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两课时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两课时一等奖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 朝 花 夕 拾 》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 培养兴趣 提高能力
1. 简洁的导入
2.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 读书三功:“诵” “疑” “评”。
二、走近鲁迅 了解创作风格(视频)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入文本 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 概括内容
1. 阅读文本, 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 小组讨论, 畅谈喜爱篇目;
3.代表演讲, 发表独到见解。
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二课时
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附: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赏析片断 写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师归纳:
1. (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 摆“大”字的睡相。 (4)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 (6).<<山海经>>。(重点)
2、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指导阅读 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归纳: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附:《朝花夕拾》的艺术 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 善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拓展思维 勇于实践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网页。
上面就是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两课时 】相关推荐文章:
离骚教案一课时 屈原离骚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1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两个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两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等奖
2、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两课时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 朝 花 夕 拾 》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 培养兴趣 提高能力
1. 简洁的导入
2.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 读书三功:“诵” “疑” “评”。
二、走近鲁迅 了解创作风格(视频)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入文本 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 概括内容
1. 阅读文本, 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 小组讨论, 畅谈喜爱篇目;
3.代表演讲, 发表独到见解。
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二课时
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附: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赏析片断 写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师归纳:
1. (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 摆“大”字的睡相。 (4)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 (6).<<山海经>>。(重点)
2、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指导阅读 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归纳: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附:《朝花夕拾》的艺术 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 善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拓展思维 勇于实践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网页。
上面就是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两课时 】相关推荐文章:
离骚教案一课时 屈原离骚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1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设计 张衡传教案两课时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两个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两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等奖
3、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资料大全,赶紧来看看吧!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研讨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
(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 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
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 ,换位思考 (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关联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鲁迅生平和作品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3、教师小结:《朝花夕拾》虽是作者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通过了解鲁迅生平和写作背景,深入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在指导中渗透阅读方法──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四)分析人物,深入理解(研讨专题二:鲁迅笔下的人物)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你们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为什么
2、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分析长妈妈。
问题设置:
(1)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朝花夕拾》中反复出现多次,梳理各篇中描述她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并进行点拨: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作品中你读出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情感 长妈妈是当时哪个群体的代表
4、教师总结:《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而这看似寻常的情感态度实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
以长妈妈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以人物分析为突破口,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
(五) 布置作业
细读《五猖会》,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朝花夕拾》,理解“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在书中进行批注。(必做)
《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 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选做)
以上的教案课件设计来源于网络,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来关注吧!
4、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案 堂吉诃德教学设计两课时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脱离现实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案2021,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对《堂吉诃德》这本小说有大致掌握。
2、了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情景交融及对比的手法。
3、阅读名著,从名著中的人物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4、本文语言独特,韵味十足;注意体会语言的妙处;品味文章深刻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堂吉诃德简析:堂吉诃德设个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型。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终日耽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估计,屡遭失败;另一方面,他的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2、海涅(1797—1856),19世纪德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和政论家。生于犹太小商人家庭。曾获格廷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早期作品《诗歌集》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接近民歌风格。散文集《哈尔茨山游记》控诉了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抨击了资产阶级的市侩习气,显示出卓越的讽刺才能。长篇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无情鞭挞普鲁士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号召被压迫群众行动起来,建立自由的人间乐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塞万提斯(1547—1616),近代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出身没落贵族。1570年入伍,在同土耳其的海战中负伤。1575年回国途中为海盗所俘,1580年才赎得自由。回国后从事写作,生活贫困,做过军粮管理工作,几次被诬入狱。代表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广泛描绘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生活,是欧洲早期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怀聚,曾用笔名中书君。1910年11月21日生。江苏无锡人。
3、背景资料:《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作者写作这篇长篇小说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小说描写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现了深切地同情。它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块瑰宝。
海涅写成的序译成中文有一万多字,课文节选的只是记述作者童年时期读《堂吉诃德》的真实感受的一部分。而序文的主要部分则从主题、人物和艺术处理等方面分析评价了《堂吉诃德》这部欧洲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肯定了塞万提斯的卓越贡献。
4、学习生字:
秾丽(nóng) 静穆(mù) 娱乐(yú) 啜泣(chuò)
长髯(rán) 呵斥(hē) 蹩脚(bié) 阴霾(mái)
憔悴(qiáo) 奄奄(yǎn) 稚嫩(zhì) 歧路(qí)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初中学生初步接触《堂吉诃德》和塞万提斯,接触海涅和钱钟书;也使他们认识到,少年时代读书的直接感受虽然不比学者、理论家的客观分析,但也非常重要,也会对读者本人产生深远影响。
节选部分有四段:第一段描述自己童年时期第一次读《堂吉诃德》的情景和感受;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复述书中银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的情节,表述了对英雄失败的同情;第三段补充第二段内容,指出银月骑士并非骑士,而是一个剃头匠(实则是一位大学生);第四段写对初次读《堂吉诃德》的回味以及后来对《堂吉诃德》的态度。
四、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
人们在那里高谈着灵感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那样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合适地连接起来。
——《每逢我在清晨》
二、品味语言,分析形象:
1、“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这句话强调了童年时代作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影响着他的人生。意思是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并激励他前进。
2、“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笑柄,可是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遭人嘲笑,跟身体受伤一样,都是英雄的本分;他遭人嘲笑害得我很难受,正像他受了伤叫我心里不忍。”——这是童年的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直接而真实的感受。他认定堂吉诃德是一个英雄,他是以儿童纯真、朴实的心来认识书中人物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英雄固然应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然而,即使是“身体受伤”,“遭人嘲笑”,也是“英雄的本分”。
3、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明确:在童年的海涅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是一个英雄,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但这第一印象影响了作者的一生。
从我们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堂吉诃德是一个披着骑士外衣的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典型,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表面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满脑子充满骑士的幻想,脱离实际,不自量力。一味蛮干,干出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蠢事。但这些荒唐可笑的举止都出自真诚善良的动机,掩盖着崇高伟大的精神,塑造堂吉诃德的形象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游侠世风。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堂吉诃德》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明确:《堂吉诃德》是一部反映骑士生活,嘲讽和抨击骑士小说的小说。小说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2、你知道海涅在文中写了他哪三个时期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吗?
明确:童年时期、发育得是个青年的时候、我快成人的时候 点拨: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是关键。
1、 文中提到了《堂吉诃德》这部书的哪些人物?请列举出三个来。
明确:提到杜尔辛妮亚,胖侍从,银月骑士、堂吉诃德、公爵。
4、作者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堂吉诃德》,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明确:此题要求学生了解文中叙述的作者不同年龄读《堂吉诃德》的感受。作者在童年时代读《堂吉诃德》,感受到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英雄,为之钦佩、仰慕;“发育得是个青年的时候”“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霉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他起来了”。作者更珍视童年时期读书的感受。
5、仔细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明确:文章的第一段有两处描写环境的文字。第一处是童年的作者开始读《堂吉诃德》“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的时候;第二处,则是“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个笑柄”“遭人嘲笑”的时候。因为童年的作者在读《堂吉诃德》的时候,不仅深切地感受到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也感受到了当时的环境,而且这些人物、情节以及当时的环境也影响着作者的心情。因此在不同的心情下,就有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写景文字,前者“明媚”“热情”“欢欣”,后者“辛酸、悲切”。这种情景交融的感受深深地印在了童年作者的心里,所以对当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6、试分析文中描写海涅在回忆他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时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明确:海涅在回忆童年读书的感受时,还回忆描写了当时的读书环境。这些描写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融入了孩童的情感。“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这是儿童心目中的春天,诗化了的和人格化的环境描写。从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海涅的心境是多么好。在这种环境和心情中读《堂吉诃德》,“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是多么的惬意,因而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许多年以后还回忆得很清楚”。文章写“我”为骑士的遭遇流泪时,穿插了景物 描写,写“花鸟林泉”“陪着我哭”;又在读骑士的一场失败的比武时,穿插了景物描写:“那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望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这两处描写和开始读《堂吉诃德》时正好形成强烈地对比,那里春光是多么明媚、欢欣,这里景色是如此悲哀、憔悴和灰暗。读一部书随着情节的发展、感受的变化,写景也有所不同,这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应该可以说就是情景相应、情景交融。
四、教师小结:
读后感,“读”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感”就变成了空发议论,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写读后感强调要读懂原文、吃透文章的精神,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明确哪部分内容是主要的,哪部分是次要的,哪部分内容写得精彩,哪部分写的一般。动笔的时候,要思考引用什么、怎样写感想和体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才能清楚,主次才能分明。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10、读《堂吉诃德》
童年:娱乐心灵、可敬可佩、同情仰慕;成年:印象深刻、影响深远、英雄导航。
————把握最初感受。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案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设计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吧。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案2021 堂吉诃德教案设计两课时】相关推荐文章:
渔家傲教学设计2021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1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等奖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2021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两课时
幼儿园小班怎样呼救优秀教案与反思2021
沁园春长沙教案2021 沁园春长沙教案两课时
5、初中二年级语文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的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视频)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可删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
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独到见解。
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二课时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附: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赏析片断写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师归纳:
1.(1)“谋杀”我的隐鼠。(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6).<<山海经>>。(重点)
2、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三、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归纳: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附:《朝花夕拾》的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善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拓展思维勇于实践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网页。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6、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表格式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新授课 七年级备课组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3.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海底两万里》纸质书
7、名著导读《小王子》教案
名著阅读
《小王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了解全书内容。
2.了解书中小王子、玫瑰、狐狸的人物形象。
3、精读精彩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4、精读部分章节,用心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生命、命运、人生的思考。
5、学生在探讨交流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激发更加热爱阅读、更乐于去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互动讨论
课前准备:
课外阅读《小王子》整本书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ppt出示插图】同学们,认识他吗?(一起说)对,他就是小王子。【板书:小王子】听大家叫得多开心啊!看来,相处了一个多月,我们与小王子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了。谁来读读这本书的作者?一起读:圣.艾克苏佩利。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因为他写的《小王子》这本书很多人都喜欢读,是一部全球阅读仅次于《圣经》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说想把它献给一个大人,一个曾经是小孩时的大人,因为很多大人都失去了童真。所以,孩子们,今天,我是向你们学习来的,希望通过你们的解读,能享受到天真的乐趣。
二、了解作者
三、初步交流
1、初步谈谈对这本书以及小王子的印象。
2、简单回顾小王子的游历过程。
(ppt)出示
(1)在B612小行星上:那是怎样的星球?小王子每天都做些什么?
(2)游历6个大人星球:六个星球中,都有哪些人,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师:听了你们的解读,让老师有了很多感受。我们有些大人在忙碌着什么呢?我们又在追逐着什么呢?金钱财富还是权力,还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或许我们就像这六个奇怪的人一样,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没有考虑眼前以外的东西,忙碌着连自己都不懂的事情......
(3)来到了地球:又遇到了谁?发生了哪些事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三、读精彩片段
精读文中精彩片段,思考下了问题:(ppt出示)
1、文中“我”为什么说“不会把数字放在眼里”“我喜欢以讲童话的方式讲这个故事”?
2、由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3、“我不能透过箱子看到里面的绵羊。也许我有点像大人了,我大概老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心理?
明确
1、因为抽象的冷冰冰的数字是大人们最关注的东西,而“我”喜欢故事,因为故事更接近真实,更有生机。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数字而不注重问题实质。
2、科学发现本是最为客观、公平、公正的但成果是否被承认,有事又受到某些权威的控制。小行星B612的发现就因为科学家穿着土耳其的民族服装而被歧视,没有得到承认。讽刺了某些人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态度,对事物的评价带有偏见与狭隘的民族情绪。
3、想象力是人类最珍贵的能力,但在现实世界中,经常受到打击和压制,想象力渐渐萎缩没有想象力的世界枯燥无趣,只剩下冷冰冰的数字毫无生机。我不能像小王子那样透过箱子看到绵羊,童年时代的美好、纯真渐离我们而去,体现“我”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在成长面前感到一丝的无可奈何。
四、品读主要人物。
玫瑰—骄傲而脆弱的美丽生命。【板书:玫瑰】
(1)小王子开始自己孤独的旅程源于那朵玫瑰,小王子最终的离开还是源于那朵玫瑰。你觉得玫瑰怎样?小王子喜欢玫瑰吗?再细细地读一读7—9章。
(2)小王子爱着玫瑰,为什么要选择离开?(ppt出示)
师:花的要求是如此的多,以至于小王子觉得她真是难伺候。因为我们往往在付出感情的同时,“想像”着对方可能有的回应和表现,并且期待,一旦意愿不能实现的话,愤慨、不满、失望、猜疑等种种情绪由是而生。小王子的摆脱孤独的期望没有回应,于是小王子觉得这朵玫瑰一点都不理解他,他的心里充满了更多的孤独。所以,最后他选择了离开。
(3)当要离开的时候,那朵玫瑰又是怎样的态度?(ppt)【指名读】你有什么想法?
师:是的,玫瑰就是小王子唯一的亲人,或者是自己的另一半。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而决定抛下对方,但是当失去了的时候又是那么地想念对方。人不也一样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小王子》这本书了,那么请你回顾一下小王子所经历了六个星球。六个星球上分别住着这样一些人:崇尚权力,爱慕虚荣的人,视酒如命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循规蹈矩的点灯人,闭门造车的地理学家。
2、师:小王子最后到达了地球,在空旷的沙漠上遇到一只狐狸,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本书的第21节。
二、交流读书印象
1、请同学们使用老师教给你的读书方法“浏览”第21节。概括出这一部分的内容。
2、交流读书印象(我们已经看过了第21节,请你概括这一段的大概内容)
3、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走进第21节,仔细地读每字每句,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呆会儿请你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4、学生汇报(同学们选择的内容可以重复,关键是读出自己确实有感触的地方)
三、聚焦“驯养”
1、师:你们是否发现,这些话其实都是围绕两个字来展开的呀,那便是“驯养”。板书“驯养”
2、究竟文中的“驯养”与现实生活中的驯服有什么区别呢?
3、文中的“驯养”就是建立联系。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课件展示“驯养的意思就‘建立联系’。”
4、狐狸为什么想被小王子驯服(养)
狐狸说:“你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小男孩,跟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不需要我。我对你也只是跟成千上万只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你若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对你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师:驯养容易吗?它需要_______?请你带着这样的问题,精读文章,在读到有“驯养”这样的词时,你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批注。
四、解读“驯养”
(一)驯养不容易,它需要耐心。
1、“应该有很大的耐心。”狐狸回答说,“你先坐得离我远一点儿,像这样在草地上。我斜着眼睛瞅你,你什么话都别说。话语是误解的源泉。但是,每天,你可以靠近一些坐……”
2、读这一段文字。
3、质疑:
(1)为什么开始要离我稍远一点儿?
(2)为什么说“什么也不要说,言语可是会导致误会”?
(3)驯养真的不需要说话吗?如果真的不需要说话,那么它们靠什么交流呢?
(4)“你可以一天天地向我靠近,”除了身体靠近外,还有什么在靠近?
4、总结:读书贵在思,贵在疑。我们通过思考和质疑,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容。其实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我们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二)驯养不容易,还需要仪式。
1、男生齐读这一段文字。
2、“最好是在同一个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在四点钟要来的,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了。时间愈近我感到愈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已激动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你若什么时候都来,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让心有所准备……仪式是必需的。”
3、其实,驯养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
(三)驯养不容易,还需要责任。
1、狐狸说:“可是,你不应该忘记它。你现在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
2、指名读。
(四)就这样,小王子驯养了狐狸。
1、师生配合读(就这样,小王子驯养了狐狸。)
“啊……我会哭的。”“这是你不对了。”小王子说,“我不愿意叫你难过,但是你要我驯养你……”“不错。”狐狸说。“但是你又要哭。”小王子说。“不错。”狐狸说。“那么这值得什么呢!”“值得的,”狐狸说,“是由于那麦子的颜色。”
狐狸说。
2、狐狸说,这值得,究竟什么值得呢?
3、总结:我再一次读到了文字背后的内容。
五、发现“驯养”
体会“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看得清”。
六、升华主题
出示一首诗歌:(ppt)
驯养
如果你驯养我,
那我的生命就会充满阳光,
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
把我召唤出洞穴。
如果你驯养我
那该会有多么美好啊!
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
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
第三课时
主题探讨
准备《小王子》的电影,播放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一、活动过程:
1、你说我听。
让学生先谈谈读书时领悟到了哪些?哪些没有理解?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帮助回答。难的问题老师可以适当点拨。
2、我问你答。
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选择学生回答或小组内讨论交流。
A、在本书中,你最感动的是哪个情节或哪句话?
B、有什么事是你认为很重要,而你周围的朋友或大人,却觉得那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你能说说为什么那件事情很重要吗?
C、小王子遇到的那个酒鬼,用自己的错误来遗忘自己的错误。你能举出自己或者亲友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是明知有错却难以改正的吗?
D、本书中常常提到,“大人们都很奇怪……,成人就是这个样子”,你同意书中这些话吗?如果同意,请举一些例子,说说大人们哪里奇怪;如果不同意,请说出你的想法。
E、你认为作家写这本书,主要想表达什么?
F、从作者和小王子的对话中,你感觉小王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
G、如果你也能像小王子一样在宇宙间飞行,你最想到哪里?为什么?
H、最后小王子离开了地球,你认为他回到原来住的那颗星球了吗?
3、你画我看。
如果你和小王子书中的其他人物一样,可以拥有一颗星球,你希望星球有什么?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你希望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4、你演我看。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小王子访问过的星球,想好台词和动作,模仿着演一演。
二、作业
选做“写作活动”的任意两题
8、《繁星春水》名著导读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历程及《繁星·春水》的大体内容,诗体主题、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导读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及欣赏小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心”,在平常生活中发现美的热心及创作诗的欲望。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在诗体阅读中体悟诗的主题及特点。
教学方法:引读-自读—赏诗—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设计:
一、激情激趣。
二、引读:整体把握结构内容(整本书由哪些部分组成:“作者简介”——《母亲·祖国之爱,人·自然之爱》——《繁星·春水》导读——“目录”:《繁星》自序和“繁星”164首;《春水》:自序和“春水”182首,其它诗31首)
三、自读:归纳诗集内容。
1、读“作者简介”了解冰心的生平。
2、自读“《繁星·春水》导读”内容一,了解作者成长环境及对父母亲的情感态度。
3、自读“《繁星·春水》导读”内容二,了解作者“爱的哲学”思想形成及《繁星·春水》的诗体主要主题内容。
4、自读“《繁星·春水》导读”内容三及名家点评,了解《繁星·春水》诗体的艺术形式特色及风格。
四、赏析:引例欣赏,体会主题特色。(以《繁星》为例)
1、追忆童真童趣: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二)
2、哲理小诗: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二八)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一五五)
3、歌颂母爱: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八0)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一五九)
4、歌颂父爱:父亲呵!/我愿意我的心,/像你的佩刀,/这般的寒生秋水。(八五)
父亲呵!/我怎样的爱你,/也怎么样爱你的海。(一一三)
五、自读其余的诗,同学间相互交流读诗的感受。
六,作业:写诗。读了冰心这么多诗,你们心中是否涌动着一股激情呢?把那灵光一现的感触,流之笔端吧!你也一定像冰心一样棒的!课外写两首短诗。
9、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能力训练: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
2、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五、教学环节:
一、 激情导入
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在歌声中走进课堂)
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歌曲是-----------,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旌荡漾,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就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同学们,你们肯定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水浒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梁山水泊,感受水浒精彩。
二、 我读我知道
水浒英雄的故事精彩纷呈,梁山好汉的个性迥然鲜明,你肯定能够说出很多水浒英雄的名字或他们的故事,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请----------,越多越好哟!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三、 我看我记牢
同学们,水浒故事家喻户晓,流传民间。有人把这些故事搬上荧屏,观众说“好!”,“真好!”,“真的好1”. 请看精彩视频······
四、 我品我明了
1、同学们,《鲁提辖三打镇关西》看的真过瘾,导演的精彩构思来源于哪里呢?显然来源于《水浒》原著的精彩。好,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239页,仔细品味鲁提辖打下去的三拳,展开自己的想象,体悟其中的精彩。好转哪里呢?
2、讨论:看电视剧能够代替阅读名著吗?
3、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同学们说一说《水浒》的艺术成就有哪些呢?
4、同学们,《水浒》在我们身边的影响已经多年了,它是一部经过时代积淀的人类文化的精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名著,那么,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作为我们该怎样阅读名著呢?
五、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好汉团结是座山,好山就在水旁边,风云际会人马动,一声长啸天地间,英魂聚散一千年,山高水远有遗篇。······
课后作业:
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充满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关西》这个环节中,自己是否把课堂放得不够开,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一节课我就没有涉及关于写作背景、小说主题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对《水浒》的艺术特色也讲的很少。因为将来如果他们认真的读了,这些肯定会接触到、体会到的。我把这节课分成了“我讲我知道”、“我看我记牢”、“我品我明了”、等板块,让学生去讲、去看、去品、去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比较、品读、思考、竞争,阅读《水浒》成了他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需要。
10、中考语文总教案:第十九课时中外名著阅读
内容预览:
第十九课时 “中外名著”阅读
一、[考点梳理]
1、要求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对文学名著要适当加以了解,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2、考查作品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求概述情节,甚至要写出阅读收获,情节是比较经典的或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既不为难学生又可避免不读名著而得分的现象。
3、尽量考虑到综合性,可以结合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题,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二、[备考要点]
从涉及内容来看,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著的名称,名著的作者,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等。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有:名著常识填空、根据有关情节撰写对联、针对某一部名著展开辩论、制作名著推荐卡、名著访谈录、名著仿写、读名著谈阅读体会以及课外名著拓展阅读等形式。考题讲究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三、名著阅读建议:(一)不能单独地为应试而读名著,那种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阅读,往往会掩盖作品的多种美质。(二)“好书不厌百回读”,作为经得起历史考验、历久弥新、人皆推之的名著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得其精髓的。(三)名著本身就是丰富的语言宝藏,那种只看情节、光图热闹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阅读。(四)重要章节、精采段落要反复研读,要以审美者的眼光去欣赏,要以批评家的心态去接受。做到这样几点,我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遗产的名著,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考策略。
四、[题型特点]
(一)、填空式(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__________酒店结识(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_________夺回_____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_____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二)、对联式(2005年江苏省镇江市)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
(三)、辩论式(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
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谈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荐卡(2005年辽宁省沈阳市)
某同学用表格形式做读书卡片时,遇到了困难,请帮助他把表格填充完整。
作 品 作 者 精彩情节
《水浒》 施耐庵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老 舍 ____________________
《威尼斯商人》 _________ 法庭审判契约纠纷案
(五)、访谈式(2005年山西省)
小林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答题活动时,向你电话求助,让你为他介绍水浒中的一段故事。请你把你讲的内容写在下面。
要求:⑴从“景阳冈武松打虎”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任选一个;⑵叙述简明,情节概括,任务性格突出;⑶字数在80个以内(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悟式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2005年南通市)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商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请从下列书目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书目:《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几种类题型有的要填书名、作者、人物、情节,还有的要写读后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对文学名著要适当加以了解,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五、[解题思路]
1、结合语言基础知识
例1: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根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情节,补全下面的一对对子。
借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贤才,____________三顾茅庐
例3:根据名著内容对对子。
绝望岛,鲁滨逊战胜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道题将句子仿写、对对子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既能真实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基本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仿写、对对子的能力,是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2、结合阅读
例: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以下题目。
本文开头简要列举的六个历史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
在新课标所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举出一例,按提示加以说明。
①作品名称:《_________》②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事例:_________________
④对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将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考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必须找准课内与课外的共同点,并且要能写出书中事例和对自己的启示,限制性和开放性相结合,能比较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3、结合写作
(2005年广东省课改区)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将时事、仿写的知识进行了综合,既考查了考生积累名著的程度,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从积累名著来看,考生要从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中搜寻自己感动的人物和相应的作品,同时还要熟悉书的内容,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更需要语言的简洁流畅。
六、中考真题大练场
附1:全套教材名著导读统计(每册3部共18部)
七上:爱的教育(意大利 德·亚米契斯)繁星、春水(中国 冰心)伊索寓言(古希腊 伊索)
七下:童年(俄国 高尔基)鲁滨孙漂流记(英国 笛福)昆虫记(法国 法布尔)
八上:朝花夕拾(中国 鲁迅)骆驼祥子(中国 老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国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八下:西游记(中国 施耐庵)海底两万里(英国 凡尔纳)名人传(法国 罗曼·罗兰)
九上:水浒传( 中国 罗贯中)傅雷家书(中国 傅雷)培根随笔(英国 培根)
九下:格列佛游记(英国 斯威夫特)泰戈尔诗歌(印度 泰戈尔)简·爱(英国 夏洛蒂·勃朗特) (中国名著6部,占1/6,绝大部分是西方名著。)
附2、《中考名著试题集萃》(详见《成功中考》第47-49页)
七、中考模拟(参见《成功中考》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