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鱼教学设计一等奖

《种鱼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种鱼教学设计一等奖

1、种鱼教学设计一等奖

种鱼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童话,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却寓以深刻的道理,“种鱼”这个题目,谁看了都会画一个问号。鱼也能种吗?谁来种鱼呢?为什么要种鱼?种鱼的结果会怎样呢?它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课文由三段构成,第一、第二自然段均为一句话,句式相同,只变动其中几个字,揭示春播秋收,春种秋实的规律,小猫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他看见了农民春播秋收,便模仿起来。他善于观察,善于将观察到的内容与自己先联系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只看到现象没有发现本质的不同,因此它做了一件可笑的事,因为它没有认真动脑思考,所以它的理想只能变成空想了,提醒小朋友千万别学小猫,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这样就容易犯错误了。

教学理念:

低年级的阅读要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带讲,以读促进,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 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3、初读课文

a) 自由读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圈画生字及标出自然段序号。

c) 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4、朗读感悟: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b) 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雨吗?为什么?

c) 出示句式,品读: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用着个句式练习说话)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i. 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ii. 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iii.(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复述故事)

2、种鱼教学设计

种鱼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童话,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却寓以深刻的道理,“种鱼”这个题目,谁看了都会画一个问号。鱼也能种吗?谁来种鱼呢?为什么要种鱼?种鱼的结果会怎样呢?它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课文由三段构成,第一、第二自然段均为一句话,句式相同,只变动其中几个字,揭示春播秋收,春种秋实的规律,小猫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他看见了农民春播秋收,便模仿起来。他善于观察,善于将观察到的内容与自己先联系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只看到现象没有发现本质的不同,因此它做了一件可笑的事,因为它没有认真动脑思考,所以它的理想只能变成空想了,提醒小朋友千万别学小猫,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这样就容易犯错误了。

教学理念:

低年级的阅读要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带讲,以读促进,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 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3、初读课文

a) 自由读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圈画生字及标出自然段序号。

c) 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4、朗读感悟: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b) 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雨吗?为什么?

c) 出示句式,品读: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用着个句式练习说话)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i. 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ii. 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iii.(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复述故事)

3、《种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

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3、初读课文

a)自由读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圈画生字及标出自然段序号。

c)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4、朗读感悟: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b)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雨吗?为什么?

c)出示句式,品读:

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着个句式练习说话)

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I.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II.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III.(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复述故事)

4、《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有一位小朋友特别想和你们交朋友,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小猫图)大家看看它是谁?

2.这只小猫和你们一样喜欢观察,让我们看看它在田野中看到了什么。

(1)出示插图1,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小猫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图2,提问:小猫继续向前走,它又看到了什么?

(3)啊?小猫到哪儿去了,快去找找它!(出示插图3)哦!在这儿呢!它在干什么?

(4)谁能看着图画连起来说一段话?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棒,都可以称得上故事大王了,能编出这么好听的故事。一位有心的小朋友还把它写了下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

板书:小猫种鱼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

老师手中有几张生字卡片,有没有信心读好?(在心里读、齐读、开火车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你敢不敢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么?

农民伯伯受到了很多玉米,而且心情特别高兴。

想象农民伯伯是怎样同过自己的努力才有收获的!(借助插图以及学生平时对生活的了解)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农民伯伯收到很多的玉米特别高兴的心情(可借助插图1), 有感情的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4)学生齐读。

(5)谁能看着图,把这段话说出来?

教师小结: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有收获,心情怎么能不高兴呢?

2.放手学生自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借助插图2,自由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

(2)指名读。(多名学生)

读得好的同学,让他说说为什么读得那么好。读得不好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助他。

体会阿姨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到许多花生,心情特别高兴。

(3)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读。

(4)集体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猫看到农民种玉米可以收到玉米,种花生可以收到花生,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让我们来看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问:小猫做在石头上美滋滋地想什么呢?谁来猜一猜?

(3)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偷笑,可以告诉大家你笑什么吗?

你是小猫的好朋友,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他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鱼,快点帮他想想办法啊!(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猫悄悄地告诉我:“同学们可真聪明,谢谢你们了,等他受到更多的鱼,一定请你们去他家做客。”

四、背诵课文。

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知道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这么有意思的课文,你们要不要把它记在脑子里?

五、课后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你想说什么?

(2)以后你们也可以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一定能比这写的更好!

5、《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 )( )( ),把小鱼(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 ),收到( )。农民种( ),收到( )。小猫种( ),收不到(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彳(双人旁),夕(夕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种、玉、地、很、多、花、他,读准音字,识记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确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很多”、“到了”说话。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写字。

(二)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

种玉米种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读课文。(指名读,1~2人)

(二)认识3个新偏旁。

1.,提土旁。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笔横改为提)

2.彳,双人旁。与“亻”单人旁区别开来。

3.夕,夕(x9)字旁。笔顺是一笔斜撇,(),二笔横折撇(),三笔点(夕)。

(三)学会7个生字。

1.种,z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种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自记,指名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种”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记字形,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字)

(2)口头组词语。

2.玉,y),读准音,读词语: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讲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国”字去掉大口框儿,共5笔)

②数笔画记字形: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四笔横,五笔点。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

玉米 玉石 宝玉

3.地,d@,拼读音节,读词语:土地。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讲记法)

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提土旁,左边“也”字。

(2)口头组词语。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自学讲记法)

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左右结构,左边双人旁(彳),右边第一笔横折(),二笔横(),三笔横(彐),四笔竖钩(),五笔小撇(),六笔捺(艮)。

教师提问:右边下半部的写法和哪个字一样?(农)

(2)用“很多”练习说话。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数量多)

②读原句。(自己选读)句子说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鱼)我们把前半句改了,还用后半句,可以怎样说?姐:“妈妈买来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对,应说:妈妈买来一些玉米。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场上、运货的大车上、玉米地里)试着说一句。

③在什么条件下,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说“很多”?如:①我在公园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养鱼池里有很多小鱼。

5.多,du#,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区别反义词,理解词义。与“多”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3)口头组词语。

很多多少多数许多多好

6.花,hu1,拼读音节,读词语:花生。

(1)识记字形。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第一笔斜撇(丿),第二笔竖弯钩(七)。

(2)口头组词语。

花生花朵鲜花红花花钱

7.他,t1,拼读音节。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称第三人为他)

(2)识记方法。部件组合法,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也”字。

(3)“他”和“地”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从读音、字形两点进行区别)

(四)指导书法。(方法步骤同“学词学句6”)

提示:

1.种:左右相等,右边“口”在横中线上。

2.很:双人旁两个斜撇起笔要对齐。

3.多:上下两个“夕”字,第一笔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五)读课文,指导用“到了”练习说话。

1.用“到了”进行词语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园商店书店学校车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练习说话。

(1)我跟妈妈到了书店,看到许多童话书。

(2)春天到了,我们去公园观赏桃花。

(六)巩固复习。

1.读词语。

2.背诵课文。

6、《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有一位小朋友特别想和你们交朋友,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小猫图)大家看看它是谁?

2.这只小猫和你们一样喜欢观察,让我们看看它在田野中看到了什么。

(1)出示插图1,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小猫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图2,提问:小猫继续向前走,它又看到了什么?

(3)啊?小猫到哪儿去了,快去找找它!(出示插图3)哦!在这儿呢!它在干什么?

(4)谁能看着图画连起来说一段话?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棒,都可以称得上故事大王了,能编出这么好听的故事。一位有心的小朋友还把它写了下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

板书:小猫种鱼(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

老师手中有几张生字卡片,有没有信心读好?(在心里读、齐读、开火车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你敢不敢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么?

农民伯伯受到了很多玉米,而且心情特别高兴。

想象农民伯伯是怎样同过自己的努力才有收获的!(借助插图以及学生平时对生活的了解)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农民伯伯收到很多的玉米特别高兴的心情(可借助插图1),有感情的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4)学生齐读。

(5)谁能看着图,把这段话说出来?

教师小结: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有收获,心情怎么能不高兴呢?

2.放手学生自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借助插图2,自由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

(2)指名读。(多名学生)

读得好的同学,让他说说为什么读得那么好。读得不好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助他。

体会阿姨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到许多花生,心情特别高兴。

(3)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读。

(4)集体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猫看到农民种玉米可以收到玉米,种花生可以收到花生,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让我们来看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问:小猫做在石头上美滋滋地想什么呢?谁来猜一猜?

(3)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偷笑,可以告诉大家你笑什么吗?

你是小猫的好朋友,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他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鱼,快点帮他想想办法啊!(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猫悄悄地告诉我:“同学们可真聪明,谢谢你们了,等他受到更多的鱼,一定请你们去他家做客。”

四、背诵课文。

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知道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这么有意思的课文,你们要不要把它记在脑子里?

五、课后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你想说什么?

(2)以后你们也可以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一定能比这写的更好!

7、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 )( )( ),把小鱼(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 ),收到( )。农民种( ),收到( )。小猫种( ),收不到(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彳(双人旁),夕(夕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种、玉、地、很、多、花、他,读准音字,识记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确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很多”、“到了”说话。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写字。

(二)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

种玉米种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读课文。(指名读,1~2人)

(二)认识3个新偏旁。

1.,提土旁。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笔横改为提)

2.彳,双人旁。与“亻”单人旁区别开来。

3.夕,夕(x9)字旁。笔顺是一笔斜撇,(),二笔横折撇(),三笔点(夕)。

(三)学会7个生字。

1.种,z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种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自记,指名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种”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记字形,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字)

(2)口头组词语。

2.玉,y),读准音,读词语: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讲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国”字去掉大口框儿,共5笔)

②数笔画记字形: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四笔横,五笔点。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

玉米 玉石 宝玉

3.地,d@,拼读音节,读词语:土地。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讲记法)

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提土旁,左边“也”字。

(2)口头组词语。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自学讲记法)

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左右结构,左边双人旁(彳),右边第一笔横折(),二笔横(),三笔横(彐),四笔竖钩(),五笔小撇(),六笔捺(艮)。

教师提问:右边下半部的写法和哪个字一样?(农)

(2)用“很多”练习说话。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数量多)

②读原句。(自己选读)句子说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鱼)我们把前半句改了,还用后半句,可以怎样说?姐:“妈妈买来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对,应说:妈妈买来一些玉米。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场上、运货的大车上、玉米地里)试着说一句。

③在什么条件下,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说“很多”?如:①我在公园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养鱼池里有很多小鱼。

5.多,du#,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区别反义词,理解词义。与“多”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3)口头组词语。

很多多少多数许多多好

6.花,hu1,拼读音节,读词语:花生。

(1)识记字形。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第一笔斜撇(丿),第二笔竖弯钩(七)。

(2)口头组词语。

花生花朵鲜花红花花钱

7.他,,拼读音节。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称第三人为他)

(2)识记方法。部件组合法,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也”字。

(3)“他”和“地”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从读音、字形两点进行区别)

(四)指导书法。(方法步骤同“学词学句6”)

提示:

1.种:左右相等,右边“口”在横中线上。

2.很:双人旁两个斜撇起笔要对齐。

3.多:上下两个“夕”字,第一笔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五)读课文,指导用“到了”练习说话。

1.用“到了”进行词语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园商店书店学校车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练习说话。

(1)我跟妈妈到了书店,看到许多童话书。

(2)春天到了,我们去公园观赏桃花。

(六)巩固复习。

1.读词语。

2.背诵课文。

8、人教大纲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③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把小鱼()()()()。他想,到了秋天,()()()收到()()()()。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收到()。农民种(),收到()。小猫种(),收不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彳(双人旁),夕(夕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种、玉、地、很、多、花、他,读准音字,识记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确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很多”、“到了”说话。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写字。

(二)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

种玉米种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读课文。(指名读,1~2人)

(二)认识3个新偏旁。

1.,提土旁。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笔横改为提)

2.彳,双人旁。与“亻”单人旁区别开来。

3.夕,夕(x9)字旁。笔顺是一笔斜撇,(),二笔横折撇(),三笔点(夕)。

(三)学会7个生字。

1.种,z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种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自记,指名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种”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记字形,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字)

(2)口头组词语。

2.玉,yu,读准音,读词语: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讲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国”字去掉大口框儿,共5笔)

②数笔画记字形: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四笔横,五笔点。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

玉米玉石宝玉

3.地,d@,拼读音节,读词语:土地。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讲记法)

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提土旁,左边“也”字。

(2)口头组词语。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en,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自学讲记法)

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左右结构,左边双人旁(彳),右边第一笔横折(),二笔横(),三笔横(彐),四笔竖钩(),五笔小撇(),六笔捺(艮)。

教师提问:右边下半部的写法和哪个字一样?(农)

(2)用“很多”练习说话。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数量多)

②读原句。(自己选读)句子说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鱼)我们把前半句改了,还用后半句,可以怎样说?姐:“妈妈买来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对,应说:妈妈买来一些玉米。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场上、运货的大车上、玉米地里)试着说一句。

③在什么条件下,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说“很多”?如:①我在公园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养鱼池里有很多小鱼。

5.多,du#,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区别反义词,理解词义。与“多”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3)口头组词语。

很多多少多数许多多好

6.花,hu1,拼读音节,读词语:花生。

(1)识记字形。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第一笔斜撇(丿),第二笔竖弯钩(七)。

(2)口头组词语。

花生花朵鲜花红花花钱

7.他,ta,拼读音节。

(1)“他”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称第三人为他)

(2)识记方法。部件组合法,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也”字。

(3)“他”和“地”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从读音、字形两点进行区别)

(四)指导书法。(方法步骤同“学词学句6”)

提示:

1.种:左右相等,右边“口”在横中线上。

2.很:双人旁两个斜撇起笔要对齐。

3.多:上下两个“夕”字,第一笔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五)读课文,指导用“到了”练习说话。

1.用“到了”进行词语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园商店书店学校车站“什么”到了:春天冬天秋天夏天

2.用“到了”练习说话。

(1)我跟妈妈到了书店,看到许多童话书。

(2)春天到了,我们去公园观赏桃花。

(六)巩固复习。

1.读词语。

2.背诵课文。

9、人教大纲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猫种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猫到秋天不会收到很多小鱼。

(6)看图读读全段课文,说说小猫错在哪里?(小猫看见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实,他就学着种小鱼,可他不动脑筋,不想想小鱼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会长出很多小鱼的)

师述:小猫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不动脑筋,把别人的办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这里来,就不对了。

7.练习背诵。

(1)填空练习背诵。

小猫( )( )( ),把小鱼(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①小猫干什么了?

②小猫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农民种( ),收到( )。农民种( ),收到( )。小猫种( ),收不到(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彳(双人旁),夕(夕字旁)。

(二)学会7个生字:种、玉、地、很、多、花、他,读准音字,识记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确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很多”、“到了”说话。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写字。

(二)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

种玉米种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读课文。(指名读,1~2人)

(二)认识3个新偏旁。

1.,提土旁。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笔横改为提)

2.彳,双人旁。与“亻”单人旁区别开来。

3.夕,夕(x9)字旁。笔顺是一笔斜撇,(),二笔横折撇(),三笔点(夕)。

(三)学会7个生字。

1.种,z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种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自记,指名回答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种”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记字形,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字)

(2)口头组词语。

2.玉,y),读准音,读词语:玉米。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讲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国”字去掉大口框儿,共5笔)

②数笔画记字形: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四笔横,五笔点。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

玉米 玉石 宝玉

3.地,d@,拼读音节,读词语:土地。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讲记法)

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提土旁,左边“也”字。

(2)口头组词语。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自学讲记法)

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左右结构,左边双人旁(彳),右边第一笔横折(),二笔横(),三笔横(彐),四笔竖钩(),五笔小撇(),六笔捺(艮)。

教师提问:右边下半部的写法和哪个字一样?(农)

(2)用“很多”练习说话。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数量多)

②读原句。(自己选读)句子说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鱼)我们把前半句改了,还用后半句,可以怎样说?姐:“妈妈买来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对,应说:妈妈买来一些玉米。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场上、运货的大车上、玉米地里)试着说一句。

③在什么条件下,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说“很多”?如:①我在公园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养鱼池里有很多小鱼。

5.多,du#,拼读音节,读词语:很多。

(1)识记字形。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区别反义词,理解词义。与“多”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3)口头组词语。

很多多少多数许多多好

6.花,hu1,拼读音节,读词语:花生。

(1)识记字形。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第一笔斜撇(丿),第二笔竖弯钩(七)。

(2)口头组词语。

花生花朵鲜花红花花钱

7.他,t1,拼读音节。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称第三人为他)

(2)识记方法。部件组合法,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也”字。

(3)“他”和“地”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从读音、字形两点进行区别)

(四)指导书法。(方法步骤同“学词学句6”)

提示:

1.种:左右相等,右边“口”在横中线上。

2.很:双人旁两个斜撇起笔要对齐。

3.多:上下两个“夕”字,第一笔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五)读课文,指导用“到了”练习说话。

1.用“到了”进行词语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园商店书店学校车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练习说话。

(1)我跟妈妈到了书店,看到许多童话书。

(2)春天到了,我们去公园观赏桃花。

(六)巩固复习。

1.读词语。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