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有趣的发现教案一等奖
想象力丰富的人脑中的世界肯定很有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很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编写故事时既要大胆发挥想象,又要使故事符合逻辑,并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3.先构思出一个能夺人眼球的题目,然后列出作文大?纲,最后根据大纲进行写作。
4.进一步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编写故事时既要大胆发挥想象,又要使故事符合逻辑,并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听和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试试看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试着来插上想象的翅膀,编写一个独具创意的童话故事。
二、文题展示
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这些动物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写作指导
1.素材选择。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以它为主人公,根据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方面展开想象。想象的时候要符合动物的特征,如,一般情况下,狮子的形象是凶猛、威武的;老鼠的性格特征是胆小?怕事,但是又很聪明;狐狸的性格特征则是狡猾。因此,在展开故事讲述的时候,要根据动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来设置情节和定位角色。
2.拟题立意。
此次写作没有规定写作题目,因此需要自行拟题。可以直接以形容词+需要描写的动物作为题目,形容词可以是用来描述该动物具有的特殊?能力。如要描写的是母鸡能够在天空飞翔,则可以以能飞翔的母鸡为题目;如要描写?一只个头比树还大的蚂蚁的经历,则可以以个头比树还大的蚂蚁为题。同时,也可以以故事的主要内容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来拟题,如要写一只会做生意的猴子,故事内容讲的是这只猴子采用了某个妙计从而致富,则可以以致富妙计为题。
3.谋篇布局。
写作时,可以先说说这个动物为什么会拥有某种特殊的能力,或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拥有了这种特殊能力,拥有这个特殊能力之后,它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如写能在天空飞翔的母鸡,可以先说一下母鸡在什么情况下会飞上天空,例如可以想象它得到一个专门实现愿望的物品。然后可以想象母鸡长期在地上行走,突然飞上天空之后,那种兴奋的心情,将这种心情写下来。再描写一下在高处看景物和世界的样子。当然,在天空中除了美好的景物之外,还会有危险,如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其他凶猛大鸟的攻击等,遇到这种事情之后,母鸡应该如何应对。比如它克服了困难,向更远的地方飞去;或者是在其他鸟类的帮助下走出困境,然后跟其他鸟一起继续在天空中遨游;也或者是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无论如何写,都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4.写作手法。
运用夸张和想象等手法编写故事。在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时,可以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来体现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四、范文评析
会飞的小乌龟
从前,有一只小乌龟,它每天都快乐地生活着。
清晨,它沿着小路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要给邻居们送信。在这途中,他总会遇到很多事儿。比如:有一朵小花只差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就要开了,小乌龟用嘴巴拱了拱它,噗的一声,小花绽开了笑脸,对小乌龟说:谢谢你!小乌龟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只小蚂蚁正在吃力地搬运一粒芝麻,于是他对小蚂蚁说:蚂蚁弟弟,你坐到我背上来吧!小乌龟的背很宽,小蚂蚁就像坐在了一辆大汽车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家。虽然路上总有很多奇遇,小乌龟却总是羡慕蓝天上的小鸟,它想:要是?我能飞起来该多好呀!这样送信多方便呀!
有一个神仙知道了,就对小乌龟说:既然你做了这么多好事,那我就满足你这个愿望吧!说完,小乌龟的背就咔嚓一声裂开了,后面还长一对大翅膀!小乌龟高兴坏了,激动地对神仙说:谢谢您,谢谢您!
第二天,小乌龟一出家门就飞了起来。它飞得真快呀,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小熊家,却没遇到小花妹妹和蚂蚁弟弟,他好想它们啊,觉得自己好孤单。
晚上,神仙又来找到他,对他说:怎么样,小乌龟,你对你的翅膀满意吗?小乌龟伤心地对神仙说:不!老爷爷,您还是把我的壳变回来吧!哦?为什么呢?你不是很想要一对能让你飞得很快的大翅膀吗?是的,可是没有朋友,自己能飞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神仙又把小乌龟的壳变了回来。
由于变来变去受了伤,小乌龟的壳没有以前那么?平整光滑了,但是小乌龟仍然背着带有伤疤的壳,快乐地生活在大森林里,因为它有好多朋友。
总评: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乐于助人的小乌龟想要长出一双翅膀,在神仙实现了它的愿望之后,却因此失去了朋友,最后又换回了壳的故事。通过小乌龟前后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小作者在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时候符合实际,在描写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通过对话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揭示道理。
上面就是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了,希望对你们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关注。
【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三年级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相关推荐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2021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及教学反思简短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4
三年级语文《望洞庭》教案
2、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三年级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想象力丰富的人脑中的世界肯定很有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很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编写故事时既要大胆发挥想象,又要使故事符合逻辑,并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3.先构思出一个能夺人眼球的题目,然后列出作文大?纲,最后根据大纲进行写作。
4.进一步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编写故事时既要大胆发挥想象,又要使故事符合逻辑,并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听和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试试看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试着来插上想象的翅膀,编写一个独具创意的童话故事。
二、文题展示
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这些动物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写作指导
1.素材选择。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以它为主人公,根据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方面展开想象。想象的时候要符合动物的特征,如,一般情况下,狮子的形象是凶猛、威武的;老鼠的性格特征是胆小?怕事,但是又很聪明;狐狸的性格特征则是狡猾。因此,在展开故事讲述的时候,要根据动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来设置情节和定位角色。
2.拟题立意。
此次写作没有规定写作题目,因此需要自行拟题。可以直接以形容词+需要描写的动物作为题目,形容词可以是用来描述该动物具有的特殊?能力。如要描写的是母鸡能够在天空飞翔,则可以以能飞翔的母鸡为题目;如要描写?一只个头比树还大的蚂蚁的经历,则可以以个头比树还大的蚂蚁为题。同时,也可以以故事的主要内容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来拟题,如要写一只会做生意的猴子,故事内容讲的是这只猴子采用了某个妙计从而致富,则可以以致富妙计为题。
3.谋篇布局。
写作时,可以先说说这个动物为什么会拥有某种特殊的能力,或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拥有了这种特殊能力,拥有这个特殊能力之后,它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如写能在天空飞翔的母鸡,可以先说一下母鸡在什么情况下会飞上天空,例如可以想象它得到一个专门实现愿望的物品。然后可以想象母鸡长期在地上行走,突然飞上天空之后,那种兴奋的心情,将这种心情写下来。再描写一下在高处看景物和世界的样子。当然,在天空中除了美好的景物之外,还会有危险,如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其他凶猛大鸟的攻击等,遇到这种事情之后,母鸡应该如何应对。比如它克服了困难,向更远的地方飞去;或者是在其他鸟类的帮助下走出困境,然后跟其他鸟一起继续在天空中遨游;也或者是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无论如何写,都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4.写作手法。
运用夸张和想象等手法编写故事。在描写故事的发展过程时,可以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来体现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四、范文评析
会飞的小乌龟
从前,有一只小乌龟,它每天都快乐地生活着。
清晨,它沿着小路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要给邻居们送信。在这途中,他总会遇到很多事儿。比如:有一朵小花只差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就要开了,小乌龟用嘴巴拱了拱它,噗的一声,小花绽开了笑脸,对小乌龟说:谢谢你!小乌龟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只小蚂蚁正在吃力地搬运一粒芝麻,于是他对小蚂蚁说:蚂蚁弟弟,你坐到我背上来吧!小乌龟的背很宽,小蚂蚁就像坐在了一辆大汽车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家。虽然路上总有很多奇遇,小乌龟却总是羡慕蓝天上的小鸟,它想:要是?我能飞起来该多好呀!这样送信多方便呀!
有一个神仙知道了,就对小乌龟说:既然你做了这么多好事,那我就满足你这个愿望吧!说完,小乌龟的背就咔嚓一声裂开了,后面还长一对大翅膀!小乌龟高兴坏了,激动地对神仙说:谢谢您,谢谢您!
第二天,小乌龟一出家门就飞了起来。它飞得真快呀,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小熊家,却没遇到小花妹妹和蚂蚁弟弟,他好想它们啊,觉得自己好孤单。
晚上,神仙又来找到他,对他说:怎么样,小乌龟,你对你的翅膀满意吗?小乌龟伤心地对神仙说:不!老爷爷,您还是把我的壳变回来吧!哦?为什么呢?你不是很想要一对能让你飞得很快的大翅膀吗?是的,可是没有朋友,自己能飞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神仙又把小乌龟的壳变了回来。
由于变来变去受了伤,小乌龟的壳没有以前那么?平整光滑了,但是小乌龟仍然背着带有伤疤的壳,快乐地生活在大森林里,因为它有好多朋友。
总评: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乐于助人的小乌龟想要长出一双翅膀,在神仙实现了它的愿望之后,却因此失去了朋友,最后又换回了壳的故事。通过小乌龟前后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小作者在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时候符合实际,在描写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通过对话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揭示道理。
上面就是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了,希望对你们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关注。
【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三年级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相关推荐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2021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 红楼春趣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案及教学反思简短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4
三年级语文《望洞庭》教案
3、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百、达、文、反、较”等10个生字,认识“车”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生存、容易、研究。(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中贯穿词语训练。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二、解题.
三、
初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
五、教学生字一、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齐读课题.
1、自由练读文章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读通文中的长句.
(3)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问: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出示二类生字词)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长句子。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1.(出示生字卡片)
2.分析字形.
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学生质疑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自已读读词。
1、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4、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6.齐读课文
学生学着概括课文内容。
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鸟---岛 交----较 穷-----究 在-----存 开----研
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初步了解达尔文,激发兴趣。
理解课题。
认读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初步知道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易、达、 存较
4、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内容
7.有趣的发现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小黑板。2.生字卡片。
3.有关达尔文的生平资料。
4.动物对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昆虫,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预习
设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下面的词语。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有趣 著名 考察 因为 淹死 而
3.依据课后笔顺表会正确书空一类字。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1.全班学生齐读课题。
2.思考、回答老师提问,理解课题的意义,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第二板块:检查情况,指导朗读。(20分钟)
●预习作业2
1.读字词。
2.明确“著、察、死、存、因、淹、文、研”的读音。
3.读词语。
4.同桌过关朗读。
●预习作业1
1.听老师读长句,跟读。
2.认真倾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议。
第三板块:初步了解,弄清梗概。(7分钟)
1.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交流,互相解答疑问。
2.相互讨论,然后作答。
著名——有名、闻名
第四板块:学习字词,正确书写。(10分钟)
1.读生字。
2.交流记字方法。
3.认真写字。书空,板演,评议。
4.练习描、仿、写。
5.书空,记住笔顺。
第一板块: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1.请学生朗读课题。
2.解释课题,引导提问:“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第二板块:检查情况,指导朗读。(20分钟)
●预习作业2
1.指名学生读词语。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有趣 著名 考察 因为 淹死 而
2.导学。
“著、察”是翘舌音,“死、存”是平舌音,“因、淹、文、研”是前鼻音。
3.巩固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多种形式朗读。)
4.同桌过关。
●预习作业1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和文中的长句,检查朗读。
(1)他看到……感到很奇怪。
(2)原来……淹死。
(3)可怜的是……便逐渐消失了。
2.指导分段朗读。
第三板块:初步了解,弄清梗概。(7分钟)
1.每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或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2.你知道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个什么词?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四板块:学习字词,正确书写。(10分钟)
1.出示5个生字“百、达、文、反、存”,读生字。
2.反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什么字?
3.写字指导。
4.描红,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姿势要正确。
5.集体书空,记住笔顺。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一
★★★查阅有关达尔文的更多资料。
教学内容
7.有趣的发现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课题中的“发现”指什么,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资源
1.小黑板2.挂图
预习
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空5个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至少3个)。
3.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达尔文(3分钟)
1.回忆图上是谁?介绍一下他。
2.读课题。
第二板块:发现现象,找出本质。(32分钟)
●发现奇怪的现象
1.认真观察图,仔细看岛上的昆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读第2自然段,划句子。
“他看到……感到很奇怪。”
3.同学交流。
4.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
5.读好这句话。
6.说说自己遇到问题的做法。
●找到有趣的答案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3.读小黑板上的话,和同桌讨论,课文中写了几种昆虫?
没有翅膀的、翅膀特别大的、翅膀小的。
4.分析三种不同昆虫碰上大风出现的不同情况。
没有翅膀的昆虫——不会淹死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生存下来
翅膀小的昆虫——逐渐消失
5.情境表演:自由选择一种昆虫,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猜。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表演、讨论、有感情朗读。
6.读句子。
7.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原因。
8.读句子。
(1)理解“反复”的意思,想象情境,说说达尔文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坚持观察的。
(2)许多:昆虫数量多,种类多。
反复观察比较:研究次数多,态度认真。
终于:时间长,曲折多。
(3)读好句子。
(4)达尔文,你真是个爱动脑的人!
达尔文,你能克服困难,坚持观察,真了不起!
9.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发现不容易?还读懂些什么?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并表明向达尔文学习的决心。
10.集体读课文。
第三板块:总结(5分钟)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版块五:拓展阅读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3分钟)
1.小朋友,你们还认识他吗?他是谁?
2、师述:对,他就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有趣在哪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7、有趣的发现。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达一起乘船到小岛上去考察一番吧。好不好?
第二板块:发现现象,找出本质。(32分钟)
●发现奇怪的现象
1.好,我们出发吧,来到小岛上了(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
你们刚才看到的蝴蝶和蚂蚁都是昆虫,再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发现岛上的昆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达尔文来到这个小岛有什么发现呢?读读第2自然段,找找答案,然后用“ ”划下来。
3.交流。
4.这岛上的昆虫可真有意思,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小朋友,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达尔文和小朋友一样,看到这么奇怪的事情,他心中也有很多的问号,谁愿意来读好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那么,遇到这些奇怪的事情,小朋友,你们想搞清楚吗?你们会怎么办呀?
●找到有趣的答案
1.达尔文他是怎么解决的呢?他找到答案了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
2.他找到答案了吗?他找到了什么答案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答案看?
3.我们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小黑板出示:原来……消失了),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同桌讨论讨论,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
⑴指名交流——板书
⑵课文写了三种昆虫,有……
4.那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这段话,认真想一想。
相机板书。
5.原来,当大风刮过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下面请你挑选一种你想做的昆虫,表演一下当大风吹来的时候你的表现,等会儿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你表演的是哪种昆虫,可以站起来加点动作。
⑴好,大风来了……(自由表演、指名上台表演、猜、找课文中句子、练习朗读)
⑵随机指导
A、没有翅膀的昆虫
B、翅膀特别大的昆虫
C、翅膀不大的昆虫
6.这就是达尔文的一个有趣的发现,他发现了什么呢?原来……(引读)
7.导学: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而没有翅膀不大的昆虫呢?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8.达尔文是一下子发现事情的真相的吗?
出示句子: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1)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达尔文不是一下找出原因的?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导学:看来要想知道答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反复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得来的,再读句子。
(4)达尔文可真爱动脑筋,小朋友,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9.导学:正因为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他才会成为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他才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这个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好,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第三板块:总结(5分钟)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的问号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去动脑筋解决呢,小朋友,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你们想弄清楚吗?那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呢?
作业
设计
★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二、三。
★★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回去讲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讲清道理。
教学内容
7.有趣的发现
共几课时
共3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教学
重难点
复述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
资源
生字卡片、挂图
预习
设计
1.讲故事给父母听。
2.记剩余的生字笔顺。
3.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述指导。(15分钟)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4.根据板书复述。
学会倾听,扬长避短。
二、写字指导。(10分钟)
集体交流书写生字的要点,描红、临写。
第三板块:故事共享。(15分钟)
讲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第一板块:复述指导。(15分钟)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看图片,回答:
(1)画面上的这个人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回答板书:英国 科学家 达尔文)
(2)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根据回答板书:太平洋中 小岛 考察
要么 要么)
2.通过研究,他找到了什么答案?
(根据回答板书: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最后一段写的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对科学研究 起到 重要作用)
5.练习复述。指名复述,评议。
第二板块:写字指导。(10分钟)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研:共九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较:共十笔。左右结构。各占一半,居竖中线两侧。新偏旁“车”读做“车字旁”笔顺为横、撇折、竖、提。
究:共七笔。上下结构。写“九”字时注意笔顺。先写撇,再写横折弯钩。
易:共八笔。上下结构。上部的“日”略窄长,下面的“勿”要写得宽大一点。
容:共十笔。上下结构。写“谷”时,要注意的是:上面部分是分开的,下面是个“人”。
2.描红练习。
第三板块:故事共享。(15分钟)
1.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现在请你讲给大家听听吧。
2.讲给同桌听。
3.指名讲。
作业
设计
★《补充》、《一课一练》剩余作业。
★★组词。
岛( )视( )空( )
乌( )观( )容( )
鸟( )现( )穷( )
★★★搜集其余科学家的故事,准备参加“小小故事会”。
5、《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
观
()
校
()
白
()
穷
()
现
()
较
()
百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容
()
()
()
存
()
()
()
研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6、《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达文反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7、《有趣的发现》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二,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 ) 观 ( ) 校 ( ) 白 ( )
穷 ( ) 现 ( ) 较 ( ) 百 (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 ( )
容 ( ) ( ) ( )
存 ( ) ( ) ( )
研 ( ) (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8、《有趣的发现》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
达
文
反
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9、有趣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
达
文
反
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10、有趣的发现特别教案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有趣的发现-特别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文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太平洋践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全文共4个小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第一自然段,简要介绍达尔文是什么人。第二小节写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三小节写达尔文由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联系,发现岛上昆虫的体形特点与能否适应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有趣的发现”,即“适者才能生存”,从而点明题旨。第4小节,指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重点、难点:
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课题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发现了什么?有
趣在哪里?是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字音。
(2)读通句子。
(3)标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 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反复
观察 比 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提醒学生读准:
因(yin前鼻音),存(cun平舌音),重(zhong)
(2) 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通第二、三、四句。
(3) 指名试读课文(逐段试读)。
1.范读课文
①放课文录音
②自由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细读课文第1节
1.指读读课文
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著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什么词?(闻名、出名)
3.齐读第1 节/article/
过渡:为什么说达尔文是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下一节课我们会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四、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词
达尔文 小岛 观察 比较
2.引导: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用“鸟”记忆“岛”,用“见”记忆“观”,用“交”记忆“较”)
3.指导书写
存:半包围结构,写时要安排均匀。
研:“石”为瘦点。
较:横为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次达尔文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将下列生字与读音用线连起来
存 jiao 容 yan
观 guan 研 dao
究 cun 达 da
较 jiu 岛 rong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继续读第2节
(1)指读第2节
(2)说说第2节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句子训练
第一句:引导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练习概括句意。
第二句:换词练习,引导学生说说“要么……要么……”还可以换个什么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4)看图想象/sjbwz/
①出示幻灯图片
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达尔文看到了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 (读出奇怪)
小结 看到 奇怪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读,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学习第二至四句。
①要求学生用“~~~~~~~”画出第二至四句。
②自由读画线的部分,说说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昆虫。
(板:没有翅膀 翅膀特别大 翅膀不大)
这些昆虫怎么样?
(板:不可能刮到海里去 能顶住大风 生存下来 容易被刮到海里去)
③练习说说进一步理解句意。
引用“因为……所以….”句式分别说说昆虫的三种不同状况。
(3)学习第一句
达尔文对岛上的昆虫怎么会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么准确的呢?
出示第一句:
达尔文提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许多”指什么?(昆虫的数量多、种类多)
“反复”说明什么?(说明达尔文研究的次数多,态度非常认真)
“终于”说明什么?(说明达尔文研究经历的时间长,曲折多,付出心血多)
指导读第一句话。
(4)观察图画,再次想象
达尔文看到小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感到奇怪,于是就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请小朋友再看图,想想看,他可能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呢?
(5)引读第3节
3.细读第4节
指名读课文。
“这个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对小岛上昆虫生存和消失原因的发现)
师简介达尔文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末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3.说说学过这篇课文懂得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向达尔文学习什么?
(二) 作业
(1) 练习背课文 (2)用“因为……所以……”说话
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
写好本课生字,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字写入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指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口头扩词
达( )( )( ) 容( )( )( )
观( )( )( ) 复( )( )( )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安排要均匀。
易: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中“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三、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用“因为……就……”写(1-2)句话。
对因果关系的语句写下来时较困难,原因前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有趣的发现,有趣的发现-特别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11、二年级课文《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 达 文 反 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