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知道木兰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a.跟随b.顺从c.参加d.次要的
5.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6.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呢?
7.老师经常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教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出感情么?自己试试吧。注意: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好轻声。
2.要想读好课文,先要读好生字。
(1)(检查生字词)依次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生病 男孩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打扮 战袍 渡过 赫赫战功
(2)齐读,开火车读。
教学生字:病,男(学习病字框)
(3)教学2个多音字
ɑ.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指名领读。
(4)出示所有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多形式练习读词语。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多媒体)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田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争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多媒体)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木兰为什么会焦急万分呢?
(多媒体出示第3、4、5句)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书: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分忧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如果你是木兰的弟弟,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母亲,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父亲,你会说---(指名说)
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领略到了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把板书补充完整)
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9.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四、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1.课堂作业:生字描红,临写。
2 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3.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在战争不断,朝廷紧急征兵的情况下,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她从军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节接着学。
2、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教案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知道木兰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a.跟随b.顺从c.参加d.次要的
5.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6.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呢?
7.老师经常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教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出感情么?自己试试吧。注意: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好轻声。
2.要想读好课文,先要读好生字。
(1)(检查生字词)依次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生病 男孩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打扮 战袍 渡过 赫赫战功
(2)齐读,开火车读。
教学生字:病,男(学习病字框)
(3)教学2个多音字
ɑ.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指名领读。
(4)出示所有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多形式练习读词语。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多媒体)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田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争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多媒体)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木兰为什么会焦急万分呢?
(多媒体出示第3、4、5句)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书: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分忧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如果你是木兰的弟弟,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母亲,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父亲,你会说---(指名说)
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领略到了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把板书补充完整)
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9.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四、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1.课堂作业:生字描红,临写。
2 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3.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在战争不断,朝廷紧急征兵的情况下,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她从军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节接着学。
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教案
引导语:教案中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板书安排:24.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花木兰 花将军
胜利归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口头填空。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 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 初读指导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 检查自读效果。
(1)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 指名分节读课文。
(3) 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 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 指名读。
2. 口头填空。
花木兰 ( )。
3. 小结。
4.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 精读训练
1. 理解第二段。
(1) 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 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 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 指导朗读。
2. 理解第三段。
(1) 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 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读后交流。
(4) 指导读第一句。
(5) 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 指导读第二句。
(7) 指导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 病 幼 男 胜 利
四.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1. 认读词语。
2. 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 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 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 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 读后交流。
4. 指导朗读、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 穿 将 勇
四. 作业
抄写字词。
4、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内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起英雄,你们会想起谁?
2、 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英雄,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4、 出示课题,解题“从军”一词的意思。
二、精讲课文: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一个“女”字,初步让学生模糊地感受到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然后设下疑问: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木兰怎么会去从军,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解决问题。
出示:花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
你认为应该填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相机出示:
答案1、填 热爱爱国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理应”是什么意思?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
答案2、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1)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
(2)木兰想为国为家分忧,可是朝廷只征招男子当兵,木兰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文中找出来。(出示图片)木兰从一个美丽的女子装扮成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出示: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花木兰的家人会同意让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吗?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A担心花木兰B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偏见)
(4)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的家人会怎样劝阻木兰,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呢?
(A)先讨论一下,花木兰可以说哪些话说服家人?
(B)请组里来演一演。
齐读(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的决心。)
(5)、作业设计
木兰对父亲说:“ ”
答案3填:英勇、了不起、勇敢,
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 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动词很多。)
(2)、这些动词顺序可以颠倒吗?
(3)、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
指导朗读:出示书上的从军图: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并通过想象谈话: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进一步体会木兰征战中的艰辛与这“赫赫战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答案4填:文静、俊美
相机出示:将士们前来探望她,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师:指导读 如果你是花将军手下的将士,看到花将军突然换上了女装,你会怎么想呢?是呀,将士们惊讶的发现,昔日这位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试着读出那种惊讶。(指名读)
(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1)、自由读
(2)、男女生分读
6、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三、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很快快地背下来吗?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 名、兵、父、弟、男
(1)、同学交流记字方法。
(2)、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词)
(3)、描红。
5、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
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教案,欢迎参考!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挂图 生字卡 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如:将来、将要、将军。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3、教师范些,学生描红。
4、自由练写生字。
6、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并组词;
2、试用所掌握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
二、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三、教学课型:
预习指导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猜字激趣导入,复习记字方法。
1、同学们,没有上课之前,老师出个字谜,你猜一猜好吗?
“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也)
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如果你要记住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已经会用“换偏旁”“数笔画”“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记住生字。是啊,只要你用心记,就可以记住这个字。
二、 揭示学习任务,初步感知内容。
(一)、初步感知内容:
1、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的生字。先请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课题)
2、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昨晚大家读了课文,谁来用课文中的词语告诉大家:课文写(什么时候)花木兰从军的事?(学生发言)
(指导学生在课题上补充 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从军的事。)
师继续: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为什么”从军的事?(学生发言)
(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
师: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怎么样替父从军的事?(学生发言)
(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男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事。)
3、师:请大家看着黑板,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生读两遍句子)
师:以后大家在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这就是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二)、揭示学习任务:
1、大家还预习了哪些什么内容?
(学生发言,相机检查预习情况。如:分了几个自然段,认识了哪些生字等。)
2、 小结:我们是按照“读、画、标、练、思”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的,而在预习中,“练”——练习书空,练习组词,是识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天,我们学习用部首查子的方法来预习生字,查字典可以使我们了解字的意思,帮助我们正确组词。
三、回顾部首查字法,进行预习指导:
1、首先,我们要查这个字,就要先确定这个字的(偏旁部首)。
·如果两个字都是偏旁部首的话怎么办?(指名回答: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
·如果一个字不能拆分开怎么办?(指名回答:按起笔的笔画归入。)
2、指导查“从”字,并填写表格:
四、 学生查字典练习:
1、请自选其中五个生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再按要求填空;
2、自习时要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3、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附本课生字:
名 征 兵 父 病 弟 男 胜 利 将
要查的字 读音 结构 应查部首 总笔画数 文中词语 组词
五、 指导填写在生字表上:
1、导: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可以按要求填写在课后的生字表里。(范写“病”,认识“病”字旁,学生书空。)
2、写:大家把刚才查到字填写在课后生字表上。
六、 布置下课时交流任务。
寻找预习交流点,分享预习快乐
1、小组里说说:你选了哪五个字?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同学分享。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木兰从军》预习指导课教学反思:
在体现创新教育的前提下,设计教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木兰从军》是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我上的是低年级预习指导课,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反思
一、本课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用查字典的方法来预习生字;
2、指导归纳识记生字的方法,在预习中学习和掌握生字,通过查字典,进一步了解字的意思。
二、本课时教学内容: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识字10个,认识“病”字旁,会写“”将“病”2个生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没有上课之前,老师出个字谜,你猜一猜好吗?
“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也)
1、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如果你要记住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发言)
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复习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辅助学习和掌握本课生字。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教学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直是个难点。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还是一片空白。如何充分把握这个“空白”的时机?我采取了指导学生逐步把课题补充完整的方法,使学生对概括文章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概括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三)查字典预习生字,用方法识记生字。
1、生字教学一直是低段的重点。但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指导,他们会用“读、画、标、练、思”的方法进行课前生字预习。为了提高自习效果,我在这节课上用查字典的方法预习生字,让学生通过动手看,动眼看,动脑想,学生兴趣浓,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2、寻找堂上交流点,分享预习成果。我把“小组里说说:你选了哪五个字?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同学分享。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作为堂上交流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通过交流,巩固识字方法,记字效果更好。
五、不足之处:
1、过高估计学生,时间分配不当。在检查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环节时,因为发现学生读书添字或减字,所以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指导朗读,导致在指导查字典时间不足。
2、教学生字方法单一,识字效果不明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节课的教学容量不饱满。在识字上还应该增设一些学生预习生字效果的检查。
7、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8、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思考
教学案例:
张广平老师把收录机放在讲桌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欢听河南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曲沃县离河南很近,同学们熟悉河南戏,机灵的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放戏曲录音,便不约而同地举起手,随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欢”、“我喜欢”。
老师说:“好!老师也很喜欢,不过河南戏很多,昨天老师选了一段精彩的,请大家欣赏欣赏。”
老师放豫剧《花木兰从军》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有的学生如痴如迷地听着,有的学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老师说:“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遍,然后试着唱唱你最喜欢的一句。”老师重放。
这一下学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唱起来,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来织棉”。有的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有的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来。学生还真是都积极地参与着。
当学生渐渐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说:“咱们齐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师生们有滋有味地重复唱着这一句。
老师说:“同学们看课本63页,带上感情自由读《木兰从军》,反复熟读课文,一直读到能看到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为止。今后我们再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时就更有感情了。”
我们看到学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读课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诚的口气,在呼唤着花木兰快点走到自己面前。
熟读课文大约15分钟。
老师说:“在刚才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谁看到了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老师,我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是吗?我也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还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
学生沉默片刻后说话了:
有的说:“她肯定说,父亲,你年龄大了,跑不快,让我替你去当兵吧!我会打胜仗的”。
有的说:“她肯定是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说:“她肯定说,爸爸、妈妈,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装,照样会打仗”。
还有的说:“她肯定迸会说,小弟弟,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给你拿奖杯回来”。
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不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
老师说:“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师都说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抄写好这三个生词吧!抄一抄,再各写一句话。”老师边说边把“胜利”、“将士”、“征兵”三个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写句子,时时鼓励着学生。
课堂小结时,老师兴奋地说:“今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兰”!学生也兴奋地抢答着。
“好!让我们再齐唱三遍‘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
师生在昂扬和谐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学生还边唱边比比划划地跑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听课老师也小声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课后我们和授课老师一番对话:
问:“这节课你自我感觉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还是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吧”。
问:“这节课的目标你觉得把握的怎样?”
答:“这节课的目标是反复熟读背诵课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6个生字,我觉得今天在我设置的“笼罩”里,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做一个发展的人。”
问:“你说的‘笼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戏曲,然后重点学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一句,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学习本文的环境,使这个环境紧紧地‘笼罩’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这个‘笼’里面不知不觉地就‘熟’了”。
问:“我们觉得你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花木兰的崇拜之情,花木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益的。这里我不强调让学生学习花木兰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让他自己去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我们这些教研员也大有收获。张老师在这里用一种环境“笼罩”学生的身心,使我们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学生,这节课一定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在此节课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在此节课前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会为这节课学会了唱而自豪。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9、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