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一等奖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去过杭州的西湖,感受过它的平静与旖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
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
生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
生: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
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
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师:谁能用“是……也是”关联词语造句。
生1:我是爸爸的儿子,也是妈妈的儿子。
生2:赵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
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课件欣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1) 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换成长出可以吗?为什么?
生:抽出是长出的意思。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抽出把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形象;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更贴切。
师:春天,天气变暖了,山上的积雪有了什么变化?(课件)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积雪融化。
师:小动物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小鹿。
师:它们在做什么?
生: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师:“散步”、“欣赏”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师: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你喜欢小兴安岭的春天吗?那就把你的感情释放出来吧!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美景时,夏天在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小兴安岭的夏天也在悄悄变化着,夏天的山林更绚丽多彩,让我们跟着夏天的脚步走进山林吧!
师:(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
(观赏画面)
师:通过读课文和观赏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树木、雾、太阳、野花、草地
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特点?
生:葱葱茏茏。
生:密密层层。
师:(课件出示:“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层层?突出了什么特点?)
生1:“密密层层”是距离近,空隙小。
生2:指枝叶密密层层。
生3:突出了夏天树叶多。
师:突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师:夏天早晨的小兴安岭什么样?
生:雾多。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雾吗?
师:因为夏天的森林都被树叶封住了,雾不易散去,所以整个森林就像泡在雾里一样。
师:太阳出来后是什么样的?
生: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师:这句话中太阳光比做什么?
师:夏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
生: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师:夏天,野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使人美不胜收。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
师: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作者从不同季节里有哪些景物,怎么美来写的?
看到小兴安岭的春、夏的景色如此迷人,老师都迫不急待地想去领略它秋、冬两季的风采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去。
师:那就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自学描写秋、冬两季的自然段。老师这有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学习内容,等一会上前来汇报。
生:分组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生:到黑板前写出汇报内容:
秋天:白桦、栎树、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
冬天: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师:总结自学内容。秋天的树木什么样?
生: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师:黄绿相间突出森林色彩美。
师:落叶怎样?
生:“落叶在林间飞舞”老师想换一个词“飘落”可以吗?
生:思考问题。
师:想一想,飞舞像跳舞一样,人在跳舞时心情什么样?
生:快乐。
生:高兴。
生:美丽。
师: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同时体现了森林的动态美。
师: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奉献了什么?
生:(课件展示)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师:课件出示问题:(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的蘑菇和木耳 ( )的人参
生: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贵的人参。
师: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落叶在飞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献给我们那数不清的珍贵物产。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点呢?
师:冬天的雪花什么样?
生: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两次飞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说明了什么?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积满说明了雪大。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寒风的猛烈。
师:大风大雪使小动物们也不能外出活动。看看此时的他们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课件)
生: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同学演示)
师:冬天,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纷纷回答……
师:课文通过时间顺序的描写,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林海去感受它的壮观吧!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思考: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文中指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
生:“数不清”课文中指树的数量、品种极多。
“绿色的海洋”文中指森林面积广。
师: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小兴安岭如此壮观,而它就位于我省的伊春市,我班有两位同学家在伊春市,其中董丽红的父亲就是一位可敬的林业工人,如此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正是千千万万个林业工人建设和保护的结果。你们为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富饶而自豪吗?那就拿出你们的气魄来重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望同学们在自豪的同时,也要爱护和保护、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不断地利用和开发这个宝库,让它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去过杭州的西湖,感受过它的平静与旖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
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
生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
生: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
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
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师:谁能用“是……也是”关联词语造句。
生1:我是爸爸的儿子,也是妈妈的儿子。
生2:赵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
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课件欣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1) 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换成长出可以吗?为什么?
生:抽出是长出的意思。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抽出把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形象;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更贴切。
师:春天,天气变暖了,山上的积雪有了什么变化?(课件)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积雪融化。
师:小动物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看,这是什么动物?
生:小鹿。
师:它们在做什么?
生: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师:“散步”、“欣赏”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师: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你喜欢小兴安岭的春天吗?那就把你的感情释放出来吧!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美景时,夏天在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小兴安岭的夏天也在悄悄变化着,夏天的山林更绚丽多彩,让我们跟着夏天的脚步走进山林吧!
师:(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
(观赏画面)
师:通过读课文和观赏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树木、雾、太阳、野花、草地
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特点?
生:葱葱茏茏。
生:密密层层。
师:(课件出示:“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层层?突出了什么特点?)
生1:“密密层层”是距离近,空隙小。
生2:指枝叶密密层层。
生3:突出了夏天树叶多。
师:突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师:夏天早晨的小兴安岭什么样?
生:雾多。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雾吗?
师:因为夏天的森林都被树叶封住了,雾不易散去,所以整个森林就像泡在雾里一样。
师:太阳出来后是什么样的?
生: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师:这句话中太阳光比做什么?
师:夏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
生: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师:夏天,野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使人美不胜收。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
师: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作者从不同季节里有哪些景物,怎么美来写的?
看到小兴安岭的春、夏的景色如此迷人,老师都迫不急待地想去领略它秋、冬两季的风采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
生:想去。
师:那就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自学描写秋、冬两季的自然段。老师这有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学习内容,等一会上前来汇报。
生:分组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生:到黑板前写出汇报内容:
秋天:白桦、栎树、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
冬天: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师:总结自学内容。秋天的树木什么样?
生: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师:黄绿相间突出森林色彩美。
师:落叶怎样?
生:“落叶在林间飞舞”老师想换一个词“飘落”可以吗?
生:思考问题。
师:想一想,飞舞像跳舞一样,人在跳舞时心情什么样?
生:快乐。
生:高兴。
生:美丽。
师: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同时体现了森林的动态美。
师: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奉献了什么?
生:(课件展示)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师:课件出示问题:(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的蘑菇和木耳 ( )的人参
生: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贵的人参。
师: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落叶在飞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献给我们那数不清的珍贵物产。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点呢?
师:冬天的雪花什么样?
生: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两次飞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说明了什么?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积满说明了雪大。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寒风的猛烈。
师:大风大雪使小动物们也不能外出活动。看看此时的他们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课件)
生: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同学演示)
师:冬天,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纷纷回答……
师:课文通过时间顺序的描写,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林海去感受它的壮观吧!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思考: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文中指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
生:“数不清”课文中指树的数量、品种极多。
“绿色的海洋”文中指森林面积广。
师: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小兴安岭如此壮观,而它就位于我省的伊春市,我班有两位同学家在伊春市,其中董丽红的父亲就是一位可敬的林业工人,如此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正是千千万万个林业工人建设和保护的结果。你们为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富饶而自豪吗?那就拿出你们的气魄来重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望同学们在自豪的同时,也要爱护和保护、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不断地利用和开发这个宝库,让它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美好家园”这一专题而编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产生构建美好家园的观念。
三、说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设立“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
四、说学法: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学生、文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四季美景;感情诵读,在教师、学生、文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激发大家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
(二)初读全文,感知“美丽”
在这里我紧扣课题,由“美丽”一词带动全文:小兴安岭到底怎么美丽?这个话题激起了孩子们的阅读期待。这时我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地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鼓励他们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三)引导比较,感受“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每一段,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春、夏、秋、冬的小兴安岭景色各异,根据课文特点,我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
在教学二~五段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一个旅游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游览,并说说理由。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小兴安岭的初步印象。文中规范优美的语言是他们阅读的载体,于是老师巧妙地将他们引入与文本的更深入的对话:课文是怎样描述这样的美景的呢?孩子们在自己有滋有味地个性化的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琢磨词语的精妙,从而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比如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一句中的“抽出”一词,同学们通过换词法,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形象,更准确。在品读中,还可以模仿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姿势,如,俯下身子喝水,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用舌头舔自己脚掌的黑熊,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完春天一段后,我让他们自己回忆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能力。为了逐步积累形成能力,学习夏天一段时则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老师给出了“读一读”、“划一划”、“找一找”的学习提示,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仅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更使他们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秋冬两段比较简单,适合自学,于是教师提供给他们一个宽阔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自由选择内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为了调动他们个性化的感悟,我让他们以“小画家”、“小摄影师”的角色走入文本,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体验,学习后再对话交流。
(四)感情朗读,感悟“美丽”
朗读有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课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把它们多练一练。在指名读书的过程中,让他们愿意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喜欢的背诵方式,可以想象情景背诵,可以抓住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背诵,还可以看着插图背诵。
(五)课外练笔,拓展“美丽”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课的结尾,老师让他们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让孩子们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孩子们也来热爱自己的家乡。
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三、设计理念:
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大阅读教学观理念,拟按“自主—合作—精读—拓展”四个学习阶段开展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一)自主学习阶段: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①读正确;②读通顺;③读中思。
2.自学反馈:通过读课题,知道什么?读课文,知道什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相机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树多景美
分:春夏秋冬
总:大花园巨大宝库
(二)合作学习阶段: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讨论。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很深?组织议论。(这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2.合作成果交流。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三)精读学习阶段:
1.抓关键句、关键词精读片段,学习写法。
例: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这个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书上做上记号。(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抓关键词“抽出”“汇成”“淙淙”“映在”“原木”等细读品味,感知春景美,学习写法。
2.分小组精读,交流、展示(夏、秋、冬季节)。
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合作学习与精读学习阶段,视学情可有机融合。)
(四)拓展学习阶段:
1.学有所得:畅谈学习收获。
2.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词语替换练习):①我会说;②我会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2.结合本地(黄山、太平湖等地风景)实际,仿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5、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讲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其中,第二至四自然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
【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他们在预习中一般能主动识字,并能自主地初读课文,有的还能根据课文内容主动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但如何根据课文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课文韵味,还有待更多的阅读实践来训练。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时间顺序的观察方法和准确用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时间顺序的观察方法和准确用词的描写方法。
【设计思路】
依据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课文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在初读时识字学词,理清脉络;在细读中,先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读好其中一段,再运用迁移规律,读好全篇课文;在品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力求通过“初读——细读——品读”三个层次的教学,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细读春季,学习读法。
【教学过程】
一、观看地图,感知祖国美。
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数不胜数。大家刚刚游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把课题齐读一遍。
想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那里是“红松故乡”,景色非常美丽,资源非常丰富。)
【设计意图】用导语和地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位置,感知小兴安岭的特点。
二、读通课文,初知四季美。
1.自由读书,自主识字。
师:小兴安岭有多美丽?咱们打开书本91页。你们预习了吗?现在不管是否预习了,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开始读书吧!
2.互动交流,识字学词。
(课件出示生字)互相提醒,拼读生字,把生字读准、读熟。
(课件出示新词)齐读新词,把新词读准、读顺。
3.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现在请六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得通顺。(轮读课文,正音。)
①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
②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相机板书:春、夏、秋、冬)
(小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诱人。)
【设计意图】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对难读的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了字词障碍,落实了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一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也理清作者按四季介绍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
三、读好片段,感受春天美。
导语:现在,我们先领略一下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3.逐句体会,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
课文哪那句话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品析。)
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说说树木的特点——体会“抽出”的意思——读好句子。
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说说积雪的特点——体会积雪融化、小溪满满的样子——读好句子。
③“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
说说小鹿的特点——体会小鹿的悠闲和可爱——读好句子。
4.边读边想象,说说小兴安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5.想着画面齐读,读出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6.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课件播放春天美景),用课文的话说景色。
7.看着画面,听着音乐,熟读成诵。
8.说一说,是怎样读好第二自然段的?
小结: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句子在脑海中转换成画面;边想边读,想象着画面读书。课后,请同学们就这样把课文的其他段落读好。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一遍遍的朗读,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字面到画面,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充分感受到春季生机勃勃的美。从中让学生知道:边读边想才能理解意思,边想边读才能读出意境。
四、练写生字,表现汉字美。
(课件出示“汇、映、欣、赏)
1.观察生字,互相提醒。
2.书写生字,师提示写字姿势,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夏:
秋:
冬:
【设计意图】表格形式的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各部分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迁移读法,读好全文;品读片段,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读法,欣赏四季美。
二、填写表格,领略结构美。
三、写写生字,展示汉字美。
四、做做练习,延伸课文美。
(根据兴趣与能力任意选择其中两项)
1.抄写优美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做回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4.小练笔: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
6、人教大纲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着名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i1 r6ng XIan Snen SUOn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苍翠: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从遥远的动物王国里走来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认识它吗?
(课件出示“小画家”)
生:小画家
师:那你会说怎么样的小画家呢?
(课件出示( )的小画家)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
生:漂亮的小画家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老师也认识一些小画家,它们的名字叫“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起读一读。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咦,那么这群雪地里的小画家把画画在哪儿呀?请你仔细找一找。
(课件出示雪地里的图片)
生:我知道小画家画在雪上。
师:哦,你来说说小画家把画画在哪了?
生:我知道画在雪上面。
生:画在雪里。
生:刚刚我们的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的雪地里的画。
师:可,这些画会是哪些小画家画的呀?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生:(读课文)
师:刚刚老师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请小朋友组成四人小小组,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啊!
生:读课文
师:刚刚几个小组的小朋友表现得真棒!我们表扬一下他们。(学生拍手)现在我们一起把《雪地里的小画家》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课文
师: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仔细的找了,找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了吗?
生:我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哦,你也知道,你来说说它们是谁?
生:他们是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小画家吧!
(课件出示小画家的图片和名字)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地画可漂亮了,你知道它们画了什么吗?
生:我知道,它们画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生:它们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漂亮的画吧!(课件出示脚印图和句子)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画好看吗?
生:好看。
师:那你知道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脚印。
生:老师我也知道,是小画家们的脚。
师:小朋友们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画家们怎么画出来的呀!
生:想
(展示课件)
师:那你还知道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呢?
生:我知道,会来青蛙。
师:青蛙会来吗?哪位小朋友知道?
生:不会
师:哇,那么多的小画家都在画画,怎么就不见我们的青蛙兄弟呢?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课件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青蛙在睡觉。
生:青蛙在冬眠。
生:青蛙在洞里睡觉。
师:在雪地里画画多么有趣啊!它为什么要在洞里睡觉呀!(告诉学生因为青蛙是冬眠动物,到了冬天它就躲在洞里不吃不动,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
师:在雪地里除了青蛙,你知道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呢?
生:熊
生:猫
生:大象
师:小朋友你想当小画家吗?现在老师请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当一回小画家。把手放入水中,然后在黑板上按手印。
师:雪地里画画可好啦,这不一群雪娃娃也来了。现在请小朋友们组成四人小小组,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雪娃娃吧!
生:……
师:现在我们就来开开火车,看看哪列火车最棒!
生:……
师:现在老师要请我们的小朋友看着大屏幕上的雪娃娃,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老师要把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课件播放歌曲)
生:下雪啦,下雪啦……
8、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i1 r6ng XIan Snen SUOn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苍翠: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9、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i1
r6ng
XIan
Snen
SUOn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苍翠: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0、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熊住山洞》的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简介: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
本课教学的目标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熊一家没有砍树造房,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与评析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熊(贴“小熊”图)
还记得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吗?(贴“山洞”图)
生:山洞里的新鲜空气不好。
生:山洞里很潮湿。
生:山洞里没有开水喝,只有脏水。
生:小熊住山洞很危险,因为山洞里有很多石头,如果石头砸在小熊身上,小熊会死的。
生:山洞里有很多虫子。
师:是啊!住山洞多难受,所以小熊一家决定砍树造房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熊住山洞》。师板书——“住”
二、入情入境,读懂课文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了吗?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小熊一家后来没有住到房子,我是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其他孩子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谁想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师:请你们拿出铅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一年又一年”和“一直”这两个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然后想想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能读懂什么?
(学生勾画、自读并思考。)
师:想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的伙伴交流交流。
(同桌的学生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生:我从“一年又一年”中读懂了很多年很多年。
生:我读懂了“一直”,“一直”就是时间很长的意思。
师:还有哪些孩子也想谈一谈?
生:“一年又一年”就是很多年小熊都没有砍树造房子。
生:我从“一直”体会到始终住在山洞里。
师:你体会得可真好!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师:谁还想读读这一段?(一学生站起来准备读书。)
师:在读之前,你们想不想提醒她读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你的声音要大声。
师:你能有礼貌地提醒她吗?
生:请你读的时候要大声。
师:谁还想当小老师,也来提醒提醒?
生:请你读课文时不要加字、减字。
生:请你读课文的时候要有感情。
师面向准备读书的学生:你听明白了吗?来,试一试。
(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能读得更好?请你来。
(这名学生读得非常好。)
师:在小老师们的帮助下,这段话越读越好。这样吧,咱们一起读,边读边体会。
【课件演示:小熊从山洞里走出来】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熊?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去砍树呢?
师:你多为小熊着急啊!谁还能有礼貌地问一问?
生:小熊,我问你一个问题,请你回答好吗?你为什么不砍树,森林里有这么多树,砍一两棵有什么关系呢?
师:真好!谁再来问一问?
生:小熊,小熊,你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
师:你也挺为小熊着急的。是啊!住山洞多难受,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我们一起到森林去看看,好吗?
【课件演示:远处是一片森林,近处有一条河,河边有生字块。】
师:看来要去森林我们还得过这条河。
【课件演示:小蓝熊告诉大家过桥的方法:嗨!小朋友,你们想过河吗?那就得用河边的生字块搭座桥才行。搭桥时先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然后给这个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能搭好生字桥,听明白了吗?祝你们搭桥成功!】
师:孩子们,有信心搭桥过河吗?
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