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推荐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推荐版)一等奖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北大荒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录像、powerpiont电子幻灯。
教学准备:
1、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录像。
2、备查网址。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欣赏《北大荒》歌曲。
2、听过此歌吗?想去北大荒秋游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秋游,领略一下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
二、明确目标,自学课文。
1、明确目标: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边读边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
2、边读边找边看边思。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北大荒。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去北大荒秋游了一番。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播放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丰收景象的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二)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
1、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还是丰收景象?自己先读读,再读给4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2、生读后交流,教学2-5节。
(1)自然风光包括天空、小河、原野。请学生畅谈观赏到自然风光后的感受。
A、多媒体出示天空的美景和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文字资料,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丽。
B、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好美呀!那里的小河也挺不错的。
借助多媒体,边欣赏小河的美丽,边朗读第3自然段。
启发学生想象:家乡的小河,给你留下了什么?能说说吗?
C、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那么北大荒秋天的原野景色又怎样呢?
网上搜索,带大家去原野看看。
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找到的图片重点理解:热闹非凡、哗啦啦的笑声、黑红黑红的脸庞、燃烧。这里,采用拟人手法,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快乐,是丰收给北大荒人带来了喜悦。
图文对照,把热闹、喜悦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自然段)
(2)通过写天空、小河、原野,表现了秋天的北大荒景色优美,那么,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表现在哪里呢?
A、图片欣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
B、学习播音,把秋天的北大荒丰富的物产一一介绍。
C、明确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
(三)尝试创作,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一天的北大荒秋游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北大荒那么可爱迷人、美丽富饶,是北大荒建设者们的功劳。)
2、观看录象《北大荒》,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媒体制作: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北大荒秋天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北大荒的秋天。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制作。
2、用windows98画图窗口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北大荒图片。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中让学生紧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净美,通过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的水面、漾起感受北大荒的小河是多么的清澈见底,从而明确小河的清美。
2、理解热闹非凡时,结合图片。
出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热闹非凡的情景,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
3、教学中,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应该让学生活记乐背。利用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向人们介绍北大荒秋天的美丽富饶。
师生合作电子幻灯作品展示。
2、《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推荐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北大荒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录像、powerpiont电子幻灯。
教学准备:
1、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录像。
2、备查网址。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欣赏《北大荒》歌曲。
2、听过此歌吗?想去北大荒秋游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秋游,领略一下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
二、明确目标,自学课文。
1、明确目标: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边读边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
2、边读边找边看边思。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北大荒。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去北大荒秋游了一番。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播放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丰收景象的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二)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
1、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还是丰收景象?自己先读读,再读给4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2、生读后交流,教学2-5节。
(1)自然风光包括天空、小河、原野。请学生畅谈观赏到自然风光后的感受。
A、多媒体出示天空的美景和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文字资料,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丽。
B、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好美呀!那里的小河也挺不错的。
借助多媒体,边欣赏小河的美丽,边朗读第3自然段。
启发学生想象:家乡的小河,给你留下了什么?能说说吗?
C、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那么北大荒秋天的原野景色又怎样呢?
网上搜索,带大家去原野看看。
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找到的图片重点理解:热闹非凡、哗啦啦的笑声、黑红黑红的脸庞、燃烧。这里,采用拟人手法,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快乐,是丰收给北大荒人带来了喜悦。
图文对照,把热闹、喜悦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自然段)
(2)通过写天空、小河、原野,表现了秋天的北大荒景色优美,那么,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表现在哪里呢?
A、图片欣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
B、学习播音,把秋天的北大荒丰富的物产一一介绍。
C、明确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
(三)尝试创作,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一天的北大荒秋游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北大荒那么可爱迷人、美丽富饶,是北大荒建设者们的功劳。)
2、观看录象《北大荒》,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媒体制作: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北大荒秋天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北大荒的秋天。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制作。
2、用windows98画图窗口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北大荒图片。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中让学生紧扣一碧如洗想象天空的净美,通过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的水面、漾起感受北大荒的小河是多么的清澈见底,从而明确小河的清美。
2、理解热闹非凡时,结合图片。
出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热闹非凡的情景,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
3、教学中,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应该让学生活记乐背。利用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向人们介绍北大荒秋天的美丽富饶。
师生合作电子幻灯作品展示。
3、《行道树》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人教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 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 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研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读一读,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全班讨论明确:
1)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2)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所以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3、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讨论总结明确: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才。作品有《长夜》、《父与子》等。
都德:生性活泼,健谈。作品有《最后一课》等。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体验与反思
1、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
2、延伸作业:
将上文整理在作业本上,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下节课交流。课后记:本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性格,同时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4、《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这部分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涵。有机地结合练习说话,积累“圆圆的”这类结构的词,想象角色间的对话,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荷叶圆圆
学习“荷”字,学生说说认字方法。组词:荷花。
2.课件出示:荷叶
荷叶除了圆圆的,还是怎么样的?
3.课件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齐读。
4.拓展练习: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的,
的。
(大大的、美美的、青青的、凉凉的、鲜鲜的、嫩嫩的)
5.荷叶美吗?还有什么也美?(荷花)出示荷花图。
引:荷叶美,荷花也美,写荷叶的课文更美,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生字检查与巩固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读。
指导读。开火车(有拼音时一半,去掉拼音另一半同学)
你读这些生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分析字。哪些字难读、难写、难记。
要点:珠——组词:珠子。珍珠。弹珠。眼珠。
摇——做动作。摇手、头、身。
晶——星星亮晶晶,月亮亮晶晶,玻璃亮晶晶。
透明——课件出示透明的翅膀。还有玻璃、水是透明的。
3.小朋友,你们刚才读课文时遇到荷叶的哪些朋友?
课件2出示: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他们都是荷叶的小朋友。
请学生跟这些朋友打招呼。用不同的语句。
一齐逐个向动物打招呼,同时点击动物。动画演示。
4.选读课文。
这些新朋友,你们喜欢哪个?就选择哪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选一段喜欢朗读展示。
按课文顺序,选择同一角色的起立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荷叶太美了,所以小伙伴们纷纷跑来,最先跑来的是谁呀?
1.课件出示:小水珠与荷叶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问:摇篮是什么?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动作表演。
2.你们想一想,水珠在荷叶这个摇篮上可以做什么?
出示:小水珠说:“我可以在荷叶上
。”
(睡觉、唱歌、听青蛙唱歌、看星星、看月亮、休息、跳舞、打滚)
3.荷叶会对小水珠怎样说?
荷叶说:“
”。
分角色对话。随机动作表演。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问:有什么问题吗?理解“停机坪”。
2.朗读练习:“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拓展:这句话好像少了一句,谁知道?
导:如果小蜻蜓是一条小船,那么停机坪对它有作用吗?
出示:小蜻蜓说:“我是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怎样的飞机?你们说小蜻蜓像飞机吗?看课件演示。
荷叶是小蜻蜓怎样的停机坪?
出示:小蜻蜓说:“荷叶是我
的停机坪。”
(安全、美丽、漂亮、好看、温暖、绿色)
4.连起来齐读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延引:荷叶给了小水珠和小蜻蜓无比的快乐。还有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在荷叶这里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些我们就下节课学习。
五.抄写生字
1.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抄写生字。写在书上。挑三个写。
5、第五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北大荒的秋天》(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说说家乡的秋天】
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的秋天真迷人!田野里……;果园里……;菜园里……;打谷场上……
我的家乡在城市,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街道两旁的(
)树……;公园里……;校园里的(
)……
我的家乡在海边,我爱家乡的秋天!退潮了,我们在海边……;中午,我们在沙滩上……;傍晚,捕鱼船归来了,……
大海……;海鸥……;沙滩……;渔船……
【我爱秋天朗诵会】
我要配乐朗诵《秋天来了》
我朗诵《枫桥夜泊》
我们几个人一起朗诵《北大荒的秋天》
我朗诵《北方的秋天》,我还找到了几幅图画呢!
我朗诵我写的《家乡的秋天》
我朗诵《赠刘景文》
……
正确使用量词
(活动课)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量调。
2.培养学生思维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
3.培养说话能力。
二、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投影片。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揭题
(出示图片——苹果)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每一幅图中苹果的多少来说一说。第一幅……生边说师边板书(一个、一车、三盘、五箱、一堆、一筐)。小朋友说得不错,这些词中(指板书一、三、五)我们叫它数词,那么带点的这些是什么词呢?(量词)量词可不能乱用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正确使用量词(卡片)。
(二)正确使用量词
1.数词和量词在一块儿就成了数量词,请小朋友把黑板上的数量词一起读两遍,边读边想,这些数量词都和哪个词语搭配在一起?现在老师请你在数量词“一个”后面添一添别的词语,让它们也成为好朋友。谁能一口气多说几个词语呢?谁还能给“一车”也添上别的词呢……(一堆、三篮、五箱、一筐)
2.搭配数量词的词语可真多。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词语和数量词,我们一起来读两遍。(数量词卡片分两组放在黑板上,词语卡片分给同学,一人一张)
三朵
一斤
一杯
两棵
一条
七张
五把
一块
一支
一个
老人
红领巾
铅笔
黑板
手枪
照片
牛奶
小树
老酒
鲜花
拿词语卡片的小朋友,请你把词语卡片放在对应的数量词旁边,使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数量词和它肩并肩搭配好。其余小朋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举手回答,开始。
情况一:一块红领巾、黑板,一条(空了)。有不同意见吗?对,红领巾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搭配,但是刚才老师要求使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数量词和它肩并肩搭配好,“一条”不能和“黑板”搭配,所以把红领巾放在“一条”后面,以后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习题的要求作不同的搭配。
情况二:一块红领巾,一条黑板,有不同意见吗?
情况三:搭配正确,那么多好朋友肩并肩来到我们教室里,一起读两遍。
3.你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请你换换数量词来说一说。三朵鲜花,我把“三朵”拿走(师动作演示),请你给鲜花换个数量词来说一说(一盆、一束、一篮),拿走“一斤”试一试(一瓶、一壶、一杯、一缸),拿走“一杯”试一试(十瓶、一箱、一桶、一碗)。
小朋友的脑筋真是越动越聪明了,刚才我们都是换了数量词,现在请你换换词语说一说。(师拿走“鲜花”)请你给数量词“三朵”再找个词语搭配,谁来(白云、小花等)
拿走“老酒”试一试(桔子、苹果、白菜、鱼等),逐个说(牛奶、小树、高山、照片、手枪、黑板、铅笔、老人)。
4.小朋友真是越学越聪明了,今天,鸽子姐姐也想考考大家,它给我们捎来了许多信(出示),请仔细观察,(师指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书
一条人
一张毛巾
一根眼睛
一只糖
(我发现量词用错了)对,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讨论,用上正确的量词。(讨论)
谁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第一封信,你说得很好,老师也用了这个量词,我们一起读两遍。还有不同意见吗?/第二封……
5.不错,鸽子姐姐非常满意。今天这堂课丁丁也和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量词。星期天,爸爸带丁丁到爷爷家去,丁丁一口气说了许多量词,爷爷直夸丁丁本领学得好,请小朋友学着丁丁把看到的用上量词说一说。接着,爷爷把我们带到客厅,请你用上量词说说爷爷家客厅里的东西。丁丁站在客厅里,从窗子往外看,发现院子里也有许多东西,请你用上量词说一说。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把三幅图连起来用上量词说一说。
(三)总结
你说得真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量词。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使用量词时,常常和谁一块儿使用,(数词)对,老师编了一句儿歌,请跟我读(投影出示):数词、量词手拉手。请小朋友再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使用量词时,常和谁搭配在一起(词语)对,老师也编了一句儿歌(出示投影片),请跟我读:量词、词语并肩走。老师在前面加上数量词和词语,编了一首完整的儿歌,请仔细听:一只鸡,两头牛,数词、量词手拉手,量词、词语并肩走。谁能学着教师也来编一编儿歌呢?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6、《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三年级上)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北大荒的美丽、富饶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说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新授
1、把你喜欢的或不理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读完后同桌说说
2、交流
△第一节
(1)指名读
(2)喜欢第一节的都起立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的来了。
△第二节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指名读读
(2)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3)这么多的流云,会让你想到什么?读好“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天空的美在于流云,齐读
△第三节
(1)出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
读所出示的句子,在读书上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节?把你喜欢的多读几遍
(2)交流:看看图,读读文,说说自己的体会(如:水,真清啊,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我真想跳进去痛快的游个泳啊!
(3)带着你的想象一起来读吧
△第四节
(1)你喜欢这一节吗?
(2)这一节写了什么?相机出示图片(大豆、高粱、榛树)
(3)齐读,你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么样?(热闹非凡)作者怎么样把它写具体的呢?(指名读)
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齐读中心句,男、女生分读分句(再交换读);表演朗读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
△第五节
(1)这一节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什么意思?(大豆成熟了,满地是宝)
(2)指名读读,大家来评价,用什么语气能读出丰收的喜悦(欢快)
指导朗读
(3)在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北大荒物产的丰富,人民的勤劳)
(4)齐读
△第六节
(1)齐读
(2)北大荒的美美在景色:天空——小河——原野——
美在物产:
三、齐读全文
四、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美:大豆摇铃千里金
7、第五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北大荒的秋天》(第二单元)
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的秋天真迷人!田野里……;果园里……;菜园里……;打谷场上……
我的家乡在城市,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街道两旁的( )树……;公园里……;校园里的( )……
我的家乡在海边,我爱家乡的秋天!退潮了,我们在海边……;中午,我们在沙滩上……;傍晚,捕鱼船归来了,……
大海……;海鸥……;沙滩……;渔船……
我要配乐朗诵《秋天来了》
我朗诵《枫桥夜泊》
我们几个人一起朗诵《北大荒的秋天》
我朗诵《北方的秋天》,我还找到了几幅图画呢!
我朗诵我写的《家乡的秋天》
我朗诵《赠刘景文》
……
正确使用量词
(活动课)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量调。
2.培养学生思维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
3.培养说话能力。
二、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投影片。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揭题
(出示图片——苹果)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每一幅图中苹果的多少来说一说。第一幅……生边说师边板书(一个、一车、三盘、五箱、一堆、一筐)。小朋友说得不错,这些词中(指板书一、三、五)我们叫它数词,那么带点的这些是什么词呢?(量词)量词可不能乱用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正确使用量词(卡片)。
(二)正确使用量词
1.数词和量词在一块儿就成了数量词,请小朋友把黑板上的数量词一起读两遍,边读边想,这些数量词都和哪个词语搭配在一起?现在老师请你在数量词“一个”后面添一添别的词语,让它们也成为好朋友。谁能一口气多说几个词语呢?谁还能给“一车”也添上别的词呢……(一堆、三篮、五箱、一筐)
2.搭配数量词的词语可真多。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词语和数量词,我们一起来读两遍。(数量词卡片分两组放在黑板上,词语卡片分给同学,一人一张)
三朵 一斤 一杯 两棵 一条 七张 五把 一块 一支 一个
老人 红领巾 铅笔 黑板 手枪 照片 牛奶 小树 老酒 鲜花
拿词语卡片的小朋友,请你把词语卡片放在对应的数量词旁边,使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数量词和它肩并肩搭配好。其余小朋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举手回答,开始。
情况一:一块红领巾、黑板,一条(空了)。有不同意见吗?对,红领巾可以用不同的数量词来搭配,但是刚才老师要求使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数量词和它肩并肩搭配好,“一条”不能和“黑板”搭配,所以把红领巾放在“一条”后面,以后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习题的要求作不同的搭配。
情况二:一块红领巾,一条黑板,有不同意见吗?
情况三:搭配正确,那么多好朋友肩并肩来到我们教室里,一起读两遍。
3.你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请你换换数量词来说一说。三朵鲜花,我把“三朵”拿走(师动作演示),请你给鲜花换个数量词来说一说(一盆、一束、一篮),拿走“一斤”试一试(一瓶、一壶、一杯、一缸),拿走“一杯”试一试(十瓶、一箱、一桶、一碗)。
小朋友的脑筋真是越动越聪明了,刚才我们都是换了数量词,现在请你换换词语说一说。(师拿走“鲜花”)请你给数量词“三朵”再找个词语搭配,谁来(白云、小花等)
拿走“老酒”试一试(桔子、苹果、白菜、鱼等),逐个说(牛奶、小树、高山、照片、手枪、黑板、铅笔、老人)。
4.小朋友真是越学越聪明了,今天,鸽子姐姐也想考考大家,它给我们捎来了许多信(出示),请仔细观察,(师指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书 一条人 一张毛巾 一根眼睛 一只糖
(我发现量词用错了)对,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讨论,用上正确的量词。(讨论)
谁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第一封信,你说得很好,老师也用了这个量词,我们一起读两遍。还有不同意见吗?/第二封……
5.不错,鸽子姐姐非常满意。今天这堂课丁丁也和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量词。星期天,爸爸带丁丁到爷爷家去,丁丁一口气说了许多量词,爷爷直夸丁丁本领学得好,请小朋友学着丁丁把看到的用上量词说一说。接着,爷爷把我们带到客厅,请你用上量词说说爷爷家客厅里的东西。丁丁站在客厅里,从窗子往外看,发现院子里也有许多东西,请你用上量词说一说。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把三幅图连起来用上量词说一说。
(三)总结
你说得真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学到了许多量词。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使用量词时,常常和谁一块儿使用,(数词)对,老师编了一句儿歌,请跟我读(投影出示):数词、量词手拉手。请小朋友再仔细想一想,我们在使用量词时,常和谁搭配在一起(词语)对,老师也编了一句儿歌(出示投影片),请跟我读:量词、词语并肩走。老师在前面加上数量词和词语,编了一首完整的儿歌,请仔细听:一只鸡,两头牛,数词、量词手拉手,量词、词语并肩走。谁能学着教师也来编一编儿歌呢?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8、《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
教案类型:活动参与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活动重点:
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活动难点: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活动准备:
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太阳知识
教师:1、孔子的资料
2、太阳离地球远近的资料
活动时间:40×2
活动过程
课节一
活动内容:读课文
活动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熟读课文
活动一、揭示课题
目标:质疑
过程: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3、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活动二、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目标:熟读课文
过程: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3、领读齐读小组读自读个别读
活动三、学生字
目标:学习本文的生字
过程: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yú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沧:cāng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指热水,开水。
课节二
活动内容:译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活动一、论故事
目标: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过程:
1、让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交流
3、师解并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活动二、论观点
目标: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程:
1、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说出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引导翻译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活动三:说理由
目标: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
1、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说出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引导翻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活动四:做裁判
目标: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程:
1、让学生判断谁对谁错,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2、看孔子的裁决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3、师解释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附:板书设计
25两小儿辩日
孔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观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
一儿
理由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观点: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
理由: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谦虚谨慎学无止境
9、《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刘白羽《日出》教案
《日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看过日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白羽眼中的日出是怎么样的。
二、简介作者: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新华社随军记者。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解放后从事党的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四、再次默读课文,完成读写训练一
日出图 观察角度 日出时节 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 景物特点
海涅描写的 俯视 冬季 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突出… 云雾缭绕
屠格涅夫 平视 秋季 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 柔和明丽
描写的 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刘白羽描写的 平视 冬季 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雄伟瑰丽
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
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六、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七、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八、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九、布置作业:
读写训练一、二
板书设计:
日出
刘白羽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幼时盼望看日出:日出富有魅力
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无缘看日出,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看日出胜地)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看日出优胜之地)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
日出时--红带扩大成红云、红海
暗红--发亮
红得透亮闪着金光
如溶液抛溅,像火箭上冲
日出后--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
照亮一切,印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