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属于谚语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这里八月、九月均为农历、阳历应是9月、10月,农历八月正是夏末初秋阶段,而农历九月则已是秋令时候了。
夏季长江流域都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东南气流,经常吹南风。随着季节转移,赤道辐合带南撤,副热带高压也向南退缩,到农历八月南方暖空气势力开始减弱。相反夏季龟缩在北极地区的冷空气这时嚣张起来,势力逐渐变强,到了农历八月虽然其势力还不太强,小股冷空气还是经常南下,有时还可以把南方暖空气赶跑。这样,南北方空气你来我去频繁交锋。这时毕竟还是处于夏末秋初时候,南方暖空气势力虽然开始削弱,还有一定势力,所以当它北进时还可以控制一段较长时间,同时冷空气势力刚刚开始恢复也不是很强,也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力量积累才能有足够力量南下。八月南风二日半,其意思就是说这时吹南风还可以控制二天半左右较长的时间。
到了农历九月已经进入深秋季节,北方冷空气声势大振,经常南下,南方暖空气势力进一步衰退,长江流域一带已经无法再控制住了,而北方冷空气这时势力已经可以伸到长江流域一带了,因而这时如果南方暖空气北上已经不可能像八月份那样还可以维持二天半了,一般情况下只能维持一天左右便被南下冷空气赶跑,造成一场秋雨以后又属北方冷高压控制,九月南风当日转,当日转就是说当天风向就要转,可见南方暖空气势力再也无法控制较长时间了。
这条谚语一般说来只适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当然农谚中二天半不是实际就是两天半而是一种比喻,它相对于当日转来说,相对是更长一点时间而已。
2、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早风晴,晚风雨气象谚语。
白天刮风不像晚上刮风那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在稳定少变的情况下,晚上要么无风要么风力很小,如果晚上刮大风,一般都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即将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要转坏。
白天则不一样。白天刮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没有新的天气系统移来影响,只是由于白天地面增热快发生对流而刮起来的风。这种风有时也比较大;另一种情况则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而造成的大风。两种情况形成的风在白天是不容易很好地区别开来(如果配上云的观测可能会好区别些)。
但是有一点,如果是在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仅仅是因为白天热力对流作用而造成的大风,不论其风力多大,太阳西沉后,也就是到晚上风都应该逐渐变小止息。如果白天刮大风到晚上没有停止趋势,就说明这种风不是热力对流作用而产生的,是新的天气系统移来,比如北方冷空气南下,台风北上,低槽东移等等而造成的。
随着天气系统主力移来风力将会大增。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就是说明这种情况。早风晴,晚风雨也是一样,单单是在白天刮风可能是稳定天气系统控制下好天气,晚上起风表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影响,当新的天气移来时会造成阴雨天气。
3、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气象谚语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又称“春农节”、“农头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却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杂记》曰:“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载:“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这里不妨说一例。相传,武则天费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逐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4、日枷风,月枷雨。日晕风,月晕雨。月晕而风。
晕是太阳、月亮光线照射到卷层云、卷积云上而形成的光的现象。
卷层云、卷积云是一种很高很薄的云,由于高度高所以卷层云、卷积云基本上是由细小冰晶形成的,这时本地一般还是晴好天气,而卷层云的出现意味着有暖湿气流侵入高空。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暖锋前部,它说明在本地不远的地方(几百公里)有一股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锋的地带。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沿冷空气斜面缓慢上升,上升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凝结高度以上),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步变冷,水汽逐步凝结成水滴形成云。
形成的云由地面暖锋向前逐步出现 浓厚的雨层云,有降水发生,而后云层逐渐变薄,云底高度逐渐抬高形成Ac、As、Cs、Ci。在6公里以上高度时,温度一般在-20℃ 左右,同时由于暖空气上升到这个高度时,水汽因逐步凝结也大见减少,所以只能形成细小的冰晶,另外由于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是慢慢地变冷,凝结过程也是慢慢进行,这样所形成的冰晶多是正六角形柱体,因此才能产生晕的现象。
我国大部分地区暖锋是从西向东移动的。看到晕说明本地已处于暖锋前部,随着锋面移来天气将会变坏,产生刮风下雨天气。但是,不是所有的卷层云出现的晕天气都将转坏,还应当结合当时天气状况。如果以后冷空气势力加强或暖空气势力减弱,那末暖锋不致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不会转坏。所以农谚预报不可以看到一种天气现象,套上谚语就立即下结论。一般说来,只能够说看到一种现象提供一条预报依据。
5、太阳见一见,三日不见面。天亮午,晴不久。
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有时在中午时光也会有短暂天晴的情况,紧接着又是阴雨天气,这就是“天亮午,晴不久”所指的天气状况。
春秋季节长江流域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经常成为冷暖空气交绥地带即静止锋。造成长时间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在静止锋北缘地区,暖气团在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影响,势力加强,迫使锋面略微北抬,于是构成短暂的晴好天气,到了午后太阳下山,辐射增温消失,暖空气失去赖以加强的热力影响,于是又恢复到原来情形,冷空气又向南移动,静止锋南压到原来地方,于是短暂的晴好天气又告消失,天气又将转坏。继续其原来的阴雨天气。
6、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不过三.云势若鱼鳞,来日风不轻.
鱼鳞天指的是天上的云细小如鱼鳞,整齐地排列在天上,它是一种高云,亦是我们平常称之为卷积云的那种云。这种云应与“鲤鱼斑”有所区别,鲤鱼的鳞片很大,而一般鱼的鳞片却很小,云块的大小是这两种云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农谚却形象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形成“鱼鳞天”与“鲤鱼斑”云的天气形势却迥然不同,预兆的天气也大不相同,前者天气变坏,后者天气晴好 。
我们知道地球上水汽分布一般集中于近地层空气中,这是因为水汽的来源主要是靠江、河、湖、海蒸发作用而把水汽引进空气之中的缘故。而上层空气中的水汽主要靠空气扰动而把低层空气中水汽带入上层空气,很明显上层空气中水汽只能是越来越少,高空中水汽更少,因为一般的空气扰动是不足以把水汽带到很高的空中。没有水汽就不可能生成云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既然在很高的天空中(6000~9000米)出现密布的卷积云,说明有很强的扰动或抬升作用(不论是本地或远离本地的地方),把空气中的水汽输送到很高的空气层中,这种情况一般产生于离本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有一强辐合带(如低压槽或气旋中心)或锋面(如暖锋)的作用。另外卷积云的生成还说明高空中处于不稳定状况存在着扰动或波状气流,这种不稳定能量也会慢慢地给中层、低层空气以强烈影响,使整层空气都不稳定起来。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本地有一定距离的强辐合带或锋面都会慢慢移来,同时空气层结在上层不稳定层影响下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使天气逐渐转坏,风雨也随之影响本地,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鱼鳞天,不过三”是说出现鱼鳞天后不出三天天气即要转坏,从鱼鳞天的出现到天气转坏一般是用不了三天的时间。
“鱼鳞天”是指布满全天(即使不布满全天,也须布满大部分天空)的卷积云,而且一般是有系统侵入的。这不应与局部地区,天空个别部分出现少量卷积云混为一谈,因为少量的而又没有系统性的卷积云只是说明高空中有局部不稳定状况,这种不稳定状况是否会发展波及整层空气尚不很清楚,因而不能把这种情况下的卷积云也看成风雨的前兆。另外卷云、卷层云消亡之前也可能蜕化为卷积云,这种卷积云很薄而且也正在消散,因而也不能看成是风雨前兆,相反它却是晴好天气的标志。冷锋后部也可能产生卷积云,它也是处于消散阶段。因而出现卷积云是否是象征坏天气的鱼鳞天,主要还应当看云的发展情况,要看云的发展全过程,决不能只看一时一地的情况,就作出武断的判决,如果这样,在预报上是要摔跤的。
7、一日南风三日暖。一日南风三日爆,三日南风狗钻灶
气象谚语:“一日南风三日暖”是说冬季一天吹南风天气将会变得更暖和些。“三日南风狗钻灶”是说吹了三天南风天气又会变得很冷,狗都钻灶。这两个说法是否有矛盾呢?
原来在冬季由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处于极端寒冷状况,空气很冷很重,气压很高,东南方一方面由于太阳照射相对来说比北方多许多,同时由于海水储存大量热量以供散发,致使冬季气温也下降不多,比起北方极寒地区来讲不知要暖和多少倍。因而东南方气压也比较低。空气总是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也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往气压低的地方移动。
这样在整个冬季我国从总的来说都处于西北气流控制下吹西北风,天气都比较冷。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整个冬季从总的来说西北气流占主导地位。就个别情况来讲,就不见得都能维持很强的西北气流,西北气流也是有时强些有时弱些。当西北气流较弱时,南方暖空气就可以趁隙而入,暂时控制局部地方,这时在南方暖空气控制地方就吹南风,由于南方暖空气气温较高可以带来很多热量,被控制的地方一时也变得暖和好多。“一日南风三日暖”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气候毕竟是冬季时令,南方暖空气毕竟有限,连续刮了二三天南风说明北方可能又会有新的更强的冷空气即将南下,当这个冷空气南下时,冷重的冷空气就会像楔子一样很快地插入南方暖空气底部,把整层暖空气抬升。暖空气被抬升后由于绝热冷却作用和与冷空气掺和冷却作用合在一起,共同使暖空气很快变冷,水汽被大量凝结成冰晶雪花,造成下雪。下雪以后的天气当然比以前更冷了。这时连狗也不敢出来活动了。三日南风狗钻灶就是这个意思。
8、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 南风发热北风冷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所在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前面讲过,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可见刮南风就是南方的空气向北流去,刮北风就是北方的空气流向南方;同样刮东风是东面空气流向西面,刮西风就是西面空气向东面流去。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半球,北边是高纬地区的寒冷极地,西边是一望无际的连绵不断起伏山岭、欧亚大陆;南边是处于低纬的热带地区;东面是水波浩淼的太平洋。这样在我国北方,由于终年日照较少,地面温度很低,气温也很低,是一个终年积雪的寒冷地带,所以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其气温很低,所过地方气温当然会急剧下降,给人以寒冷感觉。同时北方是大陆地区,水汽较少,另一方面终年积雪冰面蒸发能力也小,第三由于气温低所能容纳水汽也少,因此北方来的空气所含水汽都不多,也就是说都比较干燥。因而造成北方既冷且干的现象。
相反,在我国南方是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终年受到太阳光的强烈照射,气温都比较高。当南方的空气向北移动时,空气也会把热量一同带到北方,它所经过的地方气温当然也会升高,所以南风也就比较暖和了。我国东面是太平洋,比起西边大陆水分不知要多多少。水多气温高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当然也就会很多。所以海面的空气一般说来都比较潮湿。潮湿空气向西移到大陆上当然会带去大量水汽,东风湿也就是这个道理。我国西部是广阔的欧亚大陆,内陆地区水分不足,空气中水汽更少。所以,西
面过来的空气不会带来多少水分,西风当然也就显得比较干燥了。
寒、暖、湿、干都是相对的,只有通过互相比较才能给予判断,农谚中南北用寒暖判别,东西用湿干判别是非常恰当的,也是很有科学见解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确实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9、南风多雾露,北风多严霜
这句气象言语是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中,空气中的水汽因辐射冷却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形成雾露或是凝华成冰晶形成霜,最主要的条件就是看当时的气温与物体表面温度。温度在0℃以上,一般只能形成雾露,温度在0℃以下或0℃左右就能形成霜。
南风带来的空气一般都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充沛的水汽,它有足够的热量可以使原来受冷空气控制的地表温度也有所升高。
这时如果晚上天气晴朗,水汽凝结,温度又不很低,形成雾露的机会当然会多一些。相反,北风带来非常寒冷的冷空气,在它的影响下原来受南方较暖空气控制下温度较高的地面也将迅速降温。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后温度一般都可以降到0℃以下,另外冷空气也比较干燥水汽很少。
这样在晴朗夜晚,只有在近地面一薄层,白天受地面蒸发影响空气较潮湿,经辐射冷却后水汽碰到温度很低的地表面或物体表面凝华而成霜。因而北风形成霜的机会相比较当然会多些。
10、北风雨,南风晴。六月北风当日雨,好像亲娘看闺女
北风雨,南风晴。六月北风当日雨,好像亲娘看闺女。入伏北风当日坏。六月北风阴雨绵绵。
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伸控制我国东南部、中部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多数吹东南风,天气晴朗酷热很少下雨。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从东南方来的暖湿空气虽然有较充沛的水汽,但是由于空气主要趋势是下沉,下沉空气是一种绝热增温过程,温度升高,容纳水汽本领变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原来就不饱和,这样更显得不饱和了,更没有多余水汽凝结成水滴成云致雨。所以天气总是晴好的。如果吹北风说明北方有冷空气南下。农历六月(阳历7月)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弱一般不易南下,要南下可见其势力较大(可能副高势力也有所减弱)。
这个南下冷空气插入暖空气底部迫使暖湿空气抬升。暖湿空气一旦受到抬升,由于外界气压不断下降使暖湿空气体积不断膨胀,体积增大,气温下降,容纳水汽能力变小,原来没有达到饱和的空气,这时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状况,多余水汽就
被凝结成水滴形成阴雨天气。六月北风当日雨,好像亲娘看闺女,情况确实这样。南风晴见后面一条的解释。
11、有关过年的歌谣,谚语,顺口溜
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敲锣鼓;二十六,看娘舅;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打烧酒;年三十,包饺子。
————————————————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剃傻瓜;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贴门神捏鼻儿;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
腊八粥过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猪肘,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
一元复始新年到,
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
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
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
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
十全十美最最好,
百折不挠祝福你,
千言万语都嫌少,
万紫千红春光美,
你在花丛眯眯笑。
你拍一,我拍一,我把财神请家里,
你拍二,我拍二,春联灯笼多喜庆儿;
你拍三,我拍三,全家来吃团圆饭;
你拍四,我拍四,围坐一起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汤圆香甜真舒服;
你拍六,我拍六,走访亲戚和朋友;
你拍七,我拍七,美好祝福送给你;
你拍八,我拍八,逛逛庙会笑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全家出门去旅游;
你拍十,我拍十,过了春节更懂事。
————————————————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12、关于天气的谚语:南风暖,北风寒
大雨前兆,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