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童年的问号》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上册《童年的问号》教案一等奖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示“?”)他是谁呀?
2、你能用问号说一句话吗?
3、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好奇心的孩子。其实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这届可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2、自由读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文。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随文识字
1、课文中介绍了那些人物?
出示“瓦”,组词,写笔顺,说儿歌识记。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爱提问题)
大声读2、3、4段,找出他们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 2、问题一: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呢? 出示“而”,减一减,写笔顺的方法识记。 3、问题二: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2、二年级上册《童年的问号》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示“?”)他是谁呀?
2、你能用问号说一句话吗?
3、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好奇心的孩子。其实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这届可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字音。 2、自由读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文。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随文识字
1、课文中介绍了那些人物?
出示“瓦”,组词,写笔顺,说儿歌识记。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爱提问题)
大声读2、3、4段,找出他们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 2、问题一: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呢? 出示“而”,减一减,写笔顺的方法识记。 3、问题二: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3、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4、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发现》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2.小组讨论哪三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5、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 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
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 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6、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星星的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认识本课7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童话。
教学准备:
小星星、青蛙、蟋蟀、风娃娃和月亮妈妈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方式一:播放或请学生演唱《小星星》的歌曲。在美丽的夜晚,可爱的小星星们也常常会溜出来玩儿。你知道她们是怎么玩儿的吗?今天,我们就进入 “快乐读书屋”,学习《星星的秋千》。
导入方式二:同学们,你们玩过秋千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题目啊《星星的秋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轮读、领读、比赛读等),达到读通读顺的目的。
2、读后引导学生交流:
(1)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的感想。
(3)提出的疑问,发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然后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任选一个内容,练习说一说或演一演,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1、基础层:我会说
小星星溜回家后,怎样把自己在地球上怎么玩的和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其他小星星呢?
假如你是花瓣、草叶或风娃娃,你怎样向同学介绍小星星玩耍的情形呢?
2、提高层:我会想
有一天,月亮妈妈发现了小星星的秘密,想像小星星和月亮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请把课文接着往下编,并与好朋友合作表演出来。
地球上的环境不断遭到人类的破坏。有一天,小星星溜出来后发现她的秋千全不见了,她会怎么样?这时青蛙、蟋蟀、风娃娃会说些什么呢?
先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最后集体评价。
(开放了课堂,提供了自主、合作、实践的机会,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是训练表达、发展语言、引导创新的重要途径。)
四、引导识字
选取一两个字,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位地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如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梦”,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我们除了用部首、熟字记忆之外,还有许多识字方法,比如猜谜语、编顺口溜、形象识记法等,谁能想出其中一个办法记这个字?
(1、左一木,右一木,脚下一个夕阳红。 2、夕阳落林下,睡着还说话。……)
五、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或其他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篇讲给家长或同学。
7、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诚实的孩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瓶、碎、承、谎、邮、递”6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做诚实的孩子的好品质。
3、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明白要做诚实的孩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 一、简介列宁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记住
三、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1、齐读生字卡片,教师注意纠正个别读音。
宁:鼻音。声母是“n”,不是“l”。
诚、床:读翘舌音。
2、同桌检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姑、妹”,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个字的。
(姑妈和妹妹都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
(2)出示“诚”字卡片,请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个字的。
(3)出示“互”字,你觉得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笔画笔顺:横、撇折、横折、横。第二画“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
(4)出示“宁”、“客”,你认为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宝盖头要写得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出示“间”、“床”。
教师告诉同学,这两个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床”字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左上要包住右下。
四、学写生字
1、学生在课后练习第2题的田字格里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五、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什么?
(下节课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生字
二、继续上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大家已读了课文,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书,在书上找出签字。
(1)列宁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能说出根据课文是从哪里知道的)
(2)同桌讨论一下,这篇课文除了列宁写信给姑妈承认打碎花瓶的事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2、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说明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的词语。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3、教师从纸条中筛选后板书:
低声说 没有笑 不说话(不高兴) 写封信 承认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打碎花瓶后,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和语气怎样。自己边读边体会。
5、指板书小结: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打碎花瓶后心中很不安,姑妈问起时没有承认(低声说),当姑妈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笑起来,列宁(没有笑),列宁回家后,心里很难受(不说话),后来给姑妈(写封信)(承认)了错误。
三、进一步理解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你能看出图上谁是列宁吗?
2、教师检查。
3、小组讨论:花瓶自己会打碎吗?姑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4、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的意见。
四、指导朗读
1、教师引导:列宁打碎花瓶后心里很难受。姑妈知道列宁一向不爱说谎,出于爱护,才说花瓶是自己打碎的。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列宁和姑妈的话。
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同桌再互相分角色读一读。
3、教师扮姑妈,学生自愿扮列宁,全班同学扮表兄弟表姐妹,读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五、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想一想,列宁给姑妈的信会怎么写?请你把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念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给同学听。
3、听了x x同学读的信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4、齐读姑妈的回信。
六、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拓展
1、教师用红粉笔板书: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2、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有时候做错了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谁愿意把这些小秘密告诉老师和同学?
(每当同学讲完自己的故事时,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3、小结: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8、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奥运五环》教案
设计理念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坚持大语文教育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8个字,要求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奥运五环的意义。
3在课外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有主动搜集信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知道五个圆环分别代表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自制的五环旗多面,奥运会开幕式片断,歌曲《奥林匹克风》等相关课件。
学生:了解奥运常识,准备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走进奥运: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师激情引言:每隔四年,这灿烂的奥运五环旗就会在世界上空飘扬,它是团结的象征,是拼搏的表现。让我们共同期盼2008年奥运五环旗升起飘扬在北京的碧空。(音乐声中,五环旗迎风飘扬,定格)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奥运常识。
2揭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质疑课题。(五环指哪五环?它们有什么含义?)问而不答,造成悬念。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2交流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生字。(2)在田字格里写一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落朗读,随机指导。
2交流、感知课文内容: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四、自主品读,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1)五环分别是哪五种颜色?请勾出有关的词语,并用彩色笔在课前准备好的纸上画五环。
(2)五个圆环是什么意思呢?
(3)晚上,阳阳做了个梦,他梦见了什么?
(4)阳阳的梦美吗?美在哪里?
2学生交流分组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或自读、或引读、或齐读、或分组读,用各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读得好的奖励一面教师自制的五环旗)。
五、拓展延伸,畅想奥运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那是和许多国家竞争之后才争取到的机会,令我们非常自豪,它是那样的令人激动,令人向往,那你准备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呢?(课件出示文字,同时播放歌曲《奥林匹克风》)
1说。谈谈你的想法。
2画。画一幅表达自己喜爱体育,向往奥运的彩色画。
3写。写标语或广告语。
4赞。写一首诗、几句话或唱一支歌表达自己对奥运的向往。
六、学生交流自己的创想
七、教师激情小结
再次播放歌曲《奥林匹克风》,结束全课。
附:板书设计
奥运五环
9、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猴栽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复述课文。
4、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本课教学的读书指导应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读通、读懂、读好也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标。
1、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分步出示课题。先板书“小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调动学生前期经验,奠定学习本课的知识前提和情感前提;再板书“栽树”,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激发阅读兴趣。
2、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反复练读。
(2)学生合作读课文: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师生合作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轻声伴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点字的正音和长句子的停顿。如“栽”、“所”是平舌音,“施”是翘舌音;“擂”是后鼻音,声母是l而不是n;“樱”是后鼻音,“耐”的声母是n而不是l。文中的“兄弟”的“弟”读轻声。如长句子“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他/到处吹嘘/自己种的桃树/三年就能结出大桃子”要读好停顿,防止把完整的意义单元读破。)
3、读懂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照例子填空。
小山羊 杏树 四年 栽树 杏
小黄牛
小白马
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真的是“一无所得”吗?
(2)完成课后讨论题和揭题时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对课文的解读不是惟一的,关于本课的寓意,学生如果能结合具体事例或关键词句说出小猴子大吹大擂、盲目看样、急于求成、朝三暮四,急功近利等意思都应给予肯定;当有学生对小猴为美好愿望而努力、不断追求更好办法提出肯定时,教师也应认可。能否形成一致的认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多角度看问题思维方式的培养。)
4、读好课文。
(1)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
(2)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通过语气变化体会“大吹大擂”、“吹嘘”、“不耐烦”等词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全文或给课文的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不是简单地轮读课文,而是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心比心地体验,诉诸情感地表达。可按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设置故事情境——把握角色特点——形成角色感——分角色朗读——朗读评价。
5、复述课文。
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复述课文与背诵课文的区别。(如复述课文第一节:春天到了,正是栽树的好时节。小猴子在山坡上栽下了一排梨树,累得满头大汗。他看着自己刚栽下的梨树,就觉得马上会结梨子了,于是大吹大擂起来:“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子啦!我栽的梨树要结大梨子啦!”)
二、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果树名:
动物名:
(先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再写出课外积累的。)
完成课后的“自选词语”练习。
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结果 施肥 栽树 开花
3、联系课文插图了解“满山遍野”、“两手空空”、“一无所得”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用上这些词语。
三、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除其他方法外,可以连生字成句,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巩固生字。如:
兄弟栽树,浇水施肥。秋天刚到,果实遍野。
小猴拔树,一无所得。要问原因,请你回答。
2、指导书写10个生字。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的字型特点,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写独体字笔画要舒展,重心要稳定;写合体字要注意部件的比例和位置,特别是独体字做偏旁后一些笔画的变化。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让学生在配套用书《写字》中练写。
易写错的字:“野”,在写“予”时不要少点、多撇;
不易写好的字:“坡”、“改”、“种”,注意左边偏旁同独体字“土”、“已”、“禾”在书写上的变化。
四、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
(1)“招聘”小演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成“小猴子”演员组、“小山羊”演员组、“小黄牛”演员组、“小白马”演员组。
(2)排练:背诵对话,设计动作,练习表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表演最好的同学。
(3)表演课本剧。全班评议。
(依据课文中的角色特点和关键词句进行评议。)
2、到了第二年,小猴子会怎样做?请以《又是一年植树时》为题,拓展教材,展开想像,续说课文。也可以编排成课本剧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3、复述课文。
4、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本课教学的读书指导应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读通、读懂、读好也是学习课文的主要目标。
1、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分步出示课题。先板书“小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猴子的故事,调动学生前期经
10、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鸟和牵牛花》教案
教学目标:
一、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二、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三、 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重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出示课题《小鸟和牵牛花》,齐读。读好词语之间的分隔。
二、 自读课文
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让我们再次仔细地读一遍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字词
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多读几次。
三、 检查朗读
1、 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学生听清难读字的读音,有错误马上举手给他提出来。
2、 根据学生朗读重点指导难读字的读音:玩儿 蔓儿 缠 蒙蒙亮 嗒嘀嗒 冲。以及句子: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榆树上,使劲爬呀,爬呀。
四、 细读课文
课文读得不错,那么课文里的植物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图片,认识榆树、凤仙花和牵牛花,说说对牵牛花的认识。
1、 榆树啊,凤仙花啊,牵牛花,榆树上的小鸟,还有一些小草、小花都住在同
一个院子里。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啦。请你轻轻读一读第一小节,说说他们会怎么玩?
学生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2、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感觉到了这些朋友们的感情很深。书上也写到了,就看你们会不会读书,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写伙伴们感情深的词句。现在就请大家边读边找边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好吗?
学生交流说。教师适时出示句子:
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
学生说理由。教师接;小鸟病了,想念伙伴们,说明他们感情很深。病得重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读写小鸟生病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
A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B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
C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
读句子,读出小鸟病重的样子。
如果他的朋友们知道小鸟病了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说。
但是伙伴们不知道啊,这时的小鸟,真是又——生接(寂寞、难受、孤独等)。所以他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
又从哪里看出朋友们的感情很深呢? 凤仙花听了,红着脸,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不会爬树也不会飞,怎么能上你那儿玩儿呀!”(红着脸、真对不起)指名对读,读出凤仙花和小鸟的语气。
小草听见了,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我长在地上,没有翅膀没有脚,没法去陪你说话呀!”(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朗读,读出小鸟和小草抱歉的语气。
这时,牵牛花在一旁说话了:“凤仙花姐姐,小草弟弟,你们别发愁。我去陪陪小鸟。”(主动说去陪小鸟看出很关心小鸟)谁来做好心的凤仙花读读他的话呢?指名读这一句。
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榆树上,使劲爬呀,爬呀。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他终于爬到了鸟窝旁。“嗒嘀嗒,嗒嘀嗒”,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使劲,终于)真急,你能读好么?指名读。
引读:小鸟醒来了。他睁开眼睛一看——生接读牵牛花正在他身旁,冲着他吹喇叭呢!小鸟心里一高兴,病就好多了。还有吗?
牵牛花看见小鸟高兴的样子,举起一个个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更带劲)
3、 体会得真不错,读得也好。能把这几小节连起来读好它吗?先学习小组自己试一试。
指名进行分角色朗读。师生点评。
五、 拓展延伸
有了朋友们的关心,小鸟的病很快就好啦,这不,他又回到了朋友们中间。他真想对朋友们说一些感谢的话。请你说一说好吗?
哪个同学也关心过你呢?我想,你一定很想对他说出感谢的话,有时因为不好意思有时因为忘记没说,现在趁这个机会能说出来吗?
六、 点明主题
是啊,朋友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就像滴滴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窝,让生活变得温暖,充满阳光。
朗读一些赞颂友情的名言,下课。
交往友情
1、重视交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中]王勃
2、珍惜友谊:
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太阳。 ——[古罗马]西塞罗
3、同学友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