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等奖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等奖》属于教学反思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等奖

1、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等奖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

教材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学情分析:家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文选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易进入情景,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富有意义。在朗读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感情。本文生字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认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板书“阳光“问:同学们知道阳光有什么作用吗?

生:阳光使人暖和,阳光可以帮助万物生长……

师继续板书“棉鞋里的”,请大家齐读课题《棉鞋里的阳光》

师:当你读完课题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阳光怎么会进棉鞋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进入课文情境。)

二、感知阅读,自学生字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疑问,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认真读课文。

师:好!那我们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生读文,教师巡视。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起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注意字的读音。

师:读得比较通顺,大家的意见呢?

生:他读的声音小,有些字音没读准,不注意停顿。

师:哪些字的读音不准?

生:“晒”是翘舌音,还读的落了“这么”两个字。

师:哦,那你把那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师:很好,这说明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想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

(设计意图:⑴自主识字,通过自己读,看看哪些会读,哪些不会读,对生字有初步的认识;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后进生学习的机会,突出学习的重难点;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张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会读几个,只要能读出几个,都是有收获,都是好的)

三.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师:谁来说一说?

生:“照”和“收”也是翘舌音。

师:对,还要注意“暖和(huo)”不能读成“暖he”,跟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还有“一点儿”要读出儿化音。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注意了这些字词的读音,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师:词宝宝们来了,看看你认识他们了吗?

(出示:棉花照到晒被盖上中午收起脱鞋躺下合眼眼睛摆一摆)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说一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找出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

师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预习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中给其他同学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师: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把字宝宝送到阳光下。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谁读的准、讲得好就把对应的字写到太阳下。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讲一讲识记的方法,教师鼓励不同的识字方法。学生每讲完一个字就把字写到黑板的太阳下。)

生:棉,左右结构,木字旁。左边是木,右边是帛,合起来念棉。

生:晒,左右结构,日加西就等于晒,晒被子的“晒”。

生:……

师:大家讲得真好,下面听老师猜几个字谜吧。“一条白手巾,挂在木头旁。”(棉)“日落西山”(晒)“家有人一口”(合)“羊尾巴进锅了”(盖)

师:为什么是“盖”字呢?羊尾巴一进锅就被锅盖盖住了。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边的羊没了尾巴,被下面的器皿盖住了,所以下面是个皿字底。

师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认字,还可以猜字谜,但要注意编得字谜要合理。

教师出示形近字,学生认读组词:

晒—洒被—披午—牛

脱—说眼—很睛—清盖—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识字,教师适时的指导、解疑,并注意激励性评价,更好地形成课堂生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师: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会读得更好,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桌间巡视。

师:大家读的真用心,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都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举手展示读。)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你能找出对应的段落读一读吗?(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

师指名读课文,要求:最好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这部分学习为下节课指导朗读打下基础。)

师: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

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一方面体会人物品质和文章语言,另一方面感悟尊老敬老的好风尚。)

五.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3)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深化学习,升华思想。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

2.《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但都千篇一律。当我准备把自己的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时却突然发现竟然也就如此。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完,忙家里,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该怎么去做……

2、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

教材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学情分析:家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文选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易进入情景,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富有意义。在朗读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感情。本文生字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认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板书“阳光“问:同学们知道阳光有什么作用吗?

生:阳光使人暖和,阳光可以帮助万物生长……

师继续板书“棉鞋里的”,请大家齐读课题《棉鞋里的阳光》

师:当你读完课题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阳光怎么会进棉鞋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进入课文情境。)

二、感知阅读,自学生字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疑问,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认真读课文。

师:好!那我们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生读文,教师巡视。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起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注意字的读音。

师:读得比较通顺,大家的意见呢?

生:他读的声音小,有些字音没读准,不注意停顿。

师:哪些字的读音不准?

生:“晒”是翘舌音,还读的落了“这么”两个字。

师:哦,那你把那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师:很好,这说明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想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

(设计意图:⑴自主识字,通过自己读,看看哪些会读,哪些不会读,对生字有初步的认识;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后进生学习的机会,突出学习的重难点;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张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会读几个,只要能读出几个,都是有收获,都是好的)

三.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师:谁来说一说?

生:“照”和“收”也是翘舌音。

师:对,还要注意“暖和(huo)”不能读成“暖he”,跟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还有“一点儿”要读出儿化音。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注意了这些字词的读音,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师:词宝宝们来了,看看你认识他们了吗?

(出示:棉花照到晒被盖上中午收起脱鞋躺下合眼眼睛摆一摆)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说一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找出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

师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预习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中给其他同学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师: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把字宝宝送到阳光下。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谁读的准、讲得好就把对应的字写到太阳下。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讲一讲识记的方法,教师鼓励不同的识字方法。学生每讲完一个字就把字写到黑板的太阳下。)

生:棉,左右结构,木字旁。左边是木,右边是帛,合起来念棉。

生:晒,左右结构,日加西就等于晒,晒被子的“晒”。

生:……

师:大家讲得真好,下面听老师猜几个字谜吧。“一条白手巾,挂在木头旁。”(棉)“日落西山”(晒)“家有人一口”(合)“羊尾巴进锅了”(盖)

师:为什么是“盖”字呢?羊尾巴一进锅就被锅盖盖住了。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边的羊没了尾巴,被下面的器皿盖住了,所以下面是个皿字底。

师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认字,还可以猜字谜,但要注意编得字谜要合理。

教师出示形近字,学生认读组词:

晒—洒被—披午—牛

脱—说眼—很睛—清盖—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识字,教师适时的指导、解疑,并注意激励性评价,更好地形成课堂生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师: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会读得更好,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桌间巡视。

师:大家读的真用心,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都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举手展示读。)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你能找出对应的段落读一读吗?(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

师指名读课文,要求:最好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这部分学习为下节课指导朗读打下基础。)

师: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

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一方面体会人物品质和文章语言,另一方面感悟尊老敬老的好风尚。)

五.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3)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深化学习,升华思想。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

2.《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但都千篇一律。当我准备把自己的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时却突然发现竟然也就如此。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完,忙家里,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该怎么去做……

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能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

读。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学生自由发言。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

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

摘到蘑菇最多?

四、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写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回家去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板书设计:

7 棉鞋里的阳光

妈妈给奶奶晒被子

爱奶奶(尊敬长辈)

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教学后记: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在这节课中,我很好地利用了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更深地懂得如何尊敬长辈,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识字方面,学生先后用了“换一换”、“加一加”“演一演”等识记方法,气氛浓厚。例如:有学生上台演了:合、眼睛、摆、盖、脱、躺等。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放飞学生的天性──《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突如其来的提问

这是一节语文课,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棉鞋里的阳光》一课。当读到第4小节时,李商隐队就伸出一只小手。 “许文慧,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

许文慧站起来,奇怪地说:“老师,为什么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就会暖和呢?”

我当即对她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她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

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一生说:“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阳光钻进棉花,棉被就会暖和起来。”

另一生马上反驳:“不对!我们站在太阳底下,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衣服都会暖和起来。”

最后讨论得出,棉被会暖和是因为太阳是会发热的球体,阳光钻进棉被,把热量传给了棉被。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历了这一次后,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学生提的问题多了,学生的声音也多了。

【教学反思】

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会问“苹果为什么有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之类的问题,而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变得提不出任何问题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老师。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了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于是,在课堂上提问便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义务。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了脑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了,如此这般,后果将不堪设想。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万事万物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针对问题寻找一种独立的解释,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提出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维护和发扬学生的这种天性,要让学生轻松上阵,畅所欲言,让他们有机会说,敢于说,甚至人人争着说,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放飞学生的天性呢?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许多教育学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虽然他们将来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小班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当学生突然举手提出第一个疑问“阳光钻进棉花,棉被为什么会暖和”时,我若孰视无睹,那么学生就无法享受到参与的乐趣,无法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更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除了师生平等,生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在进行各种交往活动中,教师给“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机会应是均等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我们应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5、《棉鞋里的阳光》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与点评

【情景说明】

一年级的教学目标里有一条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许多学生读起书来没有轻重之分,拖声拖调地唱读。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除了范读、领读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我想是不是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启发学生如何朗读呢?于是在课堂上,我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和重点句来指导学生朗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妈妈格外体贴年迈的奶奶,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这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教学的第一课时完成识字;把课文读正确;并学会写“午、合、放、收”这四个字。

下面具体展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重点词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准备】

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你们都记住了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2、以开火车的形式抽卡片认读生字,注意正音。

二、理解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1~4自然段: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其他同学看书中的插图。

⑵ 小黑板出示妈妈和小峰的对话:

指名一位同学上台用“ ”划出妈妈的话,用“~~”划出小峰的话。其他同学在书中划。

对话如下:

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妈妈说。

“为什么呢?”小峰又问。

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

⑶ 评议划得是否正确,并告诉学生人说的话是在两个引号之间的部分,教师简介引号的作用。

⑷ 同学们在家里问爸爸妈妈问题时是用什么语气呀?

(好奇、疑问)

爸爸妈妈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你们呢?

(耐心、亲切)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妈妈和小峰的对话: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⑸ 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读妈妈与小峰的对话:

大家评议。

⑹ 同桌分角色朗读妈妈和小峰的对话。

⑺ 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读妈妈的话时,把“更”字读得很重,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棉被本来就暖和,妈妈一晒就更加暖和了。)

⑻ 你们从“更”字体会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细心、体贴)

在具体的品词品句中让学生感悟到人物的品质。

2、学习第5自然段:

⑴ 妈妈把棉被晒过了,奶奶午觉时有什么感觉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⑵ 请同学们用“==”标出奶奶说的话。

(“这被子真暖和。”)。

⑶ 奶奶躺进被窝时有什么感觉呢?你们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回答吗?

(舒服)

⑷ “舒服地合上眼睛”是怎样的呀?

大家在座位上表演一下。

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感觉一下奶奶舒服的感受,学生体会会更加真切。

⑸ 让学生带着“舒服”地感觉读奶奶的话。

3、学习6~8自然段:

⑴ 奶奶睡着了,小峰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指名读6自然段。

⑵ 小黑板出示第6自然段,学生回答。

(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

⑶ 小峰想的话后面的六点是什么?

(省略号)

⑷ 老师解释这儿的省略号:

(这儿的省略号是把小峰还想到的给省略了。)

⑸ 你们猜猜看,小峰还想到了些什么,使他会帮奶奶晒棉被呢?

(小峰想到早上妈妈给奶奶晒棉被,让阳光钻进棉花里,奶奶盖上更暖和了,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如果让阳光钻进棉鞋里,那穿上后也会更加暖和。)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是妈妈的行为影响了小峰,所以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

⑹ 小峰是怎样给奶奶晒棉鞋的?

(轻轻地)

⑺ 为什么要“轻轻地”呢?

(生怕把奶奶吵醒了)

⑻ 你觉得小峰是个怎样的孩子?

(关心、体贴长辈,非常细心)

⑼ 你们有没有像小峰这样,关心体贴长辈?

联系生活触发他们爱老敬老的美好心灵。

⑽ 奶奶醒了后,说了些什么呢?

指名读奶奶的话。

(“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⑾ 你们猜猜看,奶奶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惊喜,是谁帮我晒了棉鞋呢?)

⑿ 假如你是小峰,你听了奶奶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开心、愉快)

⒀ 请你们带着开心、愉快的心情读第8自然段。

4、总结全文:

⑴ 假如小峰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通过假设的情景,使学生对小峰的赞赏之情得到充分体现,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⑵ 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⑶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妈”、“奶”,找到相同之处。

2、说说写女字旁和“女”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3、老师范写“妈”、“奶”。

4、学生临摹。

【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这篇课文较长,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完整的印象,我在第一课时里解决了识字,把课文读正确,并写了大部分生字的任务,所以在第二课时里,没有出现过多的识字环节,只是在开课时复习了一下生字词,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理解课文和朗读感悟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如抓住妈妈和小峰的对话,在勾画、感情朗读、评议中体会到妈妈的细心和体贴,为小峰做了一个好榜样,特别是通过“更”字的体会,深化大家对妈妈的认识。又如抓住小峰给奶奶晒棉鞋时“轻轻地”动作来体会小峰关心体贴长辈。

另外我还注意从课文留白处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让学生想象小峰想的话中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又如让大家想象,听了奶奶的话后,小峰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把通过读文的领悟和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朗读,教学得心应手,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学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优秀品质。

【专家点评】

叶笋老师这节课紧扣了小峰关心、体贴长辈的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小主人翁观察妈妈的行为,为奶奶晒棉鞋的一举一动,从而赞扬小峰的美好品质。老师抓住“轻轻地”,体会小峰怕惊醒奶奶午睡。老师抓住“小峰想:”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峰会想什么?小峰由妈妈晒棉被能想到晒棉鞋,体会小峰是个细心、孝顺的好孩子。

老师注意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如:“真暖和”,“舒服地”合上了眼睛,让学生体会奶奶躺进被窝里,感觉是多么多么的暖和,睡得是多么多么的舒服。学生体会到了,读才能读出美好的感觉。

老师在教学中还十分注重指导朗读,如,“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一点儿”读儿化音。“暖和”读轻声。小峰与妈妈的对话,一问一答,读出语气。奶奶奇怪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读出疑问的语气。

整篇课文在读中理解,理解后再读,读出了语气的变化,读出了情感。

6、《棉鞋里的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教学设计)

2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7、《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同时根据活动主题,使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老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出示小黑板的问题)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由读第5、6段)

4、理解“舒服地”:

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总结:3月我校的主题是“文明礼貌,我快乐”咱们要知道从小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结合本校3月活动主题,我们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

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活动反思】

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认识。(课前让学生留心体会父母、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

8、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习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难读的字词.

朗读接力赛.(一人读一句,如正确,下一人接着读,如有错,下一人再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你能读对,读通哪一段,就请大胆地试一试.

读妈妈,小峰,奶奶说的话.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师范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小组交流,课文中有哪几个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

老师相应出示学生指出的字词.

请小老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

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师生共做识字游戏.

读顺课文,发现感知.

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课文中哪句话最难读一边读课文一边找一找.

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边读边想,说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

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哪些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全班交流.

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回答

看图对文,情感升华.

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与插图相应的段落.

图一:男生看图,女生读文.

图二:女生看图,男生读文.

想一想,小峰这样做,妈妈会说什么奶奶会说什么

课后作业: 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第二课时

交流讨论,巩固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并介绍识记的方法.

听的同学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听谁介绍记住的.

挑选会认的字说词语,并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练读.

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全班汇报读.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生观察这6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观察写这几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的发现.

出示田字格或小黑板,学生临写,看谁写得最到位.

学生练写.

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

你家都有哪些人他哪方面值得你夸奖

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9、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 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

3. 生字教学:

(1)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5—6段)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