
生:课文中的“没花一点儿力气”写出了“白”的意思。
师:对,“白捡”就是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的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一只野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种田人的心里怎么样呢?
(指名读)
师:“乐滋滋”是什么样子?我请个同学上来“乐”一下,再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可以就说书上的话,也可以再补充一些。
(指名上讲台表演)
师: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你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了吗?
生:“乐滋滋”就是因为满意而表现出喜悦的样子。
[表演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师:第3自然段一开始说“从此他丢下了锄头”,“从此”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他捡到兔子后就把锄头丢掉了。
生:是说他一捡到兔子就开始了。
师:看来这人心里还挺急的。课文中写他是怎么坐等兔子的呢?
生:他就一直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别的什么也不做。
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
生:种田人。
师:种田人把锄头丢了就是把什么丢了?
生:就是把劳动工具丢掉了。
生:把工作丢了。
师:丢了的东西还打算要吗?
生:不要了。
师:整天坐着等,还干活吗?
生:不干活了。
生:他就坐着等兔子。
师:工具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想着再白捡野兔。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生: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
(板书:不劳而获)
师: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师在种田人的上方画一个椭圆形的框,表示种田人的心理活动)
生: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野兔撞来了。
生:野兔一定会一个接一个地撞过来。
生:野兔啊野兔,你怎么还不来啊?
生:唉,坐得好累呀,还是到别处走走吧。不行,说不定兔子马上就撞来了,还是在这里等吧。
师: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生:我觉得“一天一天”应该读得慢些。
生:我认为要突出“再也没有”“长满”“全完”这些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师用简笔画勾勒野草)用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最后种田人落得个两手空空。
生:最后种田人一无所获。
(板书:一无所获)
[教者能够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揭示规律。还及时抓住重点词语,多处穿插说话练习,将语文课程的词句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在那儿守株待兔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下面我请个同学到前面来当种田人,你们就劝他,教育他。谁来?
(指名当种田人)
师:谁来做老农教育他?想对他讲的就上来。
老农1:小伙子,你别在这儿等了,兔子是不会来的。
种田人:现在没来,不等于等会儿不来,再等会儿兔子就来了。
老农2:小伙子,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难得的事。这样的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你还是别等了。
老农3:你不该有侥幸心理,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做经常发生的事。
老农4:小伙子,我们是庄稼人,你赶紧把丢下的锄头拿起来,把地重新种上还来得及,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
师:刚才,“老农们”说的话你听懂了吗?不懂还可以问。懂了没有?
种田人:我懂了。
师:懂了什么?
种田人: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不无所获。
[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师:下面我请三位同学,一位说说题目的意思,一位说说故事的大意,一位讲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
(指名发言)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内容,使他们自行巩固所学内容,内化领悟的道理。]
师:《守株待兔》是个成语故事,书上的课文是根据古文改写的。那么这个《守株待兔》的故事古文是怎么写的,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出示古文《守株待兔》)
师: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遍。
(生齐读古文)
师: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提问,师解答)
[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新颖而用意深远。教者仿佛是照顾到小学生活泼好奇的天性,其实是巧妙地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这既是本文教学的结束,更是古文阅读美妙的精神之旅的开始。]
5、守株待兔教学实录公开课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守株待兔教学实录二公开课,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
生: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
(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
生:(齐)野兔。
师:“株”稍难一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来。
生:树桩。
师:“守”在句子里虽然没有相对应的词,但是却有相应的话说明了“守”的意思,能找出来吗?
生:坐在……旁边。
师:对,坐在旁边不就是守着吗?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懂了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师: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板书:坐等)
生: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
(板书:白捡)
师: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野兔的呢?
生:因为有只野兔撞死在这树桩上了。
(板书:撞死)
师: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
生:他没能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
(板书:全完)
师:看了板书,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根据板书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故事的大意是,有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心里很高兴,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师:说得很完整。如果我们在句子间加上“于是”“结果”等词就会使这一段话变得更加顺畅。谁来试试?
生: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里很高兴,于是他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结果,野兔没等着,庄稼全完了。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师: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那么,这只兔子究竟是怎么撞死的呢?我请个同学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兔子撞死的原因了吗?兔子为什么从树林里跑出来,课文中没有交代,也许是猎人的追捕,也许是猛兽的追赶,究竟为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就这一自然段看,有个字与兔子撞死关系很大,不知同学们看出来了没有。这样吧,请大家把这个字圈出来,我们等会儿一齐说。
生:(齐)“窜”。
师:那么,怎样的跑才叫“窜”呢?
生:“窜”就是快跑。
生:“窜”还有乱跑、不注意方向、慌慌张张的意思。
师:因为兔子慌慌张张地跑,又跑得比较快,所以不小心撞在了树桩上。我觉得这一自然段中交代的另外一个情况与兔子撞死也有一定的关系,你们看出来了吗?看不出来?那就看老师来画。
(师用简笔画勾勒树林、树桩及田里的禾苗)
师: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与撞死在树桩上有什么关系?
生:树比较高大,目标大,容易发现;树桩矮小,目标小,不容易发现。兔子从树林里跑出后,以为没事了,撞上了树桩。
生:我补充一点,因为田里长着庄稼,遮住了田边的树桩,兔子没看见,结果慌乱中撞在了树桩上。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会经常发生吗?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
生:非常少见。
师: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
生:(齐)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野兔。
师:那么,为什么说是白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第2自然段,找出能表示“白”这个字意思的话。
(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课文哪儿表示了“白”的意思?
生:课文中的“没花一点儿力气”写出了“白”的意思。
师:对,“白捡”就是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的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拾到一只野兔,而且是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种田人的心里怎么样呢?
(指名读)
师:“乐滋滋”是什么样子?我请个同学上来“乐”一下,再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可以就说书上的话,也可以再补充一些。
(指名上讲台表演)
师:从他的样子和说的话你们理解“乐滋滋”的意思了吗?
生:“乐滋滋”就是因为满意而表现出喜悦的样子。
师:第3自然段一开始说“从此他丢下了锄头”,“从此”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他捡到兔子后就把锄头丢掉了。
生:是说他一捡到兔子就开始了。
师:看来这人心里还挺急的。课文中写他是怎么坐等兔子的呢?
生:他就一直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别的什么也不做。
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
生:种田人。
师:种田人把锄头丢了就是把什么丢了?
生:就是把劳动工具丢掉了。
生:把工作丢了。
师:丢了的东西还打算要吗?
生:不要了。
师:整天坐着等,还干活吗?
生:不干活了。
生:他就坐着等兔子。
师:工具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想着再白捡野兔。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生: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
(板书:不劳而获)
师: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师在种田人的上方画一个椭圆形的框,表示种田人的心理活动)
生: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野兔撞来了。
生:野兔一定会一个接一个地撞过来。
生:野兔啊野兔,你怎么还不来啊?
生:唉,坐得好累呀,还是到别处走走吧。不行,说不定兔子马上就撞来了,还是在这里等吧。
师: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生:我觉得“一天一天”应该读得慢些。
生:我认为要突出“再也没有”“长满”“全完”这些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师用简笔画勾勒野草)用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最后种田人落得个两手空空。
生:最后种田人一无所获。
(板书:一无所获)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在那儿守株待兔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下面我请个同学到前面来当种田人,你们就劝他,教育他。谁来?
(指名当种田人)
师:谁来做老农教育他?想对他讲的就上来。
老农1:小伙子,你别在这儿等了,兔子是不会来的。
种田人:现在没来,不等于等会儿不来,再等会儿兔子就来了。
老农2:小伙子,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难得的事。这样的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你还是别等了。
老农3:你不该有侥幸心理,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做经常发生的事。
老农4:小伙子,我们是庄稼人,你赶紧把丢下的锄头拿起来,把地重新种上还来得及,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
师:刚才,“老农们”说的话你听懂了吗?不懂还可以问。懂了没有?
种田人:我懂了。
师:懂了什么?
种田人: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不无所获。
师:下面我请三位同学,一位说说题目的意思,一位说说故事的大意,一位讲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
(指名发言)
师:《守株待兔》是个成语故事,书上的课文是根据古文改写的。那么这个《守株待兔》的故事古文是怎么写的,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出示古文《守株待兔》)
师: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遍。
(生齐读古文)
师: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提问,师解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守株待兔》教学实录二,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6、《守株待兔》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
师:(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吗?
生:想!
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做“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防守。
生:守护。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板书:守侯)
师:谁能用“待”来组词?
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板书:等待)
师:“株”指什么?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件演示课文录像)伴随着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来欣赏课文录像。
师:谁记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株”在文中指的什么?
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看看老师在画什么呢?(板画:树桩)。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生(齐):树桩。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因为树桩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是“木”字旁。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
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三、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守株待兔?
生:守株待兔的目的是什么?
生: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打开书,请大家读课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初读课文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呀?
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
生: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
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问一问同桌。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
生:种田人。
师:(板书:种田人)大家读书真认真。种田人守株待兔的起因是什么?
生: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师:(出示野兔图片)同学们,瞧!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想一想,“撞”会发出
什么样的声音?
生:嗵。
师:(出示字片:撞)跟老师读。
生:撞。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生:一个儿童伸出手,就是“撞”。
生:“儿童”的“童”加上提手旁,就是“撞”。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刚才听你们在读中,有一个字有个别人读错了。(出示字卡:窜)他读成了“chuan”,对吗?谁来纠正?
生:这个字读“cuan”。
师: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窜”字。
师: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有一串糖葫芦头顶戴了一个小帽子。
生:山洞里有一串香喷喷的烤肉。
师:“串”加穴宝盖念“窜”。你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识字方法吗?
生:“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师:“窜”是什么样子呀?我们跟着种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
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飞快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向闪电一样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慌慌张张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师: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师: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生:也许是一只老虎在追它。它就从树林里窜出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
生:可能是一只顽皮的猴子爬上树,他看见了兔子,拿了一块石头向兔子扔去。本来兔子的胆子就很小,他一扔,兔子就很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了树桩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生:行!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同学们,你们愿意读一读吗?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
野兔。)师范读。“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
生:不是。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
生: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生:不费吹灰之力。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乐滋滋。
师:我们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
生:很高兴。(露出高兴的神情)
生(齐):读句子。
师:(拿出一只玩具兔子)谁愿意拎着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来乐滋滋地说上两句?
生:(手拎野兔)哎呀,你看我今天运气真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今天回去得好好吃一顿。
生:(手拎野兔)我今天没想到能捡到这么肥的野兔,让我把它拿到集市上卖了,买两斤酒喝。
师:你可真是个小酒鬼呀!(全班同学都笑了)同学们,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想不想知道?
生:想!
生:(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读句子。(读时强调了‘每天’)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时强调了‘一只’)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觉这个种田人希望每天不多捡,只捡一只野兔他就满足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个性化朗读句子。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生:不会!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偶尔。
生:偶然。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词,跟老师读一读。(板书:偶然)
生:(齐读)偶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田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生:不知道。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注意我有要求,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生:默读课文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课件出示:从此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词卡:从此)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从此。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生:从他捡到野兔以后,他就丢下了锄头。
师:(出示锄头图片及“锄”字)你们看,这就是锄头,知道锄头是干什么的吗?
生:除草的。
生:挖土的。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吧。锄头是除草的、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手指‘锄’)这个字谁认识?
生:锄。
师:你们来领着我读,好吗?
生(齐):锄,锄,我领读。
师:锄,锄,我会读。谢谢你们。“锄”为什么是“金”字旁?
生:因为锄头前面那部分是金属做的,所以它是“金”字旁。
师:对。他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板书:丢下)
生:他以后不再干活了。
师:种田的人,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课件出示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句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句子没有“整天”,第二个句子有“整天”。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板书:整天)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
生:读第二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我感觉他把“整天”读得很响亮,让我觉得种田人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他想,所以他。)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原因?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所以他种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师:谁还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这样的好事会天天发生,所以他就守株待兔。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
生(齐):守株待兔。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
生:庄稼全完了。(板书:庄稼全完了)
五、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老师现在就是种田人,我在这里傻等兔子呢。哎呀,我都等了一年了,这兔子怎么还不来呀!
生:种田人,你好!
师:你好!
生:兔子是不会再来的,你赶紧把田里的野草除掉,种庄稼去吧。
师:还有哪个过路人,给我这个种田人说一说?
生:老乡你好!你在干吗呢?
师:我等兔子呢。
生:你别再等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你应该好好干活去。
师:哦,同学们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要想有收获,不能靠运气。我呀,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生:不用谢。
师:课文就学到这里。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
生:寓言。
师:(板书:寓言)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瞧,这是什么故事?
生:刻舟求剑。
师:(课件出示图片)那这个呢?
生:亡羊补牢。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个是什么故事?
生:拔苗助长。
师:也叫“揠苗助长”。这是我们下一课要学习的一则寓言。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个故事呢?
生:掩耳盗铃。
师:大家知道得寓言故事可真不少!课后有时间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有机会开一个寓言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
六、观察分析,练习书写
师:认读了生字,学习了课文了。你们想不想写写字?
生:想。
师:拿出小手来,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丢”字。(教师范写)“丢”是上下结构的字,我们先写一短撇,再写“来去”的“去”。
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师:同学们,写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提醒大家?
生:“丢”字中间的那一竖不能和下面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生:“丢”字的第一笔是横撇。
师:(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这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你发现还有没有上下结构的字了?
生:有!
师:哪个字呀?
生:“守”字。
师:写“守”的时候,怎么才能把它写漂亮呢?
生:宝盖头要写得稍微宽一点。
生:“寸”的那笔“横”要写得短一点。
师:现在我们就来练习写字,好吗?
生:好!
师:大家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生:练习写这两个生字。
师:谁写好了,你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评价一下。他的字如果写得端正,你可以给他的字旁得一面小红旗。如果他还写得非常整洁,你可以给他的字旁画一个笑脸。
生:写完后和同桌互相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好不好?
生:好!
板书设计:
《寓言》
(种田人) 守株待兔
↓白 (守侯)(等待)
捡 ↓
窜 撞 野兔图 树桩图
(偶然)↓
丢下锄头图→整天等→庄稼完了
7、守株待兔说课教学设计 发展语言 提高思维守株待兔说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正是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一专题选编了两则流传千古的寓言。《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学法思考
本课以“读、悟、议”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品味语言,体会寓意,训练思维,受到感染熏陶。
教法选择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拟以“读-悟-议-读”为本课主要教学方法,读是发现的开始,悟是思索的结晶,议是智慧的碰撞,读后有悟,悟后生议,议后促读,方能读出语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本班学情,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守、窜”等六个字,会写“守、此”等四个字,积累“守株待兔、又肥又大、乐滋滋、不劳而获、一无所获”等词语,并培养学生析解字词的能力。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巧妙切入,以读为主,启思导学,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不仅体会到“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的道理,也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事,进而初步明确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理解寓意。
学习难点:理解寓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深化主题,学会正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抓住重点词句,以多形式的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深化理解,突破重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流程
拟用以下五大教学板块来实现我的教学构想:课前测试,增加积累——准切入,质疑导读——品析赏读,领悟寓意——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第一大板块:课前测试,增加积累: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本设计利用课前五分钟出示几则寓言的插图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利用适当的点评拓宽对寓言的了解。这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引出新授内容。
第二大板块:找准切入,质疑导读:
1、揭示课题,引导质疑:学贵有疑,疑则进矣!”当学生猜出《守株待兔》这一名称后,顺势板书课题,并抓住“守”字进行写字教学,(提醒注意宝盖写得稍大,“寸”的一横不能超过宝盖头两边。)再引导学生围绕“守”字质疑,“守”什么?为何“守”?怎样“守”?既抓住了本课中心,围绕此字展开质疑,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
2、初读感知,随文正音:然后引导学生合作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余听读随文正音,比如利用故事法区别“窜”和“串”的读音。
第三大板块:品析赏读,领悟寓意:
一、多维思考“为何守”,感知“偶然得兔”的侥幸:
本则寓言故事语言浅显,加之二年级学生已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因而单刀直入让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深入文本,用喜欢的方法自读课文,再引导学生谈感悟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学生可通过破解课题得知之所以“守株”是因为想“得兔”;观察插图可发现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死在树桩上;深入阅读文本会证实种田人确实从树桩边捡了一只野兔。但真的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吗?结合“忽然”、“窜”、“撞”等关键词深入感悟,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窜”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师板书:偶然得兔)
二、深层探究“守什么”,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那么这个种田人守的仅仅是兔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孩子们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又肥又大、乐滋滋”等关键词语,再结合插图中种田人的神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后得知:他守的绝不仅仅是兔!又肥又大的野兔可饱肚,可保暖。他可以不再经受田间劳作的艰辛,也可以不再经受庄稼从种到收的漫长等待。他守在树桩旁,分明就是守的三餐温饱啊!一句话,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顺势板书“不劳而获”)最后让学生比较“乐滋滋”和“乐悠悠”,再带着感悟读出种田人垂涎欲滴,仿佛口水都流出来了的情态,读出他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侥幸心理。
三、重点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1、读议结合,品味感悟:
引导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他是怎样守的?(如:从“整天”一词分析,这个人从早到晚什么事儿也不干,他在“专心致志”地守,“一天一天过去了”说明他在日复一日地守,“野兔没再来,庄稼全完了”说明他在执迷不悟地守。)学生说出什么?就引导他们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来读出自己的体会。再通过解析“男”和“获”,“田力男田力男,田间出力好儿男”,可这个男子既不想下田出力,也不愿带犬打猎,什么也不干,这样守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板书“获”,边讲解边擦去“获”的部件,引导学生顺势说出“一无所获”,师就势板书。)
2、创造性朗读,提升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受到“一无所获”的结局后,引导学生先以儿女、朋友、过路人的身份对第三自然段进行改换人称阅读,(如:从此爹爹(叔父)丢下了锄头……我们的田里……”、“从此我的这个朋友丢下了锄头……他的田里……”“从此这个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的田里……”)如此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练读,再加上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的心灵一次次经历情感的冲击。
3、角色体验,自悟寓意:
此时此刻,学生的身心已经全然与文本融为一体。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守”字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想对种田人说的话。有了深厚的情感蓄势,学生的情感之门便如决堤之江,一泻千里。他们或声泪俱下、或苦口婆心、或据理规劝,或大加贬斥……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课后“泡泡语”中“我想对种田人说”这一语言训练要求,本则寓言的寓意也在角色表演不说自明了。
第四大板块、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如果说刚才的各环节朗读品味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对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建构,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超越文本走向生活,联系身边此类事例加深感悟。在这一环节中,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再用上“只有……才能……”说出自己的启示,谈谈该怎样做事,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做人,并对学生的精要之语进行板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于对寓意的表层理解,而是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做事为人产生深入思考,使寓言的主题理解得以升华。
123下一页最后以教师简洁有力的小结收束全课: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希望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们所有人对你们的美好祝愿。下课!
训练设计
本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设计了以下训练: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简单的课件,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维的能力;
2、以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及情商;
3、贯穿于教学各环节的品、评、议、说有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4、围绕中心词“守”展开质疑辐射全篇,以及对寓言主题的拓展升华理解,都为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5、对识字写字的关注,对正确倾听的习惯的要求,落实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习惯培养;
6、以调动寓言积累开课,以读更多寓言结课,让孩子们亲近寓言,热爱寓言,从寓言走向灿烂的中华文化。
总之,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就是本设计的最大追求!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守
侥幸得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又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因而板书设计要立足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依据这一理念,本课板书设计围绕中心词“守”字展开,体现了文本的思路框架,重视了学生的积累,展示了寓意又凸显了主题,精要简洁,言简意赅。
说教学手段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好课何需穿花衣,因此本课课件运用极其简单,只用几张图片启思导学,不让太多的课件占用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不愿花哨的演示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综上所述,本设计以“读”为主线,抓住“守”字巧妙切入,辐射全篇,引导学生调动思维深入文本。在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中,从解读文本到建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学生从品味语言到明确寓意再到做事为人的思考,一声声叩问拨动儿童思维之弦,一层层思索敲开儿童的心灵之门,将一颗求真、向善、爱美的种子悄悄地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这正是窦桂梅老师倡导的“主题教学”之精妙所在,也是本人穷尽一生致力追求的一个梦想。我坚信:当此设计付诸实施之时,只要我时时关注学生,捕捉生成,定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生趣盎然!
8、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部编版
守株待兔是小学三年级课文上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死守经验,不懂变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 ,"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 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而( ),冀( )。兔( ),而( )。
(2) 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 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走。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以上就是关于守株待兔教学设计部编版最新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关注本网站。
9、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
师:(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吗?
生:想!
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做“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防守。
生:守护。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板书:守侯)
师:谁能用“待”来组词?
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板书:等待)
师:“株”指什么?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件演示课文录像)伴随着老师的朗读请大家来欣赏课文录像。
师:谁记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株”在文中指的什么?
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大家看看老师在画什么呢?(板画:树桩)。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生(齐):树桩。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因为树桩是树木的一部分,所以是“木”字旁。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
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三、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守株待兔?
生:守株待兔的目的是什么?
生: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打开书,请大家读课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初读课文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呀?
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
生: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