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教学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红领巾真好教学教案一等奖
内容预览:
《西门豹治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
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
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
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
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
,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2、《红领巾真好》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西门豹治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
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
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
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
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
,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3、红领巾真好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快乐、小鸟、唱歌、羽毛、爱护”等词语。认识“梳、灵、捕、翠、牌”6个字。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要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4.通过看图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
难点
了解“红领巾”指的是谁?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1.大家看,这是在什么时间。在哪儿,图中有谁在干什么?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图意。
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二、初读课文。
l.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说说这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林中的小鸟最快乐。)
(2)议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鸟最快乐?
(结合图画,从“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一边”想象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用“可爱”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林中小鸟最活跃。)
(2)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感情。(自由读后再小组合作朗读,然后选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朗读)
(3)读读议议
指读课文全班评议。
讨论:怎样才能读出活跃的感情?(要读得快些,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捉害虫。)
①什么是活跃?(启发学生从“扑棱棱、飞来飞去”体会小鸟非常活跃,还可结合小朋友生活实际理解。)
②它们在忙些什么?(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声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
①“红领巾”指谁?(看图理解,指少先队员。)
②“‘红领巾’真好”是谁说的?
③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一大早就到树林中,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广泛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③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鸟类?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叽叽喳喳 蓬松 活跃 扑棱 鸟巢 崭新 木牌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重点指导:
① 写好足字旁。
② “晨”容易少写一横,最后一要写的伸展写出捺脚。
其中多数是左窄右宽“羽”左右相等。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押ao韵,朗读时要读出韵律来。要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设问句的语调,并且要把“最”“可爱”“机灵”“红领巾”读重音。
第一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小鸟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第三节中“请爱护小鸟”和“‘红领巾’真好!”句末都是叹号,但第一句要读出倡导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
1. 连一连。
shū lǐ línɡ bǔ cuì pái
理 梳 捕 灵 牌 翠
2. 看拼音写词语。
kuài lè xiǎo niǎo chànɡ ɡē yǔ máo ài hù
3. 搭配词语。
机灵的 树苗
翠绿的 小鸟
蓬松的 羽毛
4.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l)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2)清晨,林中谁最活跃?
(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4.造句。
可爱
快乐
5.说说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小鸟的?
最早
来放鸟巢
请爱护小鸟
4、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红领巾”真好教案二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分析
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
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同学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朗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小鸟吃害虫行为知道小鸟能保护树木,是人类的朋友,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快到文中找答案。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己读书,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1、说说“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2、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教师示范朗读。
感受: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
3、讨论: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4、自由练读。要读出小鸟的可爱,“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的坚定。
5、评读:指名读,大家都来当小评委,说说读得怎么样,再通过你的读告诉他应该怎么读。
6、赛读:读第一节争当“最快乐的小鸟”;读第二节争当“最机灵的小鸟”;读第三节争当“爱鸟‘红领巾’”。
7、美读,配乐读,表演读。
(多种方式的读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课文内容。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找出规律,指导背诵。
看看这三节诗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反复诵读,练习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字卡做游戏巩固识字。
2、读自编小短文,巩固识字。
3、写字指导。
(六)主体参与,引导实践。
组织讨论,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同学们,小鸟是人类的朋友,还是环境的卫士。你也是一位“红领巾”,也想得到小动物们的夸奖吗?让我们行动起来,和文中的“红领巾”一样,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二,红领巾真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5、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3803 26.“红领巾”真好(网友来稿)
二年级
26.“红领巾”真好
一、预期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关爱自然:文本体现了自然由于人而使自身的意义得以显示和丰富,人是自然的看护者,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即体现了一种“生态伦理观”、一种“关爱伦理学”。教学中也应把握这一特性,避免走上传统课程体系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维方式。
注重实践:遵循“ 实践需要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知道思想,围绕实际需要组织学习内容,以实际应用效果考察学力水平。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2.内容简析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卷:晨曦微露的林中,小鸟或婉转欢歌,或梳理羽毛,或无忧嬉戏,或自由飞翔,或捕捉害虫,“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的鸟巢,肩扛崭新的木牌,鸟儿们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这表达了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孩子们用实际行动爱护鸟类,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3.学情认识
通过三节问答式的短短文字和形象传神的插图,孩子们不仅容易感受到小鸟的活泼可爱,了解到小鸟能保护树林,明白爱鸟护鸟的实际行动,而且喜欢朗读、背诵押韵的、节奏感强的诗歌,在诵读中培养了语感,增加了感悟。
4.经验介绍
本课教学重在诵读诗歌,设计者采用“入境——诵读——感悟”式的教学,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中体验、感悟、实践。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这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悦耳动听的鸟鸣声,葱郁茂密的树林,野花点缀的草地,欢快活泼的小鸟……等自然环境, “红领巾”活跃其间,配以教师动情地范读,立即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受了自然美、音乐美、诗歌美,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如:通过评选“最快乐的小鸟、最活跃的小鸟、最会赞美的小鸟”,孩子们不仅美读了课文,而且通过字里行间的体会、了解到了小鸟的特点,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些小精灵。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课时安排
共安排2课时
3.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动情入境。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配合课件范读课文。(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伴着清脆的鸟鸣,葱郁的树林,点缀野花的草地,欢快的小鸟飞翔……可爱的“红领巾”活跃林中。)感受自然之美,音乐之韵,诗歌之情。
(二)朗读课文,初识生字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请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动脑筋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学生提出帮助,老师再提示。2.(出示生字)着重纠正:蓬、棱——后鼻音喳、巢、崭——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中读为“lēng”。3.提示: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4.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大家还认识吗?请读给同桌听听,你是否读正确了。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2.分小节指名读,纠正字音。3.展示自主认字、记字的成果4.⑴同桌互读课文,互查生字是否读正确了。⑵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想当“快乐”的小鸟吗?快读读第一节课文,比比谁“最快乐”。(课件演示:小鸟鸣叫、蹦跳、梳理羽毛的情景)2.引导朗读评价,为“最快乐的小鸟”颁发快乐奖。3.还想当“最活跃”的小鸟吗?请读读第二节课文。及时颁奖。(课件演示:小鸟飞翔、捉虫护树的情景)4.谁是“最善于赞美”的小鸟呢?(出示句子: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5.引导质疑:读了小鸟们赞美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呢?6.引导解疑快快再读读课文,从不同角度去找找答案吧!引导从⑴课文句子中;⑵插图中理解红领巾及“真好!”的含义。(出示:请爱护小鸟!)7.评价谁是“最善于赞美”的小鸟,颁奖。1.练读课文,指名朗读。2.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小鸟的快乐的?⑴根据课文词语讲体会;⑵根据课件谈感受。3.练读课文。指名朗读,评价优劣。评价依据:⑴朗读中强调了小鸟活跃的词句;⑵自己的感受是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4.练读: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5.预设问题⑴“红领巾”是谁?⑵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6.表演红领巾放鸟巢、钉木牌。用坚定的语气读“请爱护小鸟!”7.赛读最后一句。
(四)寻找规律,熟读成诵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再读课文,比一比这三小节,你发现了什么?2.让我们一起配音乐和画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展示开课时创设情境的音乐、画面)1.交流讨论。2.和好朋友以问答形式练读课文。男女生、师生、小组间、同桌,以问答形式练习背诵。
(五)巩固识字,引导创新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同学们会背课文了,但调皮的生字宝宝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呢?你还能找到吗?看谁眼睛最亮,马上把他们找出来,正确读出来了。(出示:配套读物闪烁生字)2.课后再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试着编字谜或画谜,让我们来猜猜你编的谜语。1.阅读配套读物,当读到生字时,迅速拿出生字卡片,读两次。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生字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猜字谜,说生字,并组词一次。2.给生字宝宝找家。(出示生字部位空白的课文和生字宝宝。)3.朗读词语,看谁读得最正确,最动听。(出示词语:叽叽喳喳 蓬松 活跃扑棱棱 鸟巢 崭新 木牌)1.交流自编谜语,互猜互认读。2.学生边读课文,边拖曳鼠标把生字宝宝送回家。3.分组赛读。
(二)指导书写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让我们一起读读这8个字。(出示要写的字)2.我们来玩个拼字游戏。出示打乱的字的部件。3.指导书写:⑴发现规律。 左右匀称:羽 左窄右宽:领、捉、理、跃、蹦上短下长:灵、晨⑵教师范写。⑶巡视指导,矫正坐姿和执笔姿势。1.认读字。2.组合成字,再认读、组词一次。3.学生描红、练写。4.展示优秀的写字本。
(三)背诵展示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教师背诵。2.先自己练练,待会儿和老师对背。3.邀请背得熟练的同学上台表演背诵。1.体会教师在背诵中表达的对鸟儿的喜爱,对“红领巾”的赞美。2.分组练习背诵。师生问答式背诵。3.表演背诵。
(四)课后练习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引导,谁知道还可以怎样填?自主完成“我会填”的练习。交流。
(五)拓展延伸。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1.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爱护哪些小动物?2.试着为你喜欢的小动物写写木牌上的广告词。(展示学生设计的广告)3.课外阅读。1.讨论。2.思考,练笔。
四、课后题库
1.比一比,谁组的词儿多。
羽( ) ( ) ( )领( ) ( ) ( )
捉( ) ( ) ( )理( ) ( ) ( )
跃( ) ( ) ( )灵( ) ( ) ( )
晨( ) ( ) ( )牌( ) ( ) ( )
2.比一比,谁找的资料多。
查找描写小鸟的诗歌或故事,小鸟生存状况的图片或文字材料。
3.比一比,谁编的诗歌好。
根据查找到的资料,模仿课文问答式的写法,写几句话。
4.到公园、去郊外,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画小鸟姿态。
5.自主开展一次爱鸟护鸟活动。
作者邮箱: zyh915@zjedu.org资料提供者:
6、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31课《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制作女娲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吗?你愿意把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概括地说给大家听吗?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画出不懂的词语。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激情朗读,想象惨景
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因为天破了。天哪,太可怕了!天塌下一大块,天地间是什么样悲惨的情景呢?生说————
2、(课件出示)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简笔画:一个黑黑的大窟窿,深沟,山冈,熊熊大火,洪水,许多人。
4、想象:人们怎样求救,情况如何越来越危急。
5、激情朗读——(多种形式的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和疑问就在课文旁边记下来。
2、把天塌地裂的可怕景象描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习欲望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手指课题,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课件演示天塌地裂的可怕景象)
2、(出示文字)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全班齐读——
3、老师过渡语: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女娲————
(出示文字)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师:谁想读一读?
(指名1生读)
师评价:A
对!你抓住“难过极了”读得真好!“难过极了”就是——
生:“非常非常难过”。(“难过极了”变红色)
师:女娲不但难过,还非常——
生:着急。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立刻”。
师:天崩地裂,人类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多么难过,多么着急,请大家读(齐读)——
4、老师过渡语:在女娲的努力下,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学生说: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因此女娲决定——(张贴)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齐读!
师:怎么补天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㈠整体感知,理清故事线索
1、请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①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②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问题一:
女娲做了三件事:寻找——冶炼——补好(找——炼——补)(板书)
师:用上表示顺序的词把句子说完整。
问题二:
师: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你们画了哪些句子?
(
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
指名学生4人左右,师相机在课件下面加红线——
㈡寻找五彩石,感受补天艰难
1、重点句子品析
⑴(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贴女娲图)为了找齐五彩石,女娲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也许会被滔天大浪打痛;——还到哪里去找呢?可能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白天找,晚上找,不分昼夜,她————(接读)(“忙了几天几夜”变红)
⑵(出示句子)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此时,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此时,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接读)
师:老师发现你刚才读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为什么呢?
生:找齐五彩石,就可以补天啦,很开心!真不容易啊!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出来的?(“找啊找啊”“终于”变红)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可以松口气了,她的心里十分喜悦。
师范读——生齐读。
师:啊!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充满危险与困难的找石过程吧。(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男女生赛读。
(三)冶炼补天,感受女娲神力
1、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文字:第4自然段,师读)
2、交流。
A、抓住动词体会
师: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如果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就更棒了!
生1:女娲顾不得休息,她……
师:你真行,抓住动词体会到了女娲的辛苦。(课件:动词加小圆点)咱们一起把这段中的动词加上小圆点。
(齐读第4段)
B、抓住“五天五夜”从时间上体会
师:刚才,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2;女娲已经筋疲力尽了,还要炼五天五夜,太辛苦了,怎么没累死?(五天五夜变红)
师:她心中装着人类,为了把天补好,她不顾生命危险硬撑着!
C、再读读这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3: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女娲这样一泼就把天补好了,太神奇了!
(课件演示“金光四射”)
3、齐读,感受女娲神力。
4、复述课文。
师:如果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组表示顺序的词。“先……然后……最后……”
请你试试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课件]演示加入顺序词后的课文。
[课件去掉其它文字,只留顺序词]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你们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濡染神话神奇
1、把《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2、向你们推荐几本神话故事书:《宝莲灯》《西游记》《哪吒》……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补炼
真了不起
找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设计说明: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本课的教学注意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三、新课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复述的方法。如教“忙了几天几夜”让学生想象女娲还到哪里去找呢?可能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这就是创造性复述。还有教学第4自然段时,借用表示顺序的词复述也是一种方法。
课文:
31女娲补天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7、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红领巾”真好
一教学目的:
知能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益鸟。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小鸟为什么快乐,明白保护鸟的重要。
情意目标教育学生要保护益鸟;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诗歌,尝试创作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
三教学思路:指导用“读—画—想—读”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课前准备:
鼓励学生参观学校的动物园,重点观察鸟类,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制作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理解“红领巾”的意思。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如:是谁赞扬“红领巾”真好?它们为什么要赞扬少先队员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3.用电子卡片检查学生生字的识记情况。
读词语卡片,读对了,出现小鸟;读生字卡片,选两个字组词。
三指导用“读—画—想—读”的方法学习课文。
1.根据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先指导学第三节。先指导读好设问句,然后启发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表现红领巾爱鸟的词句。在理解词句意思、想象小鸟在枝头高唱的情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围绕“红领巾为什么这样做”这一问题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懂、读好第一、二节。
如,小鸟可爱,表现在哪里?他们能帮助人和大自然作甚么?指导有感轻的朗读一、二节。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分析识记生字。
六作业:一星级:
熟读词语。
二星级(自选)尝试模仿课文写诗歌,表现保护大自然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用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二练习。
机灵的()翠绿的()蓬松的()快乐的()
三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写字。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重点指导“跃、蹦”两个字,先在黑板上示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再说要注意那一笔。
3其余字放手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红,再临写。
8、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
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同学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朗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小鸟吃害虫行为知道小鸟能保护树木,是人类的朋友,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快到文中找答案。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己读书,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1、说说“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2、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教师示范朗读。
感受: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
3、讨论: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4、自由练读。要读出小鸟的可爱,“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的坚定。
5、评读:指名读,大家都来当小评委,说说读得怎么样,再通过你的读告诉他应该怎么读。
6、赛读:读第一节争当“最快乐的小鸟”;读第二节争当“最机灵的小鸟”;读第三节争当“爱鸟‘红领巾’”。
7、美读,配乐读,表演读。
(多种方式的读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课文内容。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找出规律,指导背诵。
看看这三节诗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反复诵读,练习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字卡做游戏巩固识字。
2、读自编小短文,巩固识字。
3、写字指导。
(六)主体参与,引导实践。
组织讨论,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同学们,小鸟是人类的朋友,还是环境的卫士。你也是一位“红领巾”,也想得到小动物们的夸奖吗?让我们行动起来,和文中的“红领巾”一样,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
资料提供者:
9、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意境高远。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乐的歌,树立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里菜间“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手捧自制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叽、喳”等8个字和“蓬松、崭新”等词语,会写“跃、蹦”两个字,重点指导足字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朗读的能力。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像文中的红领巾一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重点指导写足字旁。
2、理解课文,会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教学难点:
1、了解“红领巾”指的是谁?
2、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请你轻轻抚摸胸前的红领巾,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红领巾有关的课文—— “红领巾”真好。
(板书课题,讲解“领”字。)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呢?请看大屏幕,看完录象你就知道了。
二、创设情境,解题
1、情景动画朗读。
2、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板书“少先队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打开语文书126页,老师想听听在读课文前,你会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其他的小朋友也给自己提了要求吗?那就按自己的要求读一读课文吧!
四、自主识字,交流感悟
1、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这是本课的生字,认识吗?先试试。(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⑴、活跃、机灵、鸟巢、梳理
扑棱棱、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⑵、蓬松的羽毛、可爱的小鸟、机灵的小鸟、翠绿的树苗、崭新的木牌
小声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再齐读。
4、写“跃”,重点指导足字旁。
五、 接读课文
带上我们刚刚学习的生字宝宝来读读课文,课文有三个小节,我们请三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谁愿意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六、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重点理解
1、你从课文中哪个地方知道的啊?
2 、指名读第三小节
3、评一评,再指名读,齐读。
5、告诉老师,从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板书:小鸟、爱)
6、因为有爱,所以红领巾才会起得最早,为小鸟放鸟巢,写标语,因为有爱,所以小鸟才会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7、句式练习:因为……所以……
8、小鸟这样夸奖红领巾,你们也是红领巾,你们高兴吗?带上我们的笑容一起来读一读。p> 七、学习课文第一、二小节
1、小鸟有了红领巾的爱护,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请你在课文第一、二小节中,找一找,哪些词语写小鸟生活得幸福快乐,用笔圈出来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说(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
3、理解“扑棱棱”。
3、谁来当快乐的小鸟读第一节呢?要把小鸟的快乐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4、小鸟不但很快乐,还很活跃呢,他在树林里飞来飞去,谁来当活跃的小鸟呢?(喜欢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5、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全文)。
6、学生分小组合作读,再展示读。
八、拓展
1、真是一群幸福快乐的小鸟,它一只孤独的小小鸟,它的翅膀被打断了,飞来飞去找不到家了,到处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谁来帮帮它呀?(学生自由发言)
2、小鸟又快活了,它飞来飞去,不久,它又犯愁了,因为它看到许多动物朋友也需要人的关爱,你知道他们是谁吗?(生自由发言)
3、出示一些我国的珍惜保护动物的图片,简要了解
4、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也是红领巾,让我们行动起来,和课文中的红领巾一起,关爱他们吧!
九、作业
1、号召身边的人行动起来保护动物。
2、设计爱护动物的标语牌。
十、板书设计
10、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
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
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
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
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
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使天破了呢?(例举破坏大气层的例子)
2如果天真的破了,我们人类可以运用什么科学方法来补救?
3与其到时想尽办法去补,倒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去保护地球。
七、总结。
1梳理知识结构。
2布置作业。
11、红领巾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26. “红领巾”真好案序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和自豪。
重 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
难 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仪器与媒体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课题入手,质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识记生字,积累方法
四、再读课文,解答疑难师:简单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小鸟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呢?快到文中找答案吧。生: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教“苹果弟弟”和“树叶姑娘”。 同位互读课文,并评议。师:检查是否读准字音。生:小组一个种方式学习生字卡上的生字。师: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是怎样记住的?生:举手回答。师:指导学生做识字游戏。生:组内互读,男女生比赛,小组间比赛。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五: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六、找出规律。
七、巩固生字。生:认真读课文。师:引导学生找出三节相似的专访,练习背诵。师:指导书写。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