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一等奖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一等奖

1、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一等奖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欢迎乘坐“神州x号”宇宙飞船,来到广阔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将一齐漫游这神奇的宇宙,认识一下各种星体,看一看宇宙星到底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我是“神州x号”宇宙飞船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参观宇宙,现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宇宙(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你所听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听完后谈谈你对宇宙的整体印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作记录。
2、听完后学生谈听到了什么?对宇宙的整体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恒星 中

行星

星云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⑴教师:在你所听记录的内容中,你最想了解什么星体?请打开书本,找出有关段落,仔细阅读。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是怎样说明的?
(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作批注,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向小组其它同学汇报学习的成果。)
⑵学生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据此重点讲解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a.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更生动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b.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某种特征,给你留下具体的印象。
c. 作比较: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更加突出某种特征。
d. 分类别:使读者更全面了解事物。
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a.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叫它银
河系。
⑷通过学生分析,老师的重点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2、再读课文,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概括出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四、探究训练,发展思维
1、在你平时的积累,你了解到宇宙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发射飞船,探索火星等星球,有哪些意义?怎样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球——地球。
五、拓展阅读,形成能力
你想了解我们星球所处的银河系吗?请你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186页,阅读《走马观花看银河》,并做成读书卡片。
(此教学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进行)
六、总结全文,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齐游览了宇宙,了解到了各种星体,初步认识了宇宙,但我们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宇宙的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附板书:

恒星 中 列数字 近 已知
宇宙里有 小 作比较
些什么 行星 分类别
星云 亮 打比方 远 未知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教学后记

2、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欢迎乘坐“神州x号”宇宙飞船,来到广阔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将一齐漫游这神奇的宇宙,认识一下各种星体,看一看宇宙星到底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我是“神州x号”宇宙飞船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参观宇宙,现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宇宙(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你所听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听完后谈谈你对宇宙的整体印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作记录。
2、听完后学生谈听到了什么?对宇宙的整体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恒星 中

行星

星云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⑴教师:在你所听记录的内容中,你最想了解什么星体?请打开书本,找出有关段落,仔细阅读。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是怎样说明的?
(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作批注,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向小组其它同学汇报学习的成果。)
⑵学生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据此重点讲解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a.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更生动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b.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某种特征,给你留下具体的印象。
c. 作比较: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更加突出某种特征。
d. 分类别:使读者更全面了解事物。
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a.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叫它银
河系。
⑷通过学生分析,老师的重点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2、再读课文,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概括出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四、探究训练,发展思维
1、在你平时的积累,你了解到宇宙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发射飞船,探索火星等星球,有哪些意义?怎样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球——地球。
五、拓展阅读,形成能力
你想了解我们星球所处的银河系吗?请你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186页,阅读《走马观花看银河》,并做成读书卡片。
(此教学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进行)
六、总结全文,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齐游览了宇宙,了解到了各种星体,初步认识了宇宙,但我们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宇宙的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附板书:

恒星 中 列数字 近 已知
宇宙里有 小 作比较
些什么 行星 分类别
星云 亮 打比方 远 未知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教学后记

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欢迎乘坐“神州x号”宇宙飞船,来到广阔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将一齐漫游这神奇的宇宙,认识一下各种星体,看一看宇宙星到底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我是“神州x号”宇宙飞船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参观宇宙,现在,首先来了解一下宇宙(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你所听到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听完后谈谈你对宇宙的整体印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作记录。

2、听完后学生谈听到了什么?对宇宙的整体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恒星 中

行星

星云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⑴教师:在你所听记录的内容中,你最想了解什么星体?请打开书本,找出有关段落,仔细阅读。

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是怎样说明的?

(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作批注,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向小组其它同学汇报学习的成果。)

⑵学生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据此重点讲解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a.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更生动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b.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某种特征,给你留下具体的印象。

c. 作比较:用比较法进行说明,更加突出某种特征。

d. 分类别:使读者更全面了解事物。

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a.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叫它银

河系。

⑷通过学生分析,老师的重点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2、再读课文,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概括出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四、探究训练,发展思维

1、在你平时的积累,你了解到宇宙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你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发射飞船,探索火星等星球,有哪些意义?怎样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球——地球。

五、拓展阅读,形成能力

你想了解我们星球所处的银河系吗?请你们打开课文自读课文186页,阅读《走马观花看银河》,并做成读书卡片。

(此教学环节也可放在课后进行)

六、总结全文,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齐游览了宇宙,了解到了各种星体,初步认识了宇宙,但我们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宇宙的许多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附板书:

恒星 中 列数字 近 已知

宇宙里有 小 作比较

些什么 行星 分类别

星云 亮 打比方 远 未知

银河系 河外星系

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4、《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内容摘要:本案例尝试在老教材中渗透新理念,就科学小品类文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教材分析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浙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科学小品。从作者的写作本意看,是让同学们对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有一个概括的印象。

二、教学设计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掌握“涯、眩”等2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辨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感受人们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宇宙到底由什么组成;如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申,概括宇宙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先向大家提一个小问题: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同学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生1:宇宙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生2:宇宙里有很多的星星,有很多的星系,可能有供生物成活的星系,还有可能生存有外星人。

师:请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很好,我们为他鼓掌(学生鼓掌)我们同学应该要树立大语文观,记住:生活处处是语文。还有同学要说说吗?(没有学生举手)看来,我们同学对宇宙的认识不多,下面谈谈老师的认识吧!我国西汉有一部书叫《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宇宙就是天地万物,古代的人们对于宇宙有很原始的理解(出示“盘古开天”的故事简介和古代巴比伦神话故事简介,由一学生朗读)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宇宙大爆炸”理论材料。)大家读得真好,我相信平时你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花了不少时间训练朗读,为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鼓掌致谢!(学生鼓掌)读了这份材料,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急着想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了吧,好,请大家打开书本。(不少学生显得急不可耐)请大家速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宇宙里到底有什么,宇宙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

师:有同学知道了吗?

生3:宇宙里有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宇宙的特点是辽阔无边、运动发展、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师(惊讶状):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全面!

生3:课后练习题里就有啊!(众笑)

师:善于利用注释、导语、课后练习来学习课文,也是水平的体现,我们为他的聪明鼓鼓掌!(学生鼓掌)(板书说明内容、对象特征)

(二)、依次排序,体会科学顺序。

师:作者在说明内容上,为什么先说恒星?

生4:他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师:完全正确,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吗?生4(找句子)有没有同学帮帮他的忙?

生5:是第二段的“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师:非常好,作者抓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先介绍近的看得见的已知的,再写远的未知的。根据这一规律,请一同学到黑板上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把说明的内容写出来。

(生6自告奋勇上台板书,开始写时比较端正,后来较倾斜。其余学生笑。)

师:大家笑什么?

生7:他的字写斜了。

师:是啊,但是大家能发现他字的优点所在吗?

生8:笔画比较端正。

师:好的,汉字是我们祖国的文字,书法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同学一定要把字练好!(师板书对象特征后面的运动发展、丰富多彩、辽阔无边)能不能给“辽阔无边”这个词找一找同义词?(学生找到“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字的读音、意义后让学生书空)科普说明文,

往往采用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使深奥的内容易于理解、接受,这就需要用到说明方法,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

(三),合作探究,学习说明方法。

(学生齐读单元导语)

师:单元导语告诉我们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类型。请大家在七种方法后补上列图表,这样我们初中段接触到的说明方法就齐了。还有,把“举例子”中的“例”和“列数字”中的“列”圈出来,因为这两个字我们同学很容易弄错,要引起注意。好,下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要找出例句,并说一说说明方法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用圈点的办法找句子。)

师: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开始全班交流。

生9:第四段“这样的小星星发出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30000~50000摄氏度”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恒星温度高。

师:老师觉得他的表述不是很准确,有没有同学能表述得更准确一点?

生10:应该是说明小恒星的温度高。

师:有进步,但还不是很准确,谁能表述的更准确一点。

生11:应该是说明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

师:很好,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30000~50000”是一个约数,能不能改为确数?

生12:不能,作者可能没有测试过。

生13:30000~50000有上限和下限,说明的是全部的小行星。改为确数,只能说明一部分恒星,和原意不附。

师:讲得很好,大家还可以注意到,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不是供科学研究用的,要面向大众,所以这篇文章的大多数数字是约数。(穿插教学“眩”字。)

生14:第四段“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运用了作比较。说明小恒星的密度大。

师:能不能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改为“十朵星云的重量”?

生15: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星云有多重。

师:可见,运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时,要注意被比较的事物一定要是我们所熟悉的。

生16:课文把恒星分成大、中、小,这是分类别。

师:根据什么分?

生16:体积

师:还有分类别的例子吗?

生17:介绍星云的时候也运用了。是根据能不能反射附近恒星的光亮划分的。

师:可见分类别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

……

(四)、小结质疑,开展知识探究。

师:(小结课文后,结合“神州五号”发射成功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祖国争光。)大家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57年,文章中介绍的“宇宙”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回去后查找资料,以“宇宙新发现”为题,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五、教学后记

1、教学的切入点比较好,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理解说明内容和对象特征上比较容易。

2、教师的调控和评价使学生保持整堂课较为高亢的状态,教师的语言比较干净,体现了“导”的作用,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合作探究说明方法时,气氛比较热烈,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的结构设计比较合理,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比较顺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自主的求知状态中。

5、由于是借班上课,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对科学小品语言的文艺性没有涉及,是一个不足。

5、《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

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

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6、《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二、重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时,注意讲析段落的不同分法。

2、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分析“宇宙”的构词方式:“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因此它是并列结构的词语。让我们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出词语:

灼热闪烁涯际庞大眩目骨骼

广大得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涯,边。

微小得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足,值得。何足挂齿

(2)课前提问: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说明文。

回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

明确:第一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这个单元的要求:

明确: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

下定义、分类别(回顾以前的课文,各举一例。)

宇宙里到底有什么?

明确:恒星、恒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星云、行星、宇宙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段落:

明确:

一(1—11)恒星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第6节小结)

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小结)

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

二(12—20)恒星系

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第二层(15-17):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介绍整个宇宙都在运动。

第四层(20):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小结)

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运动——运动无穷无尽

三(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对象:宇宙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4、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1)第一层:以亲切的口吻和简洁的语言引出说明对象。(值得以后在写作中借鉴)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恒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各类恒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恒星不同点相同点

说明方法

体积密度表面温度

大很大很大非常小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分类别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中不太大不太小只有几千度

小非常小特别大高达3万—5万摄氏度

(3)第三层: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第四层:说明方法:分类别。

(5)第五层:小结第一部分,理解“宇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2、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3、归结宇宙的本质特征,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重难点:

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课文的体裁。

(2)说明的方法。

(3)宇宙有些什么?恒星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析2、3部分:

(1)一、二层:主要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三、四层:以太阳系为例,说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

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名称定义分类特点

恒星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如织女星、太阳。1体积很大,由非常稀薄气体物质组成。

2体积比较小,由密度特别大的物质组成,温度高达3-5万摄氏度。

3中等恒星,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温度几千度。

行星绕着恒星的不发光的星体。不发光,绕恒星转动。

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由尘埃和气体组成。1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的光亮的叫亮星云。

2本身不发光,是黑暗的,叫暗星云。

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的铁饼状的恒星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呈环形,直径为10万光年。

恒星系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集合体,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数以亿计的恒星系仍是宇宙的一个极小部分,飞快运动。

(3)分析第三部分:先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人类征服宇宙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铁饼,环——银河系的形状。

分类别:恒星——大、小、中。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举例子:仙女座。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飞快地运动着。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

行星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飞奔。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4、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5、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

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饶着他们转的吧。(表示推测,去掉便成肯

定,不符合认识规律。)

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表明最小限度,去掉不准确。)

表面温度高达3万-5万摄氏度。(因为表面温度不等于内核温度。)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表约数,去掉变确数,不科学。)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表明数量,去掉后变成全部,

不准确。)

(2)生动性: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尽的宇宙。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

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得数一千多年!

7、《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审核:备课组长 时间:2014-1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链接资料

1.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 说明文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 和 两大类。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 的说明文和 的说明文两种。 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3.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等。

4.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 。

5.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6.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炫( )目:

得( ):

微不足道:

足不出户: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7.理清文章思路:

宇 第1自然段:引出

宙 第2 - 9自然段:介绍 第11自然段小结:

里 第 10 自然段:介绍 宇宙是 的。

有 第12-14自然段:介绍

些 第15-17自然段:介绍 第20自然段小结:宇宙

什 第18-19自然段:介绍 是 、 的。

么 第21 自然段:说明宇宙是可以 和 。

8.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向我们说明了宇宙具有 、 、 的特征。

9.明确本文采用了 、 的说明顺序。

好处是:

审核:备课组长 时间:2014-1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巩固旧知

1.判断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 ( )

(2)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 )

(3)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 )

(4)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 )

(5)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行星以每秒十九公里的速度飞奔。 ( )

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并举例说明某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3.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三、 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4.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内的词语的意思,你认为选用哪一个好,说说理由。

(1)宇宙是无穷无尽(茫无涯际)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茫无涯际)的。

(2) 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呢?

(3) 这就是整个宇宙吗?不,这也只是构成宇宙的一个不屑一提(微不足道)的小点点。

(4) 还有难于计算(无法估量)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

5.字斟句酌:

(1)“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句中“至少”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他们转的吧。”句中“想来”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 教(学)后感

8、《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 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

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 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作品文字质朴流畅。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 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 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 探究、练习一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 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

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9、语文七年级上: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篇 目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a) 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b) 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c) 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
d)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e) 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二、 教学难点:
a) 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近到远。
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则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指生讲故事)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 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 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示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教学过程1. 理解宇宙的特点。
2. 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 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
2. 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 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 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 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 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教学过程5.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 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 小结延伸:
A. 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 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8. 课堂练习:
口答《同步练习》中的第5和第6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中的剩余练习。
板书:(斜体字由学生补充)
宇宙里有些什么 (科普说明文)
郑文光
说明对象 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恒星 辽阔无边的 近 作比较 形象
星云 运动发展的 列数字 准确
宇宙 银河系 丰富多彩的 打比方 生动
恒星系 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远

10、《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案例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本案例尝试在老教材中渗透新理念,就科学小品类文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教材分析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浙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科学小品。从作者的写作本意看,是让同学们对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有一个概括的印象。

二、教学设计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掌握“涯、眩”等2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辨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感受人们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宇宙到底由什么组成;如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申,概括宇宙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先向大家提一个小问题: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同学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生1:宇宙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生2:宇宙里有很多的星星,有很多的星系,可能有供生物成活的星系,还有可能生存有外星人。

师:请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很好,我们为他鼓掌(学生鼓掌)我们同学应该要树立大语文观,记住:生活处处是语文。还有同学要说说吗?(没有学生举手)看来,我们同学对宇宙的认识不多,下面谈谈老师的认识吧!我国西汉有一部书叫《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宇宙就是天地万物,古代的人们对于宇宙有很原始的理解(出示“盘古开天”的故事简介和古代巴比伦神话故事简介,由一学生朗读)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宇宙大爆炸”理论材料。)大家读得真好,我相信平时你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花了不少时间训练朗读,为我们班的语文老师鼓掌致谢!(学生鼓掌)读了这份材料,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急着想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了吧,好,请大家打开书本。(不少学生显得急不可耐)请大家速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宇宙里到底有什么,宇宙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速读课文)

师:有同学知道了吗?

生3:宇宙里有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宇宙的特点是辽阔无边、运动发展、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师(惊讶状):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全面!

生3:课后练习题里就有啊!(众笑)

师:善于利用注释、导语、课后练习来学习课文,也是水平的体现,我们为他的聪明鼓鼓掌!(学生鼓掌)(板书说明内容、对象特征)

(二)、依次排序,体会科学顺序。

师:作者在说明内容上,为什么先说恒星?

生4:他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师:完全正确,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吗?生4(找句子)有没有同学帮帮他的忙?

生5:是第二段的“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师:非常好,作者抓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先介绍近的看得见的已知的,再写远的未知的。根据这一规律,请一同学到黑板上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把说明的内容写出来。

(生6自告奋勇上台板书,开始写时比较端正,后来较倾斜。其余学生笑。)

师:大家笑什么?

生7:他的字写斜了。

师:是啊,但是大家能发现他字的优点所在吗?

生8:笔画比较端正。

师:好的,汉字是我们祖国的文字,书法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同学一定要把字练好!(师板书对象特征后面的运动发展、丰富多彩、辽阔无边)能不能给“辽阔无边”这个词找一找同义词?(学生找到“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字的读音、意义后让学生书空)科普说明文,往往采用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使深奥的内容易于理解、接受,这就需要用到说明方法,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

(三),合作探究,学习说明方法。

(学生齐读单元导语)

师:单元导语告诉我们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类型。请大家在七种方法后补上列图表,这样我们初中段接触到的说明方法就齐了。还有,把“举例子”中的“例”和“列数字”中的“列”圈出来,因为这两个字我们同学很容易弄错,要引起注意。好,下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要找出例句,并说一说说明方法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用圈点的办法找句子。)

师: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开始全班交流。

生9:第四段“这样的小星星发出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30000~50000摄氏度”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恒星温度高。

师:老师觉得他的表述不是很准确,有没有同学能表述得更准确一点?

生10:应该是说明小恒星的温度高。

师:有进步,但还不是很准确,谁能表述的更准确一点。

生11:应该是说明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

师:很好,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30000~50000”是一个约数,能不能改为确数?

生12:不能,作者可能没有测试过。

生13:30000~50000有上限和下限,说明的是全部的小行星。改为确数,只能说明一部分恒星,和原意不附。

师:讲得很好,大家还可以注意到,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不是供科学研究用的,要面向大众,所以这篇文章的大多数数字是约数。(穿插教学“眩”字。)

生14:第四段“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运用了作比较。说明小恒星的密度大。

师:能不能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改为“十朵星云的重量”?

生15: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星云有多重。

师:可见,运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时,要注意被比较的事物一定要是我们所熟悉的。

生16:课文把恒星分成大、中、小,这是分类别。

师:根据什么分?

生16:体积

师:还有分类别的例子吗?

生17:介绍星云的时候也运用了。是根据能不能反射附近恒星的光亮划分的。

师:可见分类别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

……

(四)、小结质疑,开展知识探究。

师:(小结课文后,结合“神州五号”发射成功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祖国争光。)大家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57年,文章中介绍的“宇宙”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回去后查找资料,以“宇宙新发现”为题,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五、教学后记

1、教学的切入点比较好,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理解说明内容和对象特征上比较容易。

2、教师的调控和评价使学生保持整堂课较为高亢的状态,教师的语言比较干净,体现了“导”的作用,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合作探究说明方法时,气氛比较热烈,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的结构设计比较合理,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比较顺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自主的求知状态中。

5、由于是借班上课,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对科学小品语言的文艺性没有涉及,是一个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